分享

中国书画的墨及用法

 颐心文苑 2012-09-16

 

图片 

 

 

 

 

中国书画的墨及用法 

 

来源/网络    复制·编辑/齐鲁人

 

 

 

        中国书画的用墨十分讲究,要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对墨的质地、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墨的制作材料的特性会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色彩、触感、质地等特性,可根据墨的制作材料的不同,对墨进行分类。在传统工艺之中,制墨所用的材料,是植物、植物油及矿物不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碳素,掺以胶料、香料压模制成。       书画墨按其所选烟料,大致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油烟墨又包括桐油烟、漆烟、石油烟墨等。              松烟墨        制墨最为古老。松烟在魏晋之后便取代了石墨的地位,它是宋代桐油烟被用于制墨之前的主流。        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考古学家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中就发现了松烟墨的遗物,这种墨与《说文解字》中所记“墨者黑也,松烟所成”相同。        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其特点是色泽蓝黑,但无光泽,不宜作画,因此并不为人所重。但在书画作品中表现某些无光泽物时,如墨蝴蝶、黑丝绒等,最好用松烟。        松烟墨常题款有“松烟”、“松煤”等字样。
     
        油烟墨        是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用桐油制墨,首先取油桐子做桐油,再将烧成的烟料沟桐油烟,一般10千克桐油可出上等烟料500克。        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中泛紫,有光泽,书画兼宜。其沉着内蕴使得近代书画家多喜欢用桐油烟墨。历代中国画中一般以油烟墨为主,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        另外,花生油、菜籽油等材料也可用来制油烟墨,只是因桐油烟的盛行而被人们所忽视,故传世百墨,多以松烟、桐油烟为多。        桐油烟墨常题有 “贡烟”、 “顶烟”、“超顶烟”、“五石油烟”等字样。

        中国画使用的墨,一般多是加工制成的墨锭。墨锭的选择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        用墨要新鲜,现磨的墨最好,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但这只是个别现象。        我国书画作品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         (选自《中国书法网》《中国书画同墨的制作材料及研墨的关系 [转贴]》

               墨的用法     学习书法绘画,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人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

        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叫代的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仙住所著《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书法源出于董香光,传其风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实,川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黄宾虹对墨法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五笔墨”的理论。他偶尔将涨墨法应用于篆书创作中,又表现出一番奇趣。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朴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以此移证于书法的用墨也应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磨墨要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墨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墨正: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书画作品中即使是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干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选自: 嘟嘟鱼的空间   转载自/韵荷趣陋阁 :《毛笔的种类 墨的用法 步韵<陋室铭>20篇》

 

 

 

 欢迎光临齐鲁人的空间

 

 
 
 
 

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