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人“失魂落魄”。人真的会“失魂”吗?
“离魂症”在民间被称为“阴神”现象,多带有迷信色彩。笔者在临床行医的30多年间,从未亲历过“阴神”患者。但参考中医古籍《奇症汇》并结合临床实践,笔者在此对“离魂症”做一简要探析,意在破除迷信。
清代沈源精通河图、洛书,通晓中医、易经。他把历代医家所治疗过的奇症、怪症、难症等收集在一起,并加以分门别类、解释,汇成《奇症汇》。此书对每一种奇难杂症的理、法、方、药都分析得精辟到位,给后世医家在研究和治疗疑难病症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奇症汇·卷四·心神之三·离魂案》记载了名医金少游治疗徐太乙女儿怪病的医案:徐太乙女儿芳龄十六,许配给大富人家,但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非常窘迫。徐太乙女儿患忧虑症有些日子了,一直不食不寐,晚上长卧而眼睛不闭。徐太乙到郡城贩卖丝线没有回来,他女儿卧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说:“有多少丝线,只买了四元八角,不满五元。”家里的仆人听后询问她为什么知道。她回答说:“我刚才同父亲一起到了市场,亲眼所见。”等徐太乙回来后,金少游先问其当日所挣金银。徐太乙照实回答,果然如数。金少游辨证分析此女患者乃因姻缘不佳而焦虑厌食不寐,日久心神失养,肝不藏魂而致离魂。药用人参大补元气,黄连清心,龙齿镇心安魂魄,诸药合力收到了奇特的效果,终将徐太乙女儿的怪病治愈了。
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遇到一位老年女患者,当时她一家人从关东迁回山东老家居住,家人同时也将其丈夫的灵骨带回。刚回家乡时,因连日应酬忙碌而没有及时将其丈夫的灵骨入土埋葬。老妇为此而忧心忡忡,不食不寐。其子外出办事,老妇亦言要随子外出办事。老妇时而自悲自言,状如其丈夫生前模样,家人为此十分恐慌。笔者察患者舌苔薄白、微黄腻,脉弦细,诊为魂不守舍(焦虑症)。笔者告诉老妇家人,要尽早将其丈夫灵骨入土埋葬以顺其心意,同时给她开出龙骨牡蛎汤加柴胡、酸枣仁等药的处方。病人服药数剂后就痊愈了。
前面的医案是因少女忧思焦虑、不食不寐而出现离魂预知,后面的医案是因老妇内心焦虑、不食不寐而出现离魂妄语。这些医案的共有特点是,患者多为文化素养低的女性,且多患有神精衰弱症或精神分裂症。与《内经》所说的:有道之人可以“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等,在阴阳、正邪、虚实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中医会把这些病例辨为“离魂症”,治在心肝,同时辅以心理疏导。
从古至今,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个别落后的农村,多有类似病案出现。其实许多患者是因身患精神疾病,或因将近危亡而肝魂失其收纳所致,或为梦游症患者。迷信的人多以驱邪、招魂等法治之。笔者认为出现“阴神”、“离魂”这类现象,医学界应予关心、研究,广大群众不应迷信。中医认为,肝血不足可引起心不藏神,魂不归肝。而肝胆火郁,也可令魂不堪扰,出现精神失常之症,亦为临床所常见。在临床上,用龙骨牡蛎汤加柴胡、酸枣仁等治疗多有良效。(摘自《家庭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