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林芝秋色

 青山居士藏书 2012-09-21

山岩如同版画,道路两旁生满秋天的幻想

 

  有一种风景,比你所看到的风景更要辽阔

    有一种美,比你所知道的美还要美

    有一种震撼,没有亲身体检你绝对无法想象

 

  所以我才要竭尽全力地说给你听:

  风停止了呼吸,阳光停止了脚步

  大云像棉花一样漫无目的地飞了过来……

 

 

鲁朗  有一种风景,比你所看到的风景更要辽阔

     人们赋予了鲁朗“鲁朗林海”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如果把西藏大部分地域都看成一个强悍的汉子,那这里就是少女,它会改变你对西藏一毛不拔的认识,改变你对西藏只有粗犷和荒芜的印象,从而去触摸和感知她少女般的和煦与柔美。

 

 

林海,又见林海

  车到八一后,经过简单的休整,加油、补充纯净水和食品,我们继续东行。灿烂的阳光在午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晋美上车前看了看表说,我们出了林芝,上了前面的色季拉山,就即将进入西藏最大的林区,按正常的情况,我们在傍晚时可以看到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的两座美丽雪山。南面是南迦巴瓦峰,北面的是加拉日垒峰。“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他向我无比幸运地挥了个手势。

  林海。又见林海。

  但这已经是和拉萨到八一路上所见到的林海完全不同的林海。从公路转向色季拉山开始,眼前出现的山不再是完全苍翠,也不再是完全金黄的一片,而是变成了绚丽多彩的一团团、一簇簇,远远地观看,在高山上倒像是有些花团锦簇的样子。描述再一次陷入困境,丰富而交织在一起的色泽,说它们绿,又是青色的;说它们青,可又是黄色的;说它们黄,可又是红色的;说它们红,眼前分明又绿意盎然,难怪有人说这里是“一岭四季,五步十景!”各种颜色在此层层叠起,就已经在人眼里喧闹不止了。

  车过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山口,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跃然于眼前。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在世界高峰中排行第15位,被《中国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雪山第一名,与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遥相对望。被誉为是“众神居所所在地”的南迦巴瓦峰,不少专业的探险家在南迦巴瓦峰下有时一等一个多月,也没有能够一睹它的真容,更难以拍下一张她完全清晰的照片。看这样的雪山是需要幸运的,就是当地的民众,一年也难得有那么几天,能一直和她进行目光和心灵的对视。

   沿着公路行走一段时间之后,雪峰消失在视野里,而山下,葱郁高大的林木绵延起伏,构成了一幅新的风景,那便是鲁朗林海景区。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 “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这里是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和云南滇西北齐名,面积最大、保持最完好的天然林区之一。书上介绍说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错落有序,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沿雅鲁藏布江沿峡谷而上的暖湿气流,在藏东南的这片山地里,形成了多雨、潮湿和气温较高的气象条件,从而赋予了这片原始森林挺拔的活力。一些粗大笔直的松树,结满胡须一样的松萝。在林中溪流和瀑布冲刷过的地方,还有土石塌陷的地方,老死的树干和枝桠,横七竖八,歪倒在地面上。有些年代更长久的树木,已经自然死亡,但依然挺立或倾斜在另外的大树上,悄然昭示着曾经绿色满怀的生命的消逝。个体的生命在漫长的时间面前总是显得脆弱,仿佛不堪一击。而在林中的空地上,已经倒下的树干,大片大片地堆积在那里,枯朽甚至腐烂,残存着一片壮美,也令人触目惊心的痕迹。

    蔚然成海的森林和花卉是鲁朗的核心景观资源,云杉、冷杉、高山栎、杨、桦等主力树种,种类繁多的报春、杜鹃、绿绒蒿、鼠尾、鸢尾等花卉植物,以及以虫草、贝母、当归等为代表的珍贵药用植物等等,既构成鲁朗五寨景区多元而丰富的生态景观,同时也为高山花卉、鸟类等观察识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鲁朗五寨

    从色季拉山口沿林中道路下山,就到了鲁朗镇。比鲁朗镇更出名的是这里的石锅鸡。当地盛产手掌参和由当地含特殊矿物元素石材制作的石锅。以手掌参和土鸡为原料,经这种石锅慢火炖制的鲁朗石锅鸡风味非常独特,汤味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 

  如今的鲁朗林海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鲁朗五寨距鲁朗镇20多公里,距318国道5公里,相对比较隐秘。景区面积约10000亩,位于一条宽10公里,长20多公里的沟内,景区包括草场和山地。沟内沿着德木冷泉河分布着工布、波密、门巴、珞巴、僜人5个充满了不同民族风情的村寨,因此名为 “五寨”。

    在天险般的色季拉山口未开通公路之前,经“鲁朗镇-东巴才村-德木(北)沟-德木拉山口-德木(南)沟-米瑞乡-林芝镇”一线,是连通小到“工布和波密”大到“川藏滇三省”的著名古道。千百年来,这一段富集有“林海、村落、牧场、历史遗迹、溪流、花海”的快乐小径,是无数商旅、马帮、军队以及朝圣者们,历经生死千险后最值得欣慰的旅途之一。而如今,位于这条古道的德木北沟一段,即独具特色的鲁朗五寨景区。

    鲁朗五寨景区的特点可通过“两线夹一沟,林海套花海,古村傍马道,牧场飘香”来生动体现。德木北沟位于鲁朗林海西南侧,该沟森林牧场和花海密布,支沟众多,汇聚色季拉东南侧、德木拉山口、聂马拉山口、达绷山口以及哈登足木等众多冰雪融水,由此形成鲁朗河的源头。该河经东巴才村、鲁朗镇、扎西岗村等,全程约50公里后在东久沟与东久河相汇,并最终在排龙乡汇入帕隆藏布江。

东巴才村位于鲁朗五寨景区入口大门的东侧山麓,藏语中意为“靠近森林的沙棘村”。该村东依达绷山,有传统的朝圣和放牧小道可经达绷山口(即南迦巴瓦拜峰台所在地)直至雅鲁藏布大峡谷加拉村,西对色季拉山第四(田园风光)观景台。东巴才村周围满布云杉林、高山栎灌和林间溪畔的花海草甸,夏秋季时景色尤其怡人。东巴才村历史悠久,数百年以来,茶马古道都从此村经过。加上长年地处工布和波密两地藏族的交融部,该村在风俗风情等方面都堪称鲁朗林区一带藏寨之代表。

 东巴才村口小桥西侧灌丛中一处石砌小屋即水磨坊所在。相传磨坊是唐文成公主入藏时所带入的众多农业水力文明之一,后来这种省时省力的水磨坊在多水力资源的喜马拉雅山区十分盛行,故又有“喜马拉雅水磨坊”美称。这种水磨坊主要在天然水道旁建闸引渠,利用水渠形成的落差冲积扇叶带动石磨。目前,这种水磨坊主要以磨制青稞为主。

    拜峰台位于东巴才东侧的达绷山口,越野汽车半小时行程可至松林带上缘,由此徒步往上,2小时可达拜峰台,再大半个小时可到大峡谷观景台,如果要前往大峡谷加拉村,还需6-8小时左右。拜峰台所在山脊即著名的鲁朗林海与雅鲁藏布大峡谷分水岭,由拜峰台沿山脊一路向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以及加拉白垒雪峰徒步前行,并下探至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最后一个村庄加拉村,可谓藏东南一带景观最为壮丽生物多样性观察最为充分的山地徒步线路。

 

 

 

巴松错  有一种美,比你所知道的美还要美

 在西藏诸多雪山圣湖景点中,巴松错如出名门,她高贵淑雅,仪态万方。倘若你不远千里,在秋天来到巴松错这令人惊艳的高原之湖,并深入体验周边的众山、湖泊及村落人居,那恭喜你,你已经见识到了人间最美不过的秋色。

    道路两旁黄亮的树林,是秋天所生的幻想,是一首漂浮在纯净阳光和空气里的季节之诗。

火红的狼毒、版画般的山岩、蔚蓝的河曲、葱郁的树林,是谁亲手缝制了这蛛丝马迹的

秋之密语,使我仰望眼前的高山感受到无尽巍峨?

 

名媛之湖及闺蜜之村

  时间已是10月的下甸,我所乘坐的“沙漠王”以近100公里的时速,在拉萨至林芝八一镇的山间公路上盘旋和迂回,这是318国道,川藏公路南线和滇藏公路交汇后的一部分。当渐渐远离拉萨,公路经过墨竹马曲岸边的乡村和草原,经过海拔近5020米的米拉山口以后,那些沿途变化多端的旖旎秋色,便扑面而来,我终于忍不住发短信对人说:这条路上的秋色,美得让人心都碎了。

    三辆崭新的越野车,我是唯一的乘客。向导晋美哈哈大笑着说:“小伙子,这条路上的风景,现在可全都是你的啦!”

    彼时风景,无法用语言形容出那种蓝天的蓝,狼毒红的红,白杨黄的黄。明媚的阳光,伴随着河水的身影和山谷的寂静缓缓升起。白色的云朵,从山顶上探出大半、或者是更少一点脸颊的时候,不妨闭着眼睛想,她们羊群一样布满深空,绽开了风中的幻想。草叶和露水在云朵间摩擦出沙沙的声响,她们的呼吸声也由急促陡然变得缓慢,然后接近停顿。

    一路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我所逐渐驶近的藏东这汪仿如新月及碧玉的水泊,连同周围的雪峰、峡谷、村庄,构成了一座“世界屋脊上的原生态博物园”。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意为“三岩三湖”之地。三岩,是指巴松湖区被三座富有宗教意味的山岩环绕着,分别是“赞给扎”文殊菩萨道场,“多吉扎”观音菩萨道场,“拉扎”金刚手道场,分别象征着慈悲、智慧与力量,形成藏传佛教中的一种隐喻体系;三湖是指最近年深受一些喜欢徒步探险和深度旅游的背包客们青睐的巴松错、钟错、新错。当然,这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藏族信徒来此“转湖”、“转山”祈福。

    在科学的视角里,巴松错湖面海拔3469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若说阿里的普兰被称为是雪山围绕之地,那巴松错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环绕着杰青那拉嘎布(燃烧的火焰峰)、阿玛觉姆达增、沙阿玛热则(国王宝座峰)、茹拉夏拉杰布、阿玛钟嘎拉姆等众多高峻的雪山,护佑着这座新月形的湖泊。

如同隐居深山中的少女,巴松错安详而静谧、晶莹而澄澈。佳人总是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到了巴松错的人多半也会这般由衷感叹吧。

    从巴松错乘船至结巴村码头,在结巴村观景台看,对面是著名的沙阿玛热则,也就是“国王宝座”峰,而身后的结巴村沐浴于雪山与碧波之中,田园农舍,淳朴的村民与童孩,鸡鸣犬吠,袅袅炊烟,伴随着工布人民劳动的歌声如仙境般,美得醉人。

    从结巴村沿公路继续往湖深处去,便到了错高村。错高,藏语的音译,即湖头的意思。远远地,人还未进村,错高村背依的数座雪峰已耸立眼前,仿佛触手可及。而宁静的村落,远观下呈一字形分割了雪山之下这片广阔的田地,一侧的湿地延伸至巴松错畔,一侧的田地则延伸至远处的山脚。雪山皑皑,松林苍劲而色调饱满,村落的屋顶一律呈灰褐色,草场黄亮,耕耘过的土地则深黑,正是如梦似幻的色调。
……未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阅读《西藏人文地理》2012年9月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