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爱元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上善若水,水之哲学
2012-09-18 | 阅:  转:  |  分享 
  
上善若水——水的哲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地位
低,但是世界万物的根就在下面,而水却身居下位滋润万物,与万物不争高位,故称水为上善。 水——寻常物,一切生命体内皆有水
,可它的寻常却也造就了它的不寻常。水有人性,人亦是水,生命起始于水,生存离不开水。冥冥之中,我们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联系...
..联系到底是什么,慢慢感悟吧.....水之道处下,居弱,不去抢夺,不为一己之欲拼争纷攘,不是尽占一切
生活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守朴,则是处在一种原生态的状态下,没有破坏,没有雕饰,没有加工,时刻在一种极原始、极古朴、极自然的状
态中。水之静水静之徐清,清之徐平,平则可以照物,可以看生命之本真,人静止如水,则可以反观自身,内省外
物。静止的水,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清澈见底。人心也应该如此,如果内心保持平静,便不会被外物所动摇。保持虚静的涵养,是我们人生哲学追求
的目标。水之谦地球上一切生命都依赖水而生存,水是万物生长的基本营养之一。万物都必须有雨露之恩泽才能萌生、发育、生长
。而水之滋润万物,善利万物,却并不是有意地有情于万物、有恩于万物,而是完全自然的给予。水从不自夸,却总是默默无闻、寂然无语地付出,
而不需要万物的感恩。水之智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他它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可与存在于任何空间,没有什
么能够超越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水之智”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水之变
水可以绕着清山,从山间流
淌,从岩缝中渗出,围着青石流淌。蒸汽可以随风而
飘散,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寒冰可以使它
变得有模有型。水有以柔弱胜刚强之志,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的东西了,
它可以随圆即圆,随方而方,
但它却能够绕山不止,水滴石穿。水之积
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戒人们,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只有当量变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荀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滴水穿石。水之
韵 世间的水有千千万万,变化多彩、摇曳多姿。让我们感悟滴水的坚韧、溪水的乐观、泉水的清新、池水的澄澈、江河的奔腾、湖水
的宁静、瀑布和深潭的刚柔相济、海水的博大……水之悟 悟就是感悟,就是体会。水有现实之水,有心灵之水。现实的
水可以涤净污浊,内心的水呢,可以涤净心灵的污点,让我们的心灵洁白无瑕。水之情水情有二,乐水、忘水。水周流
万物而不拘泥,所以孔子乐水。忘水,从有情到忘情,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博爱,相望于江湖,终得天下之正、万物之本。情在水、意在人、
情在外、意在心。这就是水,自源而流,滋养万物。水无所不利,是其德宏,利而不争,是其德谦,处下藏垢,是其
宽容,正如“道”所具有的这种博大、无私、谦虚的美德。水无作为,但当静止之时,它能沉淀杂质,澄清自我,完美的映现外物。与之相似,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其实水已经告诉我们了。
献花(0)
+1
(本文系爱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