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態度

 lille 2012-09-17
堅強的人:可以承受壓力的品質是包容   學會彎下身子遷就,接受一切,就得到一切。無可無不可,心懷恬淡如流水行雲,享受已有的,這樣生活才是真實的,我們做人做事也需要這種生活態度   順服,默默包容,忍受委屈,重壓之下依然從容。   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後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禪的最高境界,緣於“放下”。“放下”的禪理類同於“得與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種痛苦,也是幸福因為只有失去,空下的雙手,才能拾起新來的幸福   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每一個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馬,也要放別人一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鑽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長、很寬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無憂者無慮而快樂財富聚集太多的人,總擔心自己的財產被人奪走;一無所有的人了無掛念,清閒自在,無憂無慮。身份地位很高的人,憂慮自己的官位被人奪走,因為無數人睜眼看著他在權位上越爬越高,故踩踏他的人愈多,可見為官不如平民那樣逍遙自在。   一心無別就能找回自己   睜開眼就看別人,不看自己,忽略了自己,一生都在看別人,為別人而活,活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之中,失去自己。殊不知,眼見耳聞心想,無論鉅細美醜皆是一心無別。是一心在作怪,是一心在變現差別相而已。明白一心無別,就能找回自己。   
突破內心障礙勿被表面的困難嚇倒   隨緣並不是消極等待或放棄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邊的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難嚇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會發現,事情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難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內心。  保持知足的心態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你大可不必期待什麼奇蹟出現,因為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沒有其他的什麼可以稱為奇蹟。與期待奇蹟,不如自己給自己奇蹟。求人不如求己,因為世上本沒有什麼奇蹟,一切都要靠自己。人生追求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保持知足的心態,自己努力創造奇蹟,才是真的奇蹟。   微笑讓心靈距離縮短善言造世間最美之境界   爭論是一種兩個人才能玩的遊戲,它也是一種沒有贏家的奇怪遊戲。要讓人相信你說的話,先要有行動來支撐才行。如果你眼中只看得到自己,當有一天發生危難時,如何期望別人帶給你溫暖的擁抱。微笑是我們伸向另一個人內心最短的道路。別讓自己的善意成為別人的負擔。說話的人,對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聽話的人,也要有寬闊的胸襟。贈人以言,重如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   
用正面的思維去面負面的影響心性得到成長   學會用正面的思維去面對原來你認為是負面的影響。這樣你會少很多煩惱,而且你人生的成績會更大。如果我們能夠用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和轉化負面的經驗的話,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會很精彩。你同樣還是會吃虧,但你吃得很棒;你也還是會吃苦,但是你受的苦有價值;你也會受委屈,但是通過委屈你的心性得到成長   自強能夠站得長久有氣量才能行得久遠   只有自我鞭策,才能站得長久。行遠路者,一定不能缺少了氣量。每天照一次鏡子的是強者,每天照十次鏡子的是弱者,十天也不照一次鏡子的是愚者。那些燈,那些喇叭,它們顯耀的、張揚的本錢,其實都離不開發電機幫忙。但發電機不求讚美。只要它的能量能為 ??人所用,它就滿足了。   修養開始於一顆善良之心內涵比外表更加重要.
內涵比外表重要,而一顆良善的心,卻又是一切修養之始。理想是一件很抽象的東西,似乎渺不可追,但誰若能坐言起行,在斗志昂揚之時準備出擊,他的成功機會會大增;如果相反則必敗無疑。   累與不累取決於你的心態   奔跑著追求目標是一種境界,竭力地挑戰極限是一種快樂,微笑著超越苦難是一種幸福很多時候,累與不累,不取決於事件本身,而最終取決於我們對事件的心態事實上,我們常常會發現,做自己願意做喜歡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人生是一個不斷覺悟的過程成功是一種感悟   懷仁愛之心,則輕於財富存義勇之心,則輕於災難。既有仁愛之心,又有義勇之懷,則無所畏懼。至達則至容:容人、容物、容事、容天、容地,一個人到無所不容時,則為萬物所容。時時體察成功之樂;時時感受失敗之苦。失敗成功之母;信心乃成功之父。   
平靜的心靈是智慧的美麗珍寶   平靜的心靈,是智慧的美麗珍寶。一個人只有持久、耐心地加強自我控制的能力,才可以獲得平靜的心靈。一個人能夠做到心態平和、內心寧靜,表明他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夠洞悉思想的法則以及運作方式。智慧的處理生命中的遺憾抓住每一個機會   我們必須要選擇去治愈我們的遺憾,在寬恕中忘掉遺憾。讓自己知道,當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而且已經盡了全力。這就是智慧 ——接受遺憾,然後放手。身處幸福中的人們完全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而不幸福的人抓住遺憾不放,錯過了很多機會   擁有善良的品質通向成功的道路   擁有善良、美好的品質,就像給自己穿上了盔甲,可以幫助自己抵擋邪惡,獲得雙倍的保護;如果能夠在這些品質的基礎上,加強心性的修養,那麼就像建立起了成功的銅牆鐵壁,通向成功的道路將會永遠暢通無阻。 
適當彎曲是一種理智和策略讓我們走得更遠   現實中,橋呀路呀什麼的,一馬平川沒有彎道的橋和路,不是最科學的,它不一定能讓我們平安地到達彼岸。生活中的人亦如此,沒有曲折的人生坦途,應該不是最理想人生為心靈設個彎道,並不是有意放慢自己行走的步伐,或者放棄腳下平坦的路。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順應和忍耐。   寬容關愛如左右手一樣親如一家   被敲傷的左手,會不會懷恨在心,想立刻拿起鐵鎚,狠狠地敲右手一下呢?沒有!非但沒有,右手反而停止工作,連同眼耳口鼻,一同來慰問這突發事件的受害者——我的左手。人生天地間,本應互助互愛,親友、夫妻之間,朝夕相處,難免會有些磕磕絆絆,但一時的傷痛,割不斷手足相依的溫馨。包容與關愛源自你我同體的感悟,就像左手和右手,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讓身心安住當下培育慈悲和智慧的果實   用你的整個生命來聽,讓你的身心完全安住當下,這樣法雨將會滋潤到你藏識中最深處的種子。如果理解的種子得到了滋潤,那麼明天當你洗盤子或註目藍天的時候,這顆種子也許會破土而出,慈悲和智慧的果實將從你的藏識中優美地成長起來。  生活用理性來解讀是場喜劇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美好,但也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糟糕。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找到屬於自己的軌跡把它走出精彩來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人當然應該有進取之心,不滿足才會有動力。只不過,每一次當你躍躍欲試的時候,不妨先冷靜下來,對別樣生活進行個風險評估:這個“不滿足”的背後,到底是不甘人後的虛榮,還是對平淡生活的反抗,或者真的是找到了一條更適合自己的康莊大道。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撞大運抓上一把好牌,也不是沒完沒了地洗牌重來,而是怎樣把爛牌打出花兒來。更何況,有時候回過頭看一看,手中的這副牌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差勁。 
水之智慧四特性:向水學習做人處事智慧做一個優秀的人   水之智慧特性之一:洗淨了自己,同時還能洗刷其他各種污濁的是水。   水之智慧特性之二:持之以恆尋求自己道路的是水。   水之智慧特性之三:在自己運 ??動的同時還能推動其他物體一起運動,這是水。   水之智慧特性之四:遇到障礙的阻擋而更有氣勢的是水。   活著不是為了生氣而是為了快樂度過   當我們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痛快時,不妨用心想一想,我們做這些事究竟是為了什麼。當我們找回自己最初的願望時,就會發現眼下的不快根本算不了什麼。無論什麼時候,當煩惱襲來時,當我們的心不聽話硬要生氣時,一定要記得告訴自己一聲:我不是為了生氣才活著的!   
真正的強大來源於你的內心   重要的不在於你有什麼樣的身體和外觀,重要的在於你的心。擁有什麼樣的心,就擁有什麼樣的想法,而想法又決定了行動。所以,如果內心不強大,就不會有強大的動力。讓自己強大,你必須先修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靈足夠強大。   淡化是一種從容是一種平和與堅強   淡化應該是一種最從容的生活狀態,淡化是不向別人呼喊自己的真誠,而是用行動告訴每個人我真愛這個世界,淡化是把諸多幸與不幸的經歷,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待,並且以平和的心態對過去的歲月猶如裝了滿倉的穀子等待又一個春天的來臨。淡化是不把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痛苦和挫折當成顯示堅強的標牌,而是把這筆財富積澱在對待生活的態度上。   一日禪:不思善不思惡   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慧能雲:“汝既為法而來,可摒息諸緣,匆生一念,吾為汝說。 ”明良久,慧能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不僅僅要有聰明還要有福德方能立世   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放下過去你便擁有更圓滿幸福的生活   當緣分散盡的時候,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必一直掛在心上。留下一段回憶,暢想未來的世界,你會發現,前方還有更美好的事物在等著你。事實上,世間的一切,該過去的就應該讓它過去,無論痛苦也好,快樂也好,我們只有放手過去,才能著眼當下,進而發現一個更加美好幸福生活。   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腳印苦難是促使我們成長的途徑   很多時候苦難往往是促使我們成長的重要途徑,事實上,我們每一個目標的實現,就得經歷一定的磨煉,不經歷一定的磨煉,就像行走在又乾又硬的地面,是不會留下痕蹟的。畢竟,雨後的花朵才更嬌豔。   
清清楚楚地微笑做自己的主人   不必這麼忙碌,每個星期選擇一天,這一天是屬於你的日子,你完完全全做自己的主人。微笑的時候必須清清楚楚,你不是在應酬,也不必敷衍。念念分明地穿衣、漱洗,做個柔軟體操,靜坐片時,觀照呼吸;以喜樂的心情做事,不為什麼,只為做它。學習禁語,收攝六根,氣不外散,心不外馳。慢慢做,心中自然會產生喜樂,人生的意義只在當下這一念。   確立和並且緊緊抓住你的夢想   確立夢想,雖然你不一定非得要馬上實現它,但你需要把它作為成長過程中自身身份的指南。有一天,你會在夢想和一個“懶惰者”身份之間抉擇。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說的,請慎重考慮你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最終承擔後果的,是你自己。 
超越自我的身心漸漸走上覺悟   我們一定要用智慧,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對色身起執著?是不是固執己見?如此慢慢擺脫對自己身心錯誤的妄執和貪戀,能夠超越自我的身心,你就漸漸走上覺悟。   與其羨慕遠大虛幻不如珍惜身邊點滴甘露   懂得惜福,才會有福;關注快樂,才會快樂學會珍惜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羨慕的,都是別人表面上的生活,別人這些風光背後的辛酸和苦澀,我們不一定能看得到。珍惜當下吧,也許活在當下也是很適合你的。即使不適合你,你也可以安然接受,同時努力奮鬥,去追求真正能為你帶來幸福的生活。與其渴求遠大的虛幻雲影,不如珍惜身邊的點滴甘露。生命的本質去除私心學習惜福   
當一個過客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尋永恆的快樂是極其愚蠢的。人為了一絲快樂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易逝的享樂;若人要結束痛苦,須將私心連根拔除,並學習惜福。事業價值:什麼事值得做什麼不值得做?價值感沒有標杆。很多事情,一旦有了意義,即使瑣碎,也會變得有價值可以在內心做一個權衡。一件事情,如果讓你產生疲勞,先尋找一下它的意義,如果找不到,索性放棄;一件事情,如果讓你興奮無比,就算別人覺得毫無價值,也不妨堅持下去。這樣,當你晚年對年輕時所從事的事業觸摸的時候,才不會心存遺憾。   你的心境和處境都是你的內心的選擇 .仔細想想其實任何事都不會使你生氣和煩惱,讓你生氣煩惱的是你的一顆心。你以什麼心去看待事物,你就獲得什麼處境,你可以讓自己變得快樂,也可以讓自己痛苦,這都是你的選擇,看你選擇一顆快樂富裕之心還是一顆痛苦貧瘠之心。 
做好自己發揮所長不要模仿別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我,與其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別人不如找出自己的所能、所長去盡量發揮,所得一定比學習別人多!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人與人之間有著不同的遺傳密碼、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天分、不同的際遇,絕不能通過簡單的學習而達成一致。   
享受生活享受快樂   智者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的事物,他們盡情地享受著生活賦予的點滴快樂;愚者總是忙忙碌碌地像陀螺一樣,生活在壓抑、煩躁之中,他們無法破譯生活的真正意義,活得像一部會說話的機器毫無樂趣可言。智者和愚者同生活在一片天地中,卻有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願是成功的起點有願才有希望   願是成功的起點,願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願,一切事業成功必須有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願力而行,最後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世間沒有不可轉變的難事   世間沒有定命、定數,佛陀說:“一切唯心造。”一個人的命運是貴是賤,也不是定數。如果是困境重重,但能堅毅突破,一樣能轉變自己的命運和業力。世間沒有不可轉變的難事!只要是虔誠的學道者,普天之下沒有不能扭轉的難事。   把感情放哪里人生才能獲得幸福感情的發生是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事,感情如果造成傷害總是遺憾的事。有句話說:“情不重,不生娑婆。”佛教裡稱人為“有情眾生”,那麼我們的感情應該放在哪裡呢?要用慈悲來昇華感情感情就是愛,愛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來昇華感情學習把對一個人的愛延伸到對家庭的愛,由對家庭的愛推及為對社會的愛,由對社會的愛擴大為對全人類的愛。將愛擴而大之,從小我昇華為大我,就是一種慈悲。 
用寬容去擁有充滿喜悅的每一刻   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以寬容和平直、達觀和敦厚的心懷,去生活處世,那便會擁有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任自己優游,從而心生智慧,令生活得以自在。無論在什麼境況下,都可以契機因緣,都能夠和諧圓滿。讓我們每一天都笑容滿面,讓每時每刻都充滿喜悅和自在。   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為親人   俗語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一個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數人的身上,不要局限於自己所認為的“有緣”,應該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什麼人有困難,即施恩惠給誰,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惜福當下莫為未來的事煩惱   人的未來如同太陽西升,是沒影子的事,為什麼要為眼前的事煩惱呢?與其渴求遠大的虛幻雲影,不如珍惜身邊的點滴甘露。懂得惜福,才會有福;關注快樂,才會快樂只有懷抱善良、慈悲、包容、仁愛、無爭執、無仇恨,人間才是快活的。   
一生專注用心做事成就自己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實很好。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這樣在單一、狹小的領域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一生只做一件事,又能做好一件事,多麼美好,多麼值得。如此專一,如此寧靜。一生專注用心地做好一件事,便能讓自己在這一領域達至無人企及的高度,這是最能成就自己,實現自己的捷徑。   追求不要太心切從容努力轉身即得   在你身邊飛舞的蝴蝶,你越是追得急,它越是飛得遠。有時候你駐足不動,它反而飛回到你的身旁,悠然停在你的肩膀上。追求智慧也是如此,有時你只需停住匆匆的腳步,轉身就看到了。 
放下是達至幸福的絕妙方法   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關鍵在於放下什麼,怎麼放下。選擇哪些是要放下的,哪些是要堅守的。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裡耗費;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裡掙扎;對於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裡打滾;甚至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裡面,不得安寧。珍惜生命學會喜歡自己   假如我們要依賴別人才能得到快樂滿足,則無疑為別人增添了負擔,並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係。喜歡、尊重、欣賞我們自己,這不但能培養出健康成熟的個性,也能增進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慾望不可太強烈要懂得在走不通的路上適時調整人生中太過強烈的願望,也可能是人生至大的坎兒,甚至,堆積起來的願望越多,這個坎兒也越大,終會給不斷堆積它的人以重創。或者一開始就不要主動地創造這個坎兒,或者在緊要關頭學習放棄事實上,人生中懂得適時在始終走不通,看不到光明的路上選擇及時調整路線,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智慧。 
勿抱怨寒冬抓住機遇趁早抖擻努力上路   許多成功者之所以在機遇來臨的時候,能夠及時抓住機遇,迅速??成功,是他們真正懂得了“ 努力要趁早”的道理。失敗者還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冬日嚴寒的時候,成功者已經抖擻精神上路了!   捨得的真意是珍惜放下的本義是愛惜   佛法之中,最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隨緣”和“放下”,不過這恰恰也是被誤解最深的道理。正如放開腳步才能往前邁進一樣,佛陀教導我們要捨得、布施,只有捨掉陳舊不堪的執著,才能得到新的觀念、新的思維;能夠放下不切實際的妄想,便會輕鬆上路,你才有機會比別人跑的快,才有體力比別人跑的遠。捨得的真意是珍惜,放下的本義是愛惜。   常懷歡喜心得到真正快樂的源泉   在生命的過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很正常的,沒有一個人會一生都如意美滿,重要的是不要使那不如意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主導,而應該讓其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動力,以坎坷來增長我們的智慧,常養我們的悲心,如此,我們就能獲得生命真正快樂的源泉了。   
有聚有散才能成長   俗話說:“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見愛情、友情、親情雖然能帶給我們很多的溫暖,卻也充滿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離死別時,更是讓人痛苦。因此有人以為,只要將情感斬斷,就再也不會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說,眾生都是“有情”,就是因為眾生有愛的緣故。   煩惱來自無智慧   生活中的煩惱很多,各種各樣的煩惱障礙著我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煩惱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智慧所以,我們常常說,有智慧就沒有煩惱。佛教所教導我們的就是如何斷除煩惱,如何轉化煩惱乃至開發我們的智慧因為智慧這個如意寶珠是我們人人都本自具足的。 
不管面對什麼外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管面對什麼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恰恰是一個非常樂觀、非常積極、非常可行的人生觀。我們如果落在辯論中,落在非要搞清楚究竟誰對誰錯,非要跟他鬧個明白——你落在這裡面,你就落在世間法裡面。落在世間法裡面,就沒完沒了,就苦海無邊。   莫要折自己的福分   在行善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心善,時時去體諒他人。縱然是惡人,也希望他能回頭改過,而非嗔恨地指責與辱罵,當你認為自己發心是好的,是想讓他好。而去指責甚至打罵有缺點的人時,或者寫匿名信去告發或無限上綱地誹謗他人,但是自己卻認為是在挽救人家時,那不過是你自己的情緒,並非真正有利於對方向善。與此同時,也會折損自己的福報。幸福的開關用心靈對應生活生命幸福原來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生命裡,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珍惜身邊的一切機會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珍惜身邊的一切,因為,那些能抓在手中的事物,可能在某個時刻會變成無價的寶物。最好的機會往往就像寶礦一樣,永遠隱藏在其貌不揚的石塊中,等著有心人去發現、去珍惜所以,把握住每一次機會,絕不輕易放棄我們要小心翼翼地把機會握在手中,慢慢地發現蘊藏在璞石裡的無價寶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睿智的典型。這種平常心帶來了生活中的和諧和寬容心。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遇到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這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是不要因為小挫折而灰心喪氣,最後影響了你的人生腳步。 
可以出錯但不要錯過   有捨才有得,雖然有時捨了並不一定會得,可是不捨便永遠不會有所得。有太多的人守著眼前利益不忍放手,就像沙漠中的鳥兒守著一棵孤樹,卻沒有勇氣 ??飛出去尋找廣闊的森林。所以,要想開闢一片嶄新的天地,首先要不怕錯,更重要的,是不要錯過機會美好人生從心做起   “心”本來是自然的、清淨的,沒有造作,不染纖塵。而心的這個“本來”,被無明煩惱障蔽後,變得雜亂垢染,念念無常。我們的心,時時刻刻在領受和覺知法塵,剎那剎那變化不停。在“心”的變遷中,如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善是怎么生的,惡是怎麼起的,並通過有效的訓練,使心不向外追逐,便可安住於平靜中。   在人情中從容悠遊   常聽人言做事難,做人更難。面對複雜的人情世故、人際網絡,然而身為學佛的人,在修行的漫長路程中,當以大家都還是凡夫,尚一路趺跌撞撞來互相體諒,並不斷提醒自己,回到人的本位來看事情,在慈悲柔軟的身心狀態下,時時安定自我的身心,事事以開闊的心量來對待,除了自己從中體會法喜,若能多一分慈悲與智慧對待人事,則能為圍繞身邊的人際網絡理出清明與自在的開闊空間。   我們活著的終極目標物質生活的智慧   世間的人或者為物所累,追求物質,追求事業的廣大;或者為情所困,忙忙碌碌,但是卻不知道我們活著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什麼。我們往往以為,擁有自己想要的就會快樂但是沒有想到,正是這些過多的慾望,使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了。生產力巨大的發展,更加催生了人類更巨大的貪婪,人類的慾望更加地膨脹起來,其實我們離快樂是越來越遠了。   心靈的純美讓我們擺脫種種慾望的糾纏 .不為外物所累,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這種來自心靈純美的和諧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是一種看破世俗的智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躲開功名利祿的紛紛擾擾,讓我們的心靈在生命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馳騁,我們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張開我們的第三個眼睛探知從未想像到的境界   禪是世界上最不合理的,最不可思議的東西。這就是以前我為什麼認為禪不能加以邏輯分析或理智處理的緣故。通常我們不知道自己握有那許多使自己快樂和互愛所必需的能力。我們在自己周圍所看到的一切掙扎都是來自於這種無知。禪希望我們張開“第三個眼睛”去看那由於自己的無知而從未想像到過的境界。  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艱難困苦是必然的過程   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艱難困苦是必然的過程,生活就像翹翹板,不是上便是下。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夠運用智慧,在煩惱、失敗中,吸取經驗,增長見識,不斷地嘗試,積極開拓自己的人生《宛陵錄》中,黃檗禪師有所領悟地說:“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抱蠅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心態決定思想心開路就開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調好了,就能“豪情壯志盡施展”,就能“珠璣錦繡任揮灑”。“心開,路就開,心死,路就死。” 
人生充滿無常如同春夏秋冬的輪轉人生充滿無常,無常即苦。佛法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是無法迴避的,我們應該面對它、認識它、超越它。一說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總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是悲觀的。其實不然,佛教認為苦是一種客觀存在,世間的一切都有生住異滅的過程,人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輪轉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忍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魔邪的一種自律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許多痛,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忍,有時是環境和機遇對人性的社會要求,有時則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魔邪的一種自律。   相逢是前世修來的緣不要計較太多   人與人之間不總是和諧,但也絕不是永遠對立,那麼為什麼不試著去謀求雙贏?人生苦短,每個人都不容易,有交集才會精彩。相逢是前世修來的緣,大家同坐一條船,擁擠總是難免,立足之地不過尺許,讓他幾分又何妨?縱然是不小心碰著了點,就不能相逢一笑,盡皆釋然?   活在希望之中不是消極期待而是主動創造   人要抱著希望才能活得好。希望是指願意主動實現其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更健康,更有活力。希望不是消極地期待,而是主動地創造。希望即是生命和生活的本身,而不是野心和貪婪。因此抱著希望的人,總是心懷具體的目標理想,而非虛幻的空想。他們不斷孕育新的生活,心智不斷成長,因此生命也是蓬勃地發展。  知足常樂的人生   人之所以有煩惱,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當你找到一個工作以後,你所想的是要怎樣往上爬,要怎樣才能出人頭地,所謂“這山望到那山高”,當你所想的就是這些的時候,你的煩惱就產生了。如果你能用另一個想法:“這份工作確實得來不易,它是社會上種種的因緣與助力,才讓我得到這個工作的機會。”自然你就會珍惜與尊重這份工作,而且對社會與人群會存著一種“感恩”的心,用這種心態對待工作與工作的伙伴,隨時都會感到愉快與滿足。 
認識人生真諦去除貪欲   一個真正認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況下,不會因世俗的虛榮誘惑而喪失自己的品性尊嚴。人生短促,我們應該排除一切困難而工作,並做到圓滿的成功,謀求為人類生活的利益做貢獻,再從自我實際的力量去創造命運   打開自己的心眼眼明不如心明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靈黑暗,有人雖然眼盲卻心地明亮。心盲比眼盲更苦,這樣的人生總在無明中,茫然不知前途,真的是苦難人生人世間的確需要更多明眼人,來引領“心眼盲瞎”的人走對路,這很重要。我們要把握時間,建設好自己的心,打開自己的心眼,才能去引導“心眼盲瞎”的人。   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易逝的享樂   當一個過客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尋永恆的快樂是極其愚蠢的。人為了一絲快樂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易逝的享樂;若人要結束痛苦,須將私心連根拔除,並學習惜福。   不攀緣未來不執著過去安住於當下   佛法的明燈為我們在漫漫修行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內心需要充滿自在與包容,不攀緣於未來,也不執著於過去,而是安住於當下,把握現在。內心充實、安祥,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以平常心而為道場,去實踐佛法,去體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以人為鏡超越自我   我們太在乎自己了,—切都從“我”出發,一切都以“我見”和“我的感覺如何”為出發點,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如何換個位置,以人為鏡,重新審視自己,才知道原來就是因為自我中心,才導致了這許多的矛盾和誤解。佛陀用“正見”告誡我們,隨時把“我”眼中不順的“別人”當成一面鏡子來觀察“我”,不帶任何扭曲地覺知“我”的真相,那麼這個“我”才會快樂地活在當下。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收穫大,再艱苦的工作也會變得愜意。收穫可以使人忘卻不快的往事,對前景充滿信心。失敗經驗中吸取教訓,因而獲得最寶貴的經驗,這亦是工作——即勞動帶來的一種收穫。沒有付出,便沒有收穫可言。世上收穫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記住: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從奉獻中獲得快樂   奉獻不一定講究物質上的給予,而在於付出一片真誠的心。孫中山先生曾說:“佛教以犧牲為主義。”犧牲就是奉獻,奉獻可以得到快樂讓我們牢牢掌握住佛教的基本精神,始終持有一顆真誠清淨學佛向善之心。   在生活中學會放下人生的諸多煩惱追根溯源就是沒有在生活中學會放下,有時即便明白了煩惱的根源所在卻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負沉重的包袱,而為了這些包袱,就必須付出異常的心血和精力,於是原本可以輕鬆前行的腳步開始變得蹣跚,生活也在重壓之下變得越來越辛苦,越來越累。   用奉獻的態度獲得感情才是最崇高   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佔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以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於用一種永不滿足態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並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透過苦的真相徹底地摧毀他   在這世上的一切眾生,除了被苦所折磨外,沒有別的了,只有苦在干擾心。學習法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摧毀這個苦。如果苦生起,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認識它,不論我們多麼努力,試圖以意志力、財富和地位來控制它,都是不可能的。假使我們不徹底了解苦和苦的起因,無論我們多麼努力試圖以自己的行為、思想或世間的財富來和它交易,都是沒有辦法的。惟有透過清明的認知和覺醒,透過知道它的真相,苦才會消失。 
磨練自己的心讓生命能作最有意義的發揮   俗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因此,你們必須要自己從勤勞奮鬥中去創造光明,從勤勞奮發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我們也可以把一切工作,當作磨練自己身心的機會,讓我們的生命能作最有意義的發揮,讓我們的生命能有最充實的內容,雖然人生命的時間才幾十年,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短暫的生命,來完成具有無限價值事業   虛空包容萬有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謂“心如虛空”,就是放下頑強固執的己見,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真正心中萬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   點亮心靈的燈光   我們如果要淨化社會,必須要先淨化自己、淨化心靈。淨化心靈就是點亮自己內心的明燈,要把自己的慈心點亮起來,才能淨化。點亮般若智慧的心燈,我們心裡的燈,最光明的就是般若智慧智慧由心生起,有了般若智慧,就可以把紅塵世界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把人情看得清清楚楚,把事理看得清清楚楚,把宇宙人生都看得清清楚楚,對於自己何去何從,當然就有一個標準。   開開心心過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開心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一種寬容、安詳的心態:人能夠活得無憂無愁,沒有煩惱,心無掛礙,你就會感悟到世間上最美麗的表情就是開心微笑,因此人要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用慈悲來昇華感情愛的昇華就是慈悲   人類是因為有情愛才生到人間來的,父母如果不相愛,就不可能結為夫婦,子女又怎么生到人間來呢?所以說:“情不重不生娑婆。”可是,人活在世上為了情愛,常常苦樂參半,為情所苦,為情煩惱,所以處理情愛一定要有方法。用慈悲來昇華感情:愛的昇華就是慈悲。一般世俗的情愛是自私的、狹隘的,如果能夠昇華為對眾生的慈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切就更完美了。 
生活裡有了佛法比擁有金錢更充實   一般人的生活無非是金錢,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滾。生活佛法化就是除了金錢,愛情以外在生活裡還要增加一些慈悲,結緣,惜福的觀念,甚至於明理,忍辱的佛法。所以生活裡有了佛法,懂得慈悲,忍耐,惜福,結緣,比擁有金錢,愛情更為充實   無過即功無怨即德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設法去爭取功勞,其實只要沒有過錯就算是功勞;幫助他人不必希望對方感恩圖報,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報德了。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   世間的人,並非都是善於包裝自己的。只要你肯付出,付出真心,你將因此驕傲,因為你擁有了金錢無法替代的寶藏。你會因此而朝氣蓬勃,你的包袱也不會因你的付出而增加。得到的祝福也不再只是虛假。平凡的事物、平凡的思想,將伴隨平凡的心,創造不平凡的生活。縱使有一天青山已老,只要你肯重新出發,相信即使在寒冬,人情的柴火也將令你感到溫暖,體會到存活於世間的真諦。相信最真的微笑,可以融化陌生的面具,而一個破繭而出的人,將更明白生命的意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