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09月22日

 昵称8020438 2012-09-22

新课改 警惕教法上的三大误区

 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强力推行三大方法:其一,要求教师每一课堂都要写出和落实三维目标;其二,教学方法大力强调转型为自主、探究、合作;其三,强调课程即体验”“教学即对话。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方法是可以应用的,但是,不分学科的性质,不看学生的年龄,不讲教学的条件,强力推行这些方法,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每一课堂都要写出和落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只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决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本意。知识重在逻辑性,是认识世界;技能重在操作性,是改造世界。知识与技能是有关联的,然而又决非是同一的概念,不能作为一维看待。我国教育界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从来没有人认为重视双基是错误的,也从来没有任何教育理论,论证过重视双基是错误的。

有学者强调真正使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落实三维目标的场所。这绝对不是《纲要》的要求。《纲要》是从整体上提出这些目标。当前,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每一节课中,仅仅有40分钟,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这似乎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可能。在基础教育中(19年级)一节课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专一,不可能做到完成太多的目标。一节课目标过多,其结果必然是所有的目标都落空。从2001年到2009年,至今国内仍有不少地方,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写出三维目标。评课时,对三维目标的每一维,要求是分别打分。这既为难上课的教师,也为难评课的教师,很难操作。

  因此,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三维目标,但不是面面俱到,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

二、教学方法完全转型为自主、探究和合作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是有条件的。自主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教育中,不能简单地推行自主方法。学习是一个既快乐又艰苦的过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定的纪律约束,一定的强制规定,是完全必要的。

探究的方法,适合于科学课程,但并不适合于其他课程。语文和外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阅读和背诵,而不是探究;数学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思考与练习;艺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鉴赏和创作;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设计和制作探究的方法也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教育中,难以普遍推行探究的方法。

合作的方法,也并非时时都适合。有时要强调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较为有效的合作。

在美国的中小学,一个班25人左右,教学的实验设备较完善,在科学的教学中,较多地应用探究的方法,效果较好。在我国的中小学校,一个班50人以上,如果教学的实验设备较缺乏,要较多地应用探究的方法,实施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作者主张中小学的科学教育里,应当较多应用探究的方法。但是,首先要培训能够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师;其次要给教师提供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实验室的条件。

有人认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课堂实施的亮点突破口。但如果不分课程的性质,不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普遍推行这些较为高级的学习方法,实施的结果是教学效率大为降低,教学质量大成问题,两级分化更加严重。

新的课程改革,要应用辩证思维,克服非此即彼。学习方式有多种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分别采用相应水平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味采用高级水平的学习方式,才是高效率。

三、强调课程即体验、教学即对话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有专家一再强调 课程即体验”“教学即对话。强调课程即体验的论断,忽略了科学概念实践检验。强调教学即对话的论断,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课程的主要内涵有结构与过程两个方面:课程既指明教学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指明教学的顺序,即教学的基本过程。课程、教材、教法,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有较大的稳定性,其内容结构,是当今人类公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当今的教师们普遍认同的,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的方式。

课程即体验的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仅仅应用体验来描述课程,丢掉了主要的内容。教学是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更需要学生建立概念。在基础教育中,忽视建立概念,只强调体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只能在初等水平上徘徊,永远难以提高。经验、体验、概念、检验,这四点都是同样重要的。

不能简单地宣称教学即对话。对话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孔子在《论语》中,较多地应用了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理当继承这些教育的优秀遗产。但是,当今的课程已经是多种多样,当今的教材已经是多种多样,当今的教法更是层出不穷。孔子的启发式、柏拉图的对话式、昆体良的雄辩式、刘徽的问题式、朱熹的研讨式等等教学方式,都应当继承和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