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的寿命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9-17
古代皇帝的寿命

      

  翁 静

  中国历代的人君,如果从秦始皇算起,直到1911年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共有皇帝335人,其平均寿命是41岁。

  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这部书里,有一篇《人君寿考》,专门用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据他的记载,在宋以前的皇帝,也就只有五位是高龄者,分别为汉武帝刘彻(69岁),吴大帝孙权(70岁),梁武帝萧衍(85岁),唐高祖李渊(69岁)和唐玄宗李隆基(77岁)。在古人看来,这五人都活到了比较高的年龄,可以称得上是帝王中的老寿星了。

  虽说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五岁,但其中包括大量的夭折人口。如果除掉这个因素,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五十七岁,远高于皇帝们的平均寿命。为什么位于权力顶峰,享受奢华生活的皇帝平均寿命如此之短呢?结合洪迈及其他历史学家的论述,现归纳出如下因素: 

  第一,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率高。自秦始皇以来的300多位帝王中,非正常死亡的147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皇帝这个“位置”的安全系数实在太低,觊觎王位者总是很多,而且总是采用暴力手段,当皇帝者被砍头,被鸩杀、被幽闭处死,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第二,皇帝们普遍操劳过度。为了保证自己对权力的独占,他们一再地去努力粉碎别人对皇权的任何威胁和挑战,同时也不得不担负起沉重的“负荷”。秦始皇每天规定自己必须看完一百二十斤的竹简文件,才能休息。朱元璋平均每天要阅读奏折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写出了一千多万字的朱批,其负荷和压力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承受。

  第三,皇帝们都纵欲无度。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妻妾成群”,皇帝们房事过多,耗精伤气。同时后宫之间的争风吃醋,也会给皇帝带来无穷的烦恼。明光宗登上皇位仅一个月,因为多幸了几个女人,就撒手人寰。

  第四,权力场中的心理压力大。宫廷的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既有皇室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有君臣之间的相互猜忌。这样做的后果,必然造成皇帝出现猜疑、紧张、妒忌、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翻开二十四史,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记录有人格异常、或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现,这也是古代皇帝短寿的原因。

  因此,有历史学家戏称,从某种角度讲,皇帝是中国古代最不幸的“职业”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