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推理法
常常见有人说“历史不能假设。”这是对的,因为历史已然过去,任何假设都不能改变既存历史的状态。但是,这是否说历史不可以做假设性分析,使我们对历史看得更清晰呢?我看不是。有一种分析方式被称为“反事实推理”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此法经常被使用。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一书中,对反事实推理做了简单介绍。下边是从中ocr出来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原书。
国际政治不同于实验科学。在国际政治中,无法进行可以人为控制的实验,因为我们不可能在观察一个事件的时候,保证其他事件不会发生变化。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说,任何学科必须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尽可能做到精确。如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精确.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要求太精确。国际政治中的变量很多,会同时发生许多变革,我们可以找到的事件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然而,作为研究人员,我们仍然需要对五花八门的原因加以筛选,搞清楚哪些原因比较重要。我们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被你为“反事实推理” ( counterfactuals )的思维实验( mental experiment ) . 反事实推理就是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 contrary-to-fo-fact-conditionals )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看作确定因果关系的思维实验。我们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不可能拥有一个真实和有形的实验室,只能靠自己想象出一些情势,并假定在这些情势中只有一件事情发生变化,其他事情是不变的,然后依此勾画出一幅有关世界面貌的图画。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运用反事实推理。许多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今大晚餐没吃那么多,那么我阅读注意力就会更集中一些。”也有的学生可能运用更具想象力的反事实推理:“假如我那天没有错过学生会的那顿晚餐,那么我就可能同她认识,这样我的生括可能因此要比现在简单得多。” 历史学家也运用更为精细的类似方法来判断事件的根源,只是他们经常不承认自己这么做而己。比如,我们可以假定德皇并没有在 1890 年解除俾斯麦的职务。这是否会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发生呢?俾斯麦的政策能否继续减轻其他国家对德国威胁的恐惧心理,从而避免两个同盟体系的不断僵化呢?在这个例子中,运用反事实推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除了结构因素之外,个人的个性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反事实推理的例子。假定弗兰茨,斐迪南的司机开车到达萨拉热窝那个重要路口时向左转弯,而不是向右转弯,以及那位奥匈帝国皇储没有被暗杀,那么战争是否还会爆发呢?这个反事实推理的例子揭示了偶然因素的作用。那个暗杀事件到底有多重要呢?鉴于当时的同盟结构处于全面紧张的状态,如果这个暗杀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是否可能出现其他的导火索将战火点燃呢? 设定与历史事实相反的条件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探讨某个原因是否重要,但这种“不确定的历史” ( iffy history )也存在着漏洞.反事实推理如果被不恰当地加以使用,那么它可能会否定历史的意义,从而误导人们。它也可能否定这么一个事实.即当某件事情发生后,其他事情就不可能与它处于同等的地位。时间是关键的尺度。我们经常说,历史事件是“路径依赖”,这指的是一旦事件沿着特定的道路发展,所有可能的前景成为现实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要比其他的事亲大。找们可以用四个标准来衡量反事实推理实验是否恰当和有用。这四个标准是:合理性( plausibility ) ,相近性( proximity in time ) ,理论性( relation to theory )和真实性( facts )。 (以下详细解释四个标准,从略) 一些历史学家追求纯正性,他们认为,假定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的反事实推理不属于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就是己经发生了的事情。设想可能发生什么是没有意义的。然而,这些人忽视了一点,即我们不仅要努力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要努力了解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为此,我们还需要知道是否可能发生其他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要运用反事实推理。因此,虽然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就是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但是也有很多历史学家主张,恰当的反事实推理分析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纯正论者提醒我们,不可提出诸如拿破仑拥有隐形轰炸机这样不甚严谨的反事实推理的论点。然而,正如我们将在本书下一章中看到的,粗浅的反事实推理分析.与深刻的反事实推理分析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有助于我们搞清楚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2012年5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