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形意拳溯源
李老能字能然,又名李飞羽、李老农,河北深县人,经商至晋,遇戴龙邦、戴麟邦兄弟,学成心意拳。由于时代的需要,为强国强种,并要避开“戴家拳不外传”的规矩,故改“心意拳”为“形意拳”,广收门徒,教授弟子众多,杰出者有“八大弟子”之称,从而李老能先生成了开山立派的形意拳大宗师。 李老能的八大弟子,涉及到刘晓兰、刘维山、郭云深、刘轮山、杨扶山、刘奇兰等几位形意门中的名家,其师承关系和学拳过程先后次序多有舛误。我想把我掌握的有关情况粗略地谈一下,与李瑞林先生商榷,也算是给形意拳史以及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充实一点内容,如果有什么错处,请先生批评指正。 《形意拳名家谱》中提到的刘晓兰和我是同一村的人,他家距离我家不足百米;刘维山是我的曾祖父;杨福山与我家只一墙之隔;刘伦山是我的本家伯父。受家庭的熏陶我自幼喜欢武学,继承家传,研习形意拳术六十余年,所以这其中的事情知道一些。 1.刘晓兰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刘晓兰(岚),又名张晓兰(1821~1906年),直隶河间府南里店村(今河北省任丘市南里店村)人,自幼喜好拳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八极拳最为精纯,其根底最为深厚,当时名闻遐迩。经商至山西遇李老能先生,系直隶深县人氏近乡人也,二人一谈非常投机投缘。经试技,刘晓兰觉得形意拳灵动多变、神妙莫测,遂拜李老能先生为师习形意拳,经十几年研炼得以大成,为李老能先生“八大弟子”之一。孙禄堂在其所著的《拳意述真》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刘晓兰先生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功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教授门徒最多。” 刘晓兰先生功成后,确实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次,刘晓兰在一个方砖铺地的大厅中练“鹰捉”,只见他慢慢悠悠无声无息地一步一步地抓过去,并无出奇之处,可脚下的方砖却都被踩碎了。往前抓十几步后,他狸猫倒上树一回身,只一纵就回到了原处,脚刚落地又弹出十来步远,进退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只见一条黑影往来,看不清人形,轻如鸿羽,重如山岳,快如疾风。站在一旁看的人,个个瞠目结舌。 刘晓兰先生不但武功造诣深,在事业上也是一个成功者。先生为贾于易州西陵,经营粮店、百货铺、肉铺、长途运输等生意,弟子们多是经商中的骨干力量,买卖兴隆,家大业大,这给河北形意拳以易州西陵为中心奠定了经济基础。 刘晓兰先生教授弟子众多,功夫练成者有石振发、刘立山、刘凤伦、杨福、刘凤、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等人。其中出类拨萃者三人,由刘晓兰先生按“山”字命名,刘晓兰自号“彩山”,光彩居中之意;改刘立山叫刘维山,是维护彩山之意;改杨福叫杨扶山,是扶助彩山之意;改刘凤伦为刘轮山,是围绕彩山轮转服从之意,这三人合称“三山”,以示本派核心传承之意。 石振发和刘晓兰先生是一村人,1861年随师到西陵习拳,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学成后在北京做护院兼教授弟子。 刘维山与刘晓兰先生亦是同村人,于1866年随师到西陵学拳,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得到李老能宗师的亲授,随师在易州学艺二十四年。1890年,河北大名府一带有以外号“大漏子”、“二漏子”、“王二漏子”为首能一伙匪众,打家劫舍,抢男霸女,祸害乡里,官衙多次捉捕不获,匪众气焰日盛,朝廷发出“悬赏捉拿”的榜文。刘维山、杨扶山、刘轮山揭了皇榜,前往大名府捉住了这伙匪徒,平息了匪祸,朝庭赏赐在人五品军功兰翎,封刘维山五品官,留在大名府镇守,以防匪祸再兹害民。刘维山看不惯官场中的腐败,不习惯官场生活,几年后便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中开设了一个镖局,以走镖为业,1900年,他参加了“义和团”组织,镖局也变成了义和团的团部。刘维山一生授徒众多。 刘维山教授的本家侄子刘占岭,技冠时辈,骁勇无比;刘维山所教授的本家侄孙刘书勤,学成后随本家哥哥到保定执教,在北京国术擂台赛中连连得冠,遭小人忌妒暗下毒手,于酒中下毒药,将刘书勤害死于易州。刘占岭前去搬取灵柩,复遭这伙歹徒围攻于坟茔之中,歹徒们个个手持武器,企图制刘占岭于死地,刘占岭赤手空拳,情急之中拔坟中石碑应敌,用石碑连拍带压一下一个,连拔十几个石碑,把十几个歹徒都压在了石碑下,制服了歹徒,由此一战威名大震,时人皆知。 杨扶山(1855~1943年),河北白洋淀杨家庄人,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功成后随师兄刘维山到南里店村定居。初期在北京、顺义等地做护院,后回到家中,隐居农出,兼授弟子,教徒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杨的小女杨剑霞1934年在她19岁时,于北京挫败在京立擂的俄国大力士麦加罗夫,声震京城,名扬四海。 刘晓兰先生弟子众多,而郭云深先生无弟子,1879年刘晓兰先生,命自己的两个最小的弟子刘凤伦、陈凤高随郭云深先生学拳,后又拜见宋世荣、白两园先生行弟子礼学拳。刘风伦学成后于保定六中、二师、河大三校任国术教师和保定国术馆馆长等职,直到垂暮之年,一生教授弟子很多。 2.郭云深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郭云深先生,直隶深县马庄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访名师,闻刘晓兰先生名气,便访至易州西陵,也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住在刘晓兰先生处,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谱兄弟”。孙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便让他也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学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乡之关系拜见李老能先生,说明来意,并将八极拳中的刚猛猴拳和梨花大枪演示给李老能先生看。李先生见郭云深所练手法灵速、气势严整而神气活妙,遂收为弟子。当时李老能以租种菜园为生计,郭云深帮助灌田、耕耘,一应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爱,便倾囊相授,郭十二年后艺成。于此,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形意拳门中的“谱兄弟”,从而二人成了武坛中的“双谱兄弟”,二人最为知己,最为厚交,亲密无间。 郭云深先生三十四岁学成后,又回到了西陵刘晓兰先生处,直到1879年时,刘凤伦、陈凤高二人师从郭云深先生学拳。二人经商获利奉养郭云深先生,有时赚不到钱,三人生活便发生危机。西陵总管谭崇杰喜欢武术,见状便命自己的侍卫张品斋从郭云深先生学拳,并拨一份饷资给郭云深先生,郭云深先生最初收此三人。 李奎垣,直隶涞水县人,幼年从许先生学弹腿,从罗四把先生学八极拳,罗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是金兰之友。李奎垣经与郭云深先生试技惨败,便拜于郭云深先生门下学形意拳,得先生数年教授,自己昼夜习练。 李奎垣先生弟子孙禄堂又经郭云深先生再造,成了有名的拳家,著书立说,影响深远。 许占鳌、张树德二人原来都是六合拳中的师兄弟,后来二人都从郭云深先生学形意拳。因为张树德和郭云深先生是金兰友,经请示李老能先生同意,把张树德收为李老能先生名下,郭云深代师授徒,而许占鳌则被郭云深收为弟子。 许占鳌,直隶定县人,家道小康,喜拳术,专请教习于家中,习长拳,身轻似燕。后来拜郭云深先生为师,习形意拳术,学成后,授徒颇多。 3.张树德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张树德先生,直隶祁州人,幼年时就好习武术,习成形意拳后,能于剑、刀、枪、棍一气之运用,有来访比试者,皆为先生所败。先生隐居田间,门徒众多,其中吴耀科、张茂隆拳艺最高。 4.李镜斋先生 李镜斋先生直隶新县人,和郭云深先生相处很厚,从学于郭云深先生,到六十三岁时,才拜李老能先生门下,到七十余岁时悟通形意拳奥理,八十余岁时逝去。 5.刘奇兰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郭云深先生于1883年回深县探家,演示形意拳给同乡刘奇兰先生看,刘先生遂率弟子耿继善、李存义、周明泰等人同到易州西陵习拳,亦拜李老能先生门下。 刘奇兰先生拳法神速疾驰,腾龙搜骨,技艺精绝,寿七十余岁。他一生教授弟子许多,弟子中以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张占魁、刘殿琛技艺最精。 李存义,字忠元(1847—1921年),直隶深县南小营村人,喜拳术,刘奇兰先生门下弟子,初学长拳短打,后学形意拳,每年随师到易州西陵习拳几个月,结交很广,与刘伦山、耿继善、程廷华、刘德宽这些武林中名人为盟兄弟之交。功夫练成后,为人保镖,往来十数省,名声很大,时人称为“单刀李”。 耿继善先生字诚信,直隶深县人,拜刘奇兰先生为师,自1883年后每年随师到易州西陵习拳数月,平生以拳道自乐,学成后,曾在北京开武场,其和宋虎臣的传人董秀升编有《岳氏意拳五行精义》一书问世。 周明泰,直隶饶阳县人,喜拳术,拜刘奇兰先生为师,随师每年到西陵习拳。学成后保镖多年,直隶鄚州一带(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门徒颇多。 刘殿琛,字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能承前启后,著有《形意拳抉微》一书传世,曾任北洋政法学校武术教职、清华学校教业、京门尚武社总教习等职,同李存义、张恩绶先生首创天津武士会。 张占魁,字兆东,直隶河间府人,刘奇兰先生弟子,初师董海川先生习八卦掌,学形意拳后,融汇形意拳和八卦掌二艺,创“形意八卦掌”。 6.宋世荣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宋世荣,字约斋(1849~1927年),号镜泉,北京宛平县人,17岁时,随父经商于太谷,闻李老能先生之大名,托人引见拜于门下十余年,尽得其传,无不尽妙,对于内功研究很深,其拳法活妙轻灵疾速,虚实莫测。教授弟子贾蕴高、王嗣昌、赵守玉、其子宋虎臣、侄宋铁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宋铁麟的传人宋光华著书立说,弘扬形意拳术。 宋世荣先生闻形意门中诸多同好都在易州西陵聚会,于1885年也到西陵,开设了一个钟表铺,以经营钟表为业,和众人相聚深研拳道。刘凤伦执弟子礼,向宋世荣先生学拳。宋世荣先生1893年迁居山西太谷,与车毅斋先生合为山西派。 7.白西园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白西园先生讳五,直隶饶阳县人,自幼以行医为业、行医至山西太谷得遇李老能先生,拜于门下。其拳法奸滑抽撤,杳无踪迹,三摇二旋不可捉摸,后为清宫御医。刘纬祥访白先生于北京打磨厂,执弟子礼,从学形意拳。 至此,形意拳宗师李老能先生所教授的八大弟子中的七大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都与易州西陵有直接关系,而且大多数人都长期在这里学拳,实际上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习拳大集体、大学校,在师承上虽然都有归属,然而在技艺上不分彼此,老师们不分谁的弟子,都予传授;徒弟们也不分哪位老师,都向其请教学拳。正如谱中所云“一家从师百家学艺”是也,经诸多名家在一起长期磨练,把形意拳术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当时形意拳称为国拳。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得出,这个大集体的凝聚,是以刘晓兰先生和郭云深先生为核心形成的,从而易州西陵成了形意拳的第二发祥地,也是形意拳在河北省的发源地。
山西形意名家
姬际可,字龙峰(有的误写为龙凤、隆丰、隆风),山西蒲州诸冯里尊村(现属永济县张营公社尊村大队)人,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康熙初年,享年八十余岁,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尊村原名宗村,后改为北评义村,又改为尊村(有的误写为均村)。该村西距黄河二里(今又东迁七里),西南距蒲州三十五里,东南距中条山五十里。蒲州一带,相传是虞舜故居(“舜都蒲坂”,即今之永济),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重地。尊村现有村民229户,1167人,其中姬姓144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三。姬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迁居后,姬从礼为一世祖,文增为二世祖,姬聪为三世祖,姬廉为四世祖,姬?为五世祖,景鸾为六世祖,中庸为七世祖,姬训为八世祖。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名际时,次子名际可。际可年少时,家中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际可妻谢氏,生六子,次第名为:甲杰、甲?、甲伟、甲傣、甲侨、甲侃。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对际可的记叙中有“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评语。 际可年少时,在家塾里学文习武,他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传说一个月夜,际可在村西河滩练武,来一老者,看了际可的拳术后说:“你练的还不错,只是眼睛还不够亮,你到池子里洗洗就好了。”际可便去洗眼,回来后老者无影无踪,际可疑是“异人”。从此以后,际可练拳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继练大枪术,造诣独精,常骑着马奔驰在村中巷道上,用枪端点刺屋檐下外露的椽木(每间十根),无一漏过,可见用枪的快速与准确。 由于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际可有强烈的忠明反清思想。甲申之后,际可已届中年,总想组织反清志仁,共图复明大业,于是出走解县,朝关帝庙,往东南越中条山经平陆去河南。马越过中条山时不慎失蹄,将际可翻下深涧,他凭多年功夫,手攀悬崖绝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后,他听说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寺,便欣然前往。际可在少林寺表演了拳术和枪术,受到少林寺僧人称赞;际可观看少林寺僧人习武,也大受启发。在少林寺居住期间,一天他在寺内读书,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何不根据各种动物之长独创新意?于是参照当时盛行于少林寺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创立了新的拳种,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从学者甚多,后人得其真传者以河南马学礼、山西戴隆邦为最。 际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清军节节胜利,复明已成泡影,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姬氏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某年黄河西岸来一伙强人,侵害百姓,抢掠财物,际可组织村民奋力抵抗,亲手歼灭魁首,保卫了家乡,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际可去世后,葬于祖茔之内,立碑纪之。后人尊际可为夫子,在村中央建“奉先堂”,画像供奉,每年节日子孙来祠进香朝拜。此风一直延续二百余年,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废家祠、烧画像、毁弓箭而作辍。然而际可的形象仍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瘦长脸、身高约一米八,须发皆白,身穿浅兰色明代服装安祥地坐在彩绘木墩上。像旁有后人书写的对联: 创业本艰难要留好样于子孙 守成非容易不可负惭于祖宗 际可所创的心意六合拳(后名形意拳)经其门人丰富完善,已成为我国名拳之一,并流传于海外,因此他的名字也会永远留在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心里。 戴龙邦先生传略 戴龙邦,字尔雷,山西省祁县小韩村人。约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卒于嘉庆七年,终年九十岁。为心意六合拳序言的作者,鼍、鲐二形的创始人,心意拳北派之祖。 祖传长拳,以开店为业。十三岁时即随父至安徽巴州(今贵池)经营店业。他从小热爱武术,每日起早睡晚练功习艺,常与一拳师相遇,彼之拳法奇异,劲法神妙,深为龙邦羡慕。经再三恳求,始得拜师学艺,得知拳师姓郑,拳名为《心意六合拳》,几经二十易寒署,方知郑师即秋浦曹公继武,艺成归晋时,赠与龙邦《姬际可自述》和《拳论十法摘要》。归晋途中至洛阳,遇马公学礼,得马公之助,始有《心意六合拳》之作,时在乾隆十五年。然此书为手抄著作,屡经传抄,谬误颇多。但对研究心意拳,则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资料。 龙邦先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池州时,见长江边有鼍长丈余,浮于水中,龙邦心有所感,即以两手左右分拨作为鼍形练习;又见鲐鱼往来于水中,左右回游如护尾之状后以为鲐形。复经曹师赞许,终将心意十形发展为十二形。故此戴龙邦所传心意拳练有十二形,龙邦亦被称为心意拳北派之祖。龙邦先生回晋后,又于乾隆四十三年对该拳谱进行订正。有云心、意拳属:“少林外家支派”,并附有《姬际可自述》与《拳论十法摘要》等。 龙邦先生有鉴于师祖姬公反清复明之志未遂,学艺嵩山而不敢言少林;复为清代之禁武,师付曹公被排斥异已清洗而隐姓埋名,故他一生中不专外人,只传其子文亮、侄文英、文雄和文雄表兄郭维汉。故云“戴氏祖传心意拳”,“戴家拳”之说,实自龙邦先生始也。 太谷县 吴殿科 戴文雄先生传略 戴文雄,小字二闾,山西省祁县小韩村人。为戴龙邦先生之弟麟邦公之二子。约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卒于同治十二年,终年九十六岁。为冲破戴氏家训,心意拳向外传播的关键人物。 戴氏家传心意拳,他从小即随伯父龙邦学艺,常以抱羊、抱牛、抱碌碡、打沙袋练力,十几岁功力过人,故村人又以“二驴”名之。二十岁后,随父麟邦到河南省鲁山县南门外十家店之一的广盛店经营店业。一天,当地一恶棍向店里索银五百两,二闾不与,遂与之交手,幸遇住店人李政所助,方将恶棍制服。二闾欲拜李政为师,当李得知二闾系山西戴龙邦先生之侄时,李即以师叔称之(李政是河南马学礼之徒孙,张志诚的弟子,马与龙邦先生为亲师兄弟)。二闾经李政的指点,技艺大进。次发回晋后,又得兄文亮、文英和表兄郭维汉的息心培养,加之自己的勤奋学习,刻苦练功,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时祁县金财主、万财主等富户,因在外地兼营商业,欲找一武艺高超的拳师为其保镖。二闾被聘为镖师,常往来于北京、东西口(即张家口、包头)一带。一次从天津护镖车路经沧州时,因喊镖惹出了麻烦,沧州许多拳师出而拦截镖车。沧州自清代以来,武术名师辈出,人称为藏龙卧虎之地,有镖不喊沧的旧例。任何武林强手保镖到了沧州都掩旗不喊,登门拜访名师,赠送银两。这次二闾护银过沧,因随从不明当地旧例喊镖而引出沧州许多拳师,手执器械拦住镖车。当时戴二闾赔礼道歉,几个拳师问了二闾家乡姓名后说,你既认错,我们也只好不用器械伤你,但还得动手见见高低。我们这里有一条规矩,如果你能连胜我们三人,就让镖车通过, 否则,就得将镖车留下。这时二闾毫不惧色说,那就只好奉倍了,于是双方摆开架势,沧州拳师奋勇直上,二闾让过三招后,连连进击,以心意特技使沧州三拳师连连败北。镖车通过,并结识了尹玉文等许多沧州拳师,从此戴二闾名声大震。此后才引出了李老农(即洛能)到山西祁县以种菜为名投拜戴二闾为师学习心意拳的故事。戴二闾即成为冲破戴氏家训心意拳不外传的关键人物。而李老农则成为戴二闾的继承人北派心意拳广为传播的第一人。 太谷县 吴殿科 形意拳名家车永宏先生传略 车先生,名永宏,字毅斋,排行第二,人称车二师傅,系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后移居太谷县贾家堡。一八三三年,车先生出生在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里。幼年时,因家境贫寒未上学念书。早年,在太谷富户武福蛮家当车夫,先生一生除务农外,也曾保镖护院,传授形意拳技,声望素著,远近知名,获“清华翎五品军功”之称。车先生不仅拳艺精湛,功深力厚,而且正直慷慨,平易近人,视富贵如浮云,专爱恤贫济孤,因而颇受人尊重,一九一四年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车永宏先生长的虎臂熊腰,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使枪弄棒,自带三分,具有练武的先天资本。约一八五六年,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世称李老农)在太谷一绅士孟綍如家保镖护院。车先生知李洛能精形意拳,经友人介绍,拜李洛能先生为师。自得名师指教后,车先生便昼夜发奋苦练,二十余年,终于在形意拳的造诣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次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成功,为李洛能先生最得意的门徒之一,为武林同辈中之佼佼者。据传,李洛能先生的高足弟子郭云深,长于形意五行拳中之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称。后听其师傅说,他不及山西的车二,便很不服气。随之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太谷,拜访其师弟车永宏先生。二人见面如故,寒喧之后,云深师水不喝,饭不吃,便迫不及待地要与师弟交手。当时,车先生辞谢。云深师急以崩拳直上。车先生极善顾法,只顾而不攻,云深师便紧逼车先生至墙角处。在云深师使出成名绝技发劲之时,则不见车先生,正疑惑间,车先生在云深师背后轻轻一拍曰:“师弟在这儿呢?!”就这一招,云深师连连叹服曰:“还是兄弟功夫好!”之后,云深师在太谷学习数月,拜谢辞去。 车先生的晚年时期,正当列强侵略中国,朝廷腐败无能,内扰外患,国家频于危急存亡之秋。有志之武林人士,纷纷倡武救国,以期国强民富,不受外国欺辱,这就更激发了车先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当时,车先生传闻外国武士在中国大摆擂台,骄横不可一世,一次便随同祁县、太谷的一些财主们悻悻然去天津,欲以比武。当时,日本剑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车先生满怀爱国热忱,凭着自己较高的技艺,过人的胆量,与日本大力士进行了剑术上的较量。“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摘自车永宏先生墓碑记)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从此,国威大振,车先生也名振华北。车先生逝世后,弟子王凤翙等为之立碑纪念,并已纂入《太谷县志》内。 车先生在形意拳的技艺上独树一帜,成为形意拳中影响较大的一支流派。其弟子中较好者有李复祯、布学宽、王凤翙、吕学隆、李发春,樊永庆、刘剑等。我父布学宽先生,生前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太谷武术协会主席,96岁而终,幸列车先生门墙,传人较多,也有声于山西武术界。车先生在形意拳的造诣上功夫颇深,在练法上讲究气血运行之理,并对拳势动作进行了较大胆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对十二形拳由繁变简,采取各形的一手特技,变为单动作的重复演练。一招一式,清晰朴实,刚柔相济,使形象特点更加集中突出。既便于行功和实践,又有健身价值。在技击用法上车先生多采用先顾后打,引进落空,顾中取胜的策略;在发劲特点上,则讲究抖决劲、横竖劲、和化劲等。总之,车永宏先生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练功实践,形成了山西形意拳独特的风格。随着国家对形意拳传统套路越来越重视,可以预言,车式形意拳也必将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布华轩 宋世荣先生
宋世荣先师是李能然先生十大弟子之一,他所练之形意拳术,别具一格,有很多独到之处,是形意拳术门派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 宋先师名世荣,字约斋,北京市人,一八四九年七月生于北京,逝世于一九二七年九月,终年七十九岁。 他于十七岁迁居山西省太谷县,以修理钟表为业,于次年拜在形意拳名家李能然名下从学形意拳术。由于他刻苦练功,精心研究,反复揣摩,因此他对形意拳术之精义,造诣很深,终于掌握了形意拳术之真谛。特别是对于内劲功夫的研究,更为突出。他一生视拳艺如珍宝,不轻易传授于人,择徒甚严,教徒更严,毕生只教徒二十余人,但个个都很出众,如宋虎臣、宋铁麟、贾蕴高、任尔琪等人,都是当时省内外形意拳术之名手。因而他在形意拳术门派中能独树一帜,别具风格。解放以来,在全国多次的运动会上表演,宋派形意拳术都得到了武术界的好评。 宋世荣先师,不仅练就了一身绝妙的功夫,而且有很多创新,如他所创编的《内功盘根》、《徒手十六把》、《麟角刀》等套路,都能体现出阴阳内劲,形神合一,内外兼修之特点。不论在上、中、下之架势中,还是在手、眼、身、步法之转动运行中,或是在绞、叉、勾、压、扎、弓、挂、挑、刺、劈的动作中,都能体现出灵活多变,劲节合度,阴阳分明,不仅是健身之妙法,而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 赵永昌
宋虎臣先生
宋虎臣老师逝世已经三十六年了。今忆先师,三十六年前与师朝夕相处,食则同桌,寝则同室的师徒深情幕幕再现;他那超绝的技艺和诲而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先师宋国英,字虎臣,别号小侠,北京市人。生于一八八○年,卒于一九四七年,享年六十七岁。先师虎臣是著名形意拳大师宋世荣老先生的长子,自幼聪明过人,嗜爱学习。除于攻读之外,并从父教,勤练武术,以形意拳为主旨,并融会太极、八卦、长拳之精萃及各种长短器械。由于他心智敏捷,领悟性强,又苦心钻研,所以很快承授起家传的超绝技艺。他在数十年的实践中,自己创编了徒手对练拳十面埋伏、战斗枪(大枪)和战斗剑等,不搞花架,都以实战应用为旨。他所习之各种拳术套路及器械,虽然种类繁多,但都博而精、纯而妙,别具一格。特别是他所练之大枪,在上、中、下三部各招各式及身法中的劈、扎、崩、剁、磕、锁、拿、挑、搓、拨等动作中,都能体现出灵活敏捷,长枪而能短用,“手应心,所向无敌。他曾任晋军王嗣昌部下,执法、督战总队长兼武术教练。一九三○年,先师至榆次北关树林街开设修理钟表铺为业,并继父志广为收徒,传授武术。当时以晋护路军从者为夥,其中功夫深厚者计有刘瑶琨、潘振英、陈光斗、崔继先,席子勤、张效先为最。太原一带有董秀升、吕佩双,太谷有石瑞亭、魏小鑫、邢子成。以上诸门徒相继去世,现据所知者有张剑青(子良),在西安市寄居,亦继续传授后一代。 宋老师教授门徒,一招一式,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强调训嘱:吾形意拳属于短拳之类,然练时必须打出长劲(并非长拳之功),而是在沉肩、坠肘、松肩、活腰、蹬足之规格下,全身合一,发出之劲,使两臂自然长出数寸。宋老师终身坚持不娶妻室,是一位不图名利、逍遥自在、文武兼全的清高人士。且以慷慨助人为乐得名,凡亲友求助,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不计其人有无偿还能力。 我于一九二八年至太谷与他相识为契友。数年后经友人介绍,宋老师慨然应允,收为门徒,成为先友后师。我得业于宋师门下,实感兴豪。宋老师得病卧床后,虽经我多方延医治疗,昼夜护理,终未脱险,不幸逝世。他虽然离开了我,但他赐给我的艺业和他慈祥的容颜,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使我终身难忘。我是宋老师的一个门徒,虽然老师谆谆善诱的教授,奈我性情愚钝,未能很好的继承下来,实觉愧对。为缅怀和纪念这位杰出的师尊,我要把形意拳深刻的钻研和探索,在有生之年,把前辈师尊传授与我的技艺加以整理,传授给青年一代,为振兴我中华武术,尽我簿微之功。 车润田
布学宽先生传略
布学宽(1876~1971),字子容,原籍祁县巩家堡,寓居太谷城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少年时,念过几年私塾。1894年开始在太谷县一家酿酒缸房当学徒,后住粮店学商。1917年,参加太谷县体育会工作,任县属各校武术教师。1932年转任太谷铭贤学校武术教师。 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铭贤学校迁址四川,布为留校职员,守校护院,保持了民族气节。解放后,被选为太谷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山西省分会委员,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太谷县武术协会主席,于一九七一年去世,终年九十六岁。 布先生从小就喜爱武术。十六岁起便学习拳术,后投师于车永宏先生门下学练形意拳(车永宏先生,字毅斋,人称车二师傅,太谷县贾家堡人,精形意拳术)。由于功架出众,很受车师器重。得车师真传,以法精练,功夫渐深,遂得名声,为车师得意门徒之一。1913年起,布先生开始收徒传艺,教授门徒颇多,弟子之众,冠于他师。常以提倡发扬武术为己任,努力发展形意拳技。解放前,曾任太谷县国术馆长及各学校武术教师,教授学生诲人不倦。解放后,全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布学宽先生在党的关怀教育下,更加热心于武术事业。在历届山西省武术、摔跤运动会上均担任武术副总裁判长、总裁判长。太谷县一年一度的春节武术表演,布先生总是尽心竭力,认真指挥,积极组织。1959年11月出席了全省体育先进单位代表会议。1960年5月又以太谷县体育积极分子的身份光荣地出席了全省群英会。1963年全县城乡成立了七十五个武术推广站,当时布先生虽已八十多岁,但为了普及全县武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仍不辞劳苦,奔波于农村各地,积极组织、推广武术活动,传授健身方法,并把武术运用于民兵训练。1964年3月,曾陪同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同志视察太谷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并进行了表演。 布先生练武七十余年如一日,不论春夏秋冬,坚持早晚下功,苦心锻炼,功夫颇深。尤其精于形意拳、八卦拳及器械对练,并曾创编了侧重健身的“洗髓经”和侧重技击的“鸳鸯脚应用法”以及徒手对练“连环手”等,在锻炼方法上讲究气血运行之理,以身灵劲整,柔化劲见长。一直到九十余岁,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步履矫健,为山西武术界艺高望重的形意八卦名家。晚年常以具有独特风格的八卦拳为众表演,表现了一个九旬老人关节灵活,气血通畅的健康体魄。在1963年曾参加了全国形意拳的编写座谈会,1964年出席了省体委召开的形意、通臂、鞭杆三项传统武术的座谈会。总之,布先生七十余年的武术生涯,为发展形意拳技艺和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忆先师宋铁麟先生
吾幼年时拜宋铁麟(宋世荣之侄)老师学习形意拳术。在多年的相处中,深切体会到宋师在形意拳术的继承和发展上付出了毕生精力。他在形意拳术与内功盘根的结合上,精研苦练,从而使这一功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师一生技精而性善,他虽有一身好功夫,但从不以此而眩耀自己,总是谦虚待人。他的两掌坚硬似铁,立指如锥,但与人较技从不伤人,总是点到为止。特别是他的高贵的民族气节更为世人称道。在日寇侵华时期,敌人要他担任保卫团长,教授武术,宋师坚决拒绝,并远走山村,离家不受,待日寇投降后才返回太谷。但他却在劳动人民中广教门徒数十人,都精心教授,耐心培养,从不间断,更不计较得失,对有困难的徒弟们还要给予资助,真是技艺精湛,武德高尚的先辈范例。铁麟先师一生好武,以武为乐,在形意拳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他享年九十四岁,于一九七九年中秋节无病而终。他虽离开了我们,但留给我们的技艺是永存的,我做为他的受业门徒之一,在我们的晚年一定要争取时间,把前辈先师们的技艺精华,整理成册,留给下一代,让它为振兴中华的四化事业发挥出新的作用。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穆 休 易
穆休易 (1874—1954),字子居,男,著名拳师,山西太原市人,自幼爱好武术,在太谷学徒的十多年间在形意拳名师车钥、王福元等的悉心传授下,功力精深。尤善掌功与大枪术。他曾执教于太原师范、太原中学、山西大学等校,门徒遍布三晋,是我省形意拳坛上的俊杰,对我省形意拳的发展影响颇著。
刘 俭 刘 俭 字守业(1886—1955),男,汉族,山西省太谷县人。自幼热爱武术,18岁时拜车式形意拳奠基人车毅斋为师,专攻形意拳。十易寒暑,尽得车师真传,28岁出师后与太师兄李复祯共同研究散手、散兵等拳理拳法,达15年之久。1919年起,先后被贾家堡、贯家堡、韩村及县商团聘为国术教员,传授形意拳。1935年受聘任太谷县国术馆教务主任,并传授形意散手和器械。自此名传遐尔。日军入侵太谷后,1938年9月,刘俭冒死保存车毅斋纪念碑,为后人所敬仰。晚年,刘俭将尊师秘不外传之鸡形、腹打、箭串步等技艺传于众弟子,为传播中华武术之精华作出贡献。他的著名高徒有胡万瑛、高庆瑛、吴治泰、段振化、吴连富、吴殿科等。为车氏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 际 德 陈际德 (1880—1965),男,汉族,山西省清徐县人。早年喜武,拜形意拳大师李复贞门下学武,并得到车毅斋先生的亲传,造诣颇深。民国年间,曾在太原国术改进研究会担任总教练,并在榆次国术馆中任教。其入室弟子有范效先、张书田、张学绅等。在我省武术界颇有声誉。
张 书 田 张书田 (1905?2000),男,汉族,山西省榆次市人。榆次市群英武术社各誉社长,山西省武术协会委员、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顾问。 张书田幼时从师于穆修易学习形意拳,1922年在国民师范随张荫梧、李彬堂、王俊臣、刘殿琛为师,后又拜陈际德先生为师学习武术,擅长形意拳、八卦拳。曾在榆次县国术馆担任教师。1983年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获老年组优秀奖。1984年至1985年参加《山西省拳械录》编写工作。1991年,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聘任他为技术顾问。编写有《形意拳术述真》、《龙形剑、八仙剑、六合剑练用诀要》;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形意拳源流及师承述略》等。一生传徒甚多,在理论和技艺上都有较深的造诣。对山西武术发展有一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