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尼汤氏家谱考

 西祠书生 2012-09-18

印尼汤氏家谱考

此谱文为手写,据内容判断,此族汤氏是由河南经江苏南京(句容)后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再迁广东梅州焦岭后入海外。从内容看,此文应是谱序,此序所作时间应不早于清朝顺治年间(至今至多三百年左右)。但此文不似是原稿,或是后人重新抄录的序文。
    此文因年代距离现在较久,又保管不慎,上下端均有不同部分损坏,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或无法辨认。
    史书(以史记为代表)和宗谱均记载,宋国王室贵族是商朝王室的遗族,其首任公爵国王宋微子是商朝帝乙的庶长子。商朝王族的始祖是契,官为司徒,因教化百姓和帮助大禹治水的功劳被(帝尧)帝舜封在商地为伯,赐姓子。其十四世孙汤建立商朝。
    汤氏是子姓的分支,是子姓后裔中的一支族人为追怀祖先商汤王丰功伟绩而以他的名号为氏,至少应是他的孙辈以后的子孙,因为在商朝早期的商王继承上,为了政权的稳定,采用兄没弟及的方式,而商王做为大宗,是不分为氏的。只有没有机会为王的众庶王子,分封各地,即别子为宗,常以封地为氏,商朝、宋国灭亡候,部分王室贵族以商、殷(盘庚迁殷,殷商并称)、宋为氏,来记念故土,使子孙世代不忘根本。
    南京(金陵)谱言,商汤王曾孙名叫祖戊,为司徒,出守北地中山,以祖名为氏,世代为边帅,以中山为郡。至秦,汤元浚字文渊迁金陵(南京),汤仲钟随项羽起兵,功封英武公。
    越南谱言,宋偃王有弟名叫昌,有个儿子名叫隆,又称子隆(因商族为子姓),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避祸更名为汤隆。其玄孙汤德新为汉朝时候的开封太守,后迁晋陵(今江苏常州),他的儿子汤璋应汉朝皇帝的派遣,赴南越(今越南北部)任刺使,其后裔有一部分回迁广东蕉岭。
    江西(武宁)谱言,西周初年汤太保,是商王祖庚后裔,本以庚为氏,被封汝水君,怀祖而遂以汤为氏。他的三十六世孙是唐朝的荆湖都统,陈留人汤振麟,他被封为中山郡公,他的五个儿子分居大江南北,称为中山优秀。
    此谱所记载的部分内容与历史材料不相符合,应是为提高本支系汤氏族人威望与地位。如对汤和及其后人的记录,与相关的历史材料出入很大。明史汤和传、汤公墓圹、汤公神道碑都记载汤和世代居濠(今安徽凤阳东北),从明太祖起兵,洪武三年封中山侯,岁禄一千五百石,十一年进信国公,岁禄三千石,二十八年薨,赠东瓯王,谥襄武,赐葬凤阳(今蚌埠)曹山之原。汤和五子,长子名叫汤鼎,任前军都督府佥事(二品),洪武年间(有说是洪武二十三年)死于征战云南的途中,赠封信世子(世子是对亲王的嫡长子的称呼,当时只有徐达长子徐辉祖与汤鼎两人被朱元璋赠称为世子)。汤鼎的儿子名叫汤晟,汤晟的儿子叫汤文瑜,都因死得早,没有继承信国公的爵位。汤文瑜的儿子叫汤杰,他在明英宗时,向朝廷请求继承爵位,但却以四十年没有及时继承而遭到拒绝。到了明孝宗的时候,皇帝想到太庙配享祭祀的六王的子孙仅有两家(徐、沐两家)继承爵位,却有四家已沦落为平民百姓,因而心中不忍,就叫礼部等部门找到四王的长房嫡系后人,并授予他们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就近护卫祖坟。汤杰的儿子汤绍宗被任选为此职,并在嘉靖十一年被封为世袭灵璧侯。应该是因为他的祖上汤和在徐、常等人还没有投靠朱氏之前,在元至正十三年春天,与朱元璋一起攻打淮河以北的宿州、灵璧、虹县等地,并在攻打灵璧南部重镇九湾集建立功勋,因而后裔得封为灵璧侯。灵璧侯累世居于南京,近护祖坟。汤和八世孙灵璧侯汤世隆,官任南京后军府、淮安地方总兵官、漕运总兵官、漕运提督、漕运总督,进太子太保,去世时谥号僖敏。传到明朝末年,,灵璧侯汤国祚在南京与其他王侯百官降清,后世子孙埋名隐居,不显于世。有说他的子侄转向东南沿海抗清,明史中言,汤国祥、汤文琼在崇祯年间曾经以侯爵的身份被派遣做祭祀的事情,但是没有考证。
    汤和的次子名叫汤軏,曾经在山西太原中卫所担任镇抚。汤軏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汤昱,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已薨,建文帝刚即位,还没有改变年号)奉旨请翰林院的方孝儒(字希直又字希古)撰写汤公神道碑文及铭文,汤昱的儿子汤胤绩,武将而有文采,官任延绥参将,成化三年,在抗击瓦剌的入侵的战争中战死,朝廷给予相应的表彰和纪念。汤軏的次子名叫汤暹,幼子叫汤升(旧体字有日字头),跟随他的姑母(汤和次女)鲁王妃到山东鲁王府任仪卫司典仗。汤升有五个儿子,幼子名叫汤文瓒,年少而有文才,娶福山郡主(第二代鲁王朱肇辉的女儿)为妻,官宗人府仪宾。兖州博物馆藏《明故中奉大夫仪宾汤公墓志铭》⑶(杨必贵撰):“公天性警敏,操履纯正……发为文章,如金钟大镛,铿訇响震。其《梅花百咏》,特奇绝焉……。” 
    汤和的三子名叫汤鼐,官潭王府仪卫正;四子名叫汤燮,官勋尉。明史及碑文、墓圹都说他们去世的早。有说汤和去世后,汤鼐继承信国公爵位,传到汤鼐到儿子汤弗及后,就停止世袭了,不知有什么根据。汤和的五子名叫汤醴,曾任散骑舍人,在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去世时,正奉旨在鲁王府操练军队,撰写汤和墓圹志。后来官任左军都督府同知,荣禄大夫,领兵征伐贵州五开地区的叛乱,死于战事(应当在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前)。苏北汤軏后裔的宗谱言,汤和有七个儿子,第六个儿子名叫汤輗,七子名叫汤忠。汤忠跟随父亲出守延安边境,驻军榆林地区,后官任邳州卫指挥佥事,后代定居在当地。后来汤忠也死于征五开的战事中,他的后代世袭邳州卫指挥佥事、升为指挥使。到六世孙汤庆,任江防总兵官,曾领兵剿灭上海等地的江洋海盗,沿海得以安宁。到七世孙汤克宽的时候,正值日本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汤克宽奉旨率邳徐卫所军队奔赴东南杀倭寇,名声略逊俞、戚,与卢镗齐名。官任狼山参将、广东总兵官。后来炒蛮入侵古北口,汤克宽北调御敌,追杀敌军时战死。
    当然,根据各地宗谱和明初嫡子正妻人质制度的分析,汤和的子孙远不止神道碑所提到的五子十一孙。当然,根据各地宗谱和明初嫡子正妻人质制度的分析及汤和晚年以资遣散百余妾媵,汤和的子孙应该不止神道碑所提到的五子十一孙。首先,鲁南苏北汤氏家谱言,汤和有七子一女(为鲁王妃)。贵州汤氏家谱言,汤和有五位妻室,胡、王、郑、谢、张5个太君,入黔始主汤永慕、汤键乃张太君所生。扬州江都东瓯堂汤氏家谱言汤和70岁时寿终,被追封为东瓯王。其孙汤鸾为了避燕王之乱,而逃到江都张纲之东安居(今为汤家庄)。安徽凤阳、灵璧、五河、怀远、泗洪等地汤氏家谱言燕王乱,和公孙辈、曾孙辈避祸渡淮河,隐名北居沫河口汤家渡,后散居淮河北岸沿河各县部分地区及明末灵璧侯子孙避难隐名村居。太祖实录载,洪武年间,在不同时间,册封汤和的两位女儿为鲁王妃。而碑文及墓志只提一位是次女(汤珍),其他各位女儿都有明确的配偶。
    此谱提到汤和的长房儿子汤鼎的儿子汤农,应当是汤晟的避讳的写法,汤晟的事迹极少(明史只说他去世的早,汤农的事迹应是虚构的。
    此谱提到汤和的次子名叫汤谨(无处见考据),迁居宁国府宣城县,无处见考证。(九世孙),汤宾尹,中解元、会元及榜眼,见于明史及州府志。
此谱所载的汤悦的事迹则可能是将同名人物的事迹记载入本支家谱以荣耀本支汤氏。据宋史及范阳堂、掬星堂汤氏家谱记载,汤悦,原名殷崇义,秋蒲(今安徽贵池)人。他的父亲名叫殷文圭,在南唐国任千牛将军,墓地在贵池,他的祖籍是河南长平。汤悦在南唐国历任高官,封范阳郡公,后至南唐宰相。后来随南唐后主李煜归顺北宋,避宋太祖的父亲的名讳(赵弘殷)而改名姓为汤悦(汤、商、殷氏都是尊殷商朝的开国君主汤为祖,向上可达商族的始祖契,有称家谱为契谱)。汤悦在宋朝被封为陈县男(爵位),在京城开封做官。
此谱部分世系应当是以下排列(以据南京汤氏家谱和福建宁化汤氏家谱)
    汤天柱(唐代河南人,翰林学士) 开运(官湖南居于此地)景行 以智 相 一奇 与燕 文 修德 浑(随兄汤濛官金陵句容居于此) 悦(此谱把贵池殷汤氏名人事迹纳入本谱,应该只是重名)彦(迁居福建宁化) 应昌 莘叟 明衍 德藩 均辅 云峰 朗彰 立仁 鸣祥 庆可 与忠 友生 益隆(四十七公)五九公(迁居广东蕉岭高思镇) 六十六公(所见的家堂列祖名字为始祖四十七公、二世祖五九公、三世祖六十六公以后的列祖名字看不清楚。
    虽然此谱序文与事实有出入,但为研究汤氏的源流提供了一定可信的宝贵信息。在此向提供此谱序的汤氏宗亲和友人表示感谢!

印尼汤氏家谱片段
原文
直声震柱后 朝肃妍回
峻法戢军中 民欹倚庇
汉  洁廉介石 谷之名流
汤宾尹  明万历戊子解元乙未会元榜眼及第
中山郡商音汤氏南京家谱
    窃谓国有国典 家有家谱 古者受氏或以爵 或以地 或以山川 或以封邑 汤氏者 自契为司徒 尧以其教民有功 始封商 今之商  固州陕西辖 迨商都亳 即得河南偃师县古中山地 世德相沿 因此以中山为郡 时子奇年甫十六 齐使治阿 子大叔继子产郑大夫为政者 商为子姓也 因秦始皇灭书坑儒 由是易子始而更汤氏者 至唐 上祖濛公官于金陵句容县 卜居于籍矣 弟浑公理学显官 至悦公登第 仕南唐拜相 彦公嗜学 文词秀美 游学临汀(   )乱 有移江右昭武者 有移粤东南海者 有移凤城揭(  ) 分派自此始也 至宋末 莘公字起莘(  )司理 句容鼻祖涛公 宋状元及第 官内翰 历宫保 敕赠资德大夫 正治上卿 谥文靖 入名贤 至明 祖和公以诗书兼马上 佐太祖高皇帝洪武起义从戎 初授总管 元帅 洪武三年遍封功臣为特进光禄大夫灵璧侯 采地于凤阳府灵璧县 寻为南征将军 赐铁券 下四川 迁大都督 十一年进光禄大夫灵璧侯上柱国岁食一千五百石 至二十八年薨 钦赐祭葬 谥忠定 赐国公 追封中山王 配享太庙 惟吾家宗祠特加宗庙(  ) 长房鼎公 前军都督 次房谨公 移宁国府宣城县今城内及东门( )里桥( )裔人文最盛 谚云 汤氏有半汤之称也 至九世 宾尹 万历戊子(  )乙末会元榜眼及第 官拜特进荣禄大夫 
    启辉 万历戊戌进士(  )全省学政提标副使 官至宗伯 来贺 万历丙辰进士 官至宫詹(  )祖 万历癸末进士 授湖广按察司 聘 顺治辛丑第八名进士任(  )平山县令 元桂 顺治八年广东副都统  元清 顺治戊戌进士 任浙江绍兴司理 蠖 顺治已亥进士 授四川酆县令 长房鼎公生农 洪武二十九年追封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使特进光禄大夫世袭灵璧侯 永乐二年奉旨调征海寇刘风子 镇守潮州等卫都所 
印尼汤氏家谱片段释义
我认为国家有典章制度,家庭有家乘族谱。古代帝王赐予贵族姓氏,有的是用爵位名称,也有用的是地名,还有的是用山河名称,也有的用封地的名称。汤,这个姓氏的来源,是来自上古一个族落的首领,契。他(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弟弟,黄帝的曾孙)担任帝尧的司徒。因他教化民众有方,帝尧赐予他姓子封地为商(今天的陕西固州)。他的十四世孙,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建都亳。他有后世一支分封到古中山(今河南偃师)。商族世代相守此地,于是就形成巨族望地。当时有族人名叫子奇,才是十六岁的年龄,齐国就派他去治理阿(今天的山东东阿)这个地方了。还有一个名叫子大叔的族人,接替子产做郑国的大夫,处理朝政。商族人是子姓,到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焚烧书籍坑杀儒生,商族人为避难而更改子姓为汤氏。到唐朝的时候,祖上有名叫汤濛的,在金陵(今天的南京)句容县做官,于此地入籍定居。他的弟弟名叫汤浑的,跟随哥哥迁居句容,后来做理学方面显要的官员。到了祖上名叫汤悦的时候,他中举做官,任南唐的宰相。祖上有名叫汤彦的,好学诗词文章写得很有文采。他游历求学到汀江宁化(见此地山清水秀气,就定居在这个地方。后来北宋末年兵乱),有移居江东昭武(今天邵武)地区的,有移居广东南海地区的,有移居凤城揭阳地区的,分支流派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到(南)宋末年,有祖上名叫汤莘字起莘的,( )。句容鼻(始)祖名叫汤涛,在宋朝中过状元,任内翰学士,历任宫保,去世后,皇帝下旨赠与资德大夫、正治上卿等称号职位,谥号为文靖,被列入名贤行列,接受祭祀。到了明朝,祖上有名叫汤和的,饱读诗书,勤练弓马,文武双全,辅佐明太祖洪武帝起兵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开始时担任管军总管、元帅。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他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灵璧侯,封地在凤阳府灵璧县。不久,他官拜征南将军,皇帝赏赐他铁券,攻下四川,官升大都督。十一年,官升光禄大夫灵璧侯,上柱国,年俸禄米一千五百石。他在洪武二十八年去世,皇帝下旨派大臣来祭奠安葬,朝议谥号为忠定,恩赐他为国公,后来又追封他为中山王,肖像配放在太庙里享受祭祀,只有我家的宗祠可以特殊称为宗庙。他的长房儿子的名字叫汤鼎,担任前军都督。他的二房的儿子名字叫汤谨,移居宁国府宣城县,现在的县城内以及东门( )里桥等地的后代人丁文化最是兴盛。谚语说,汤氏有半汤之称。到九世孙汤宾尹,万历年间考中戊子年(解元),又连中乙末年会元、榜眼(进士第二名),担任特进荣禄大夫等官职。汤启辉,考中万历年间戊戌年进士( ),官任全省学政提标副使,官职达到宗伯。汤来贺,中万历年间丙辰年进士,官职达到宫詹( )。汤( )祖,中万历年间癸末年进士,在湖广按察司任职。汤聘,顺治年间中辛丑年进士第八名,担任平山县县令。汤元桂,顺治年间任广东副都统。汤元清,顺治年间中戊戌年进士,担任浙江绍兴司理官。汤蠖,顺治年间中已亥年进士,担任四川酆县县令。汤和的长子名叫汤鼎,汤鼎的儿子名叫汤农,他在洪武二十九年被追封为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使,特进光禄大夫世袭灵璧侯。永乐二年奉行皇帝旨意,领兵镇压海寇刘风子,镇守潮州揭扬等卫都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