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太湖边隐读村

 苏迷 2012-09-24

苏州城区扩展至吴江,太湖岸线又延伸了50多公里,还直接与浙江接壤。沿太湖的最南端边界,已经到了太湖5点钟的位置,在七都太湖边的最西端,与浙江湖州织里的乔溇村交界。有一座桥,桥西为浙江胡娄,桥东为江苏隐读村,桥名广福桥。广福桥架在胡溇港上。当地有所谓“七十二港、三十六溇”的说法,以胡溇港为界,在江苏的小河叫“港”,而在浙江的一律称为“溇”。胡溇港的叫法比较奇特,它既是“溇”,也是“港”,原因在于它是七十二港中的最后一港,同时也是三十六溇的中的第一溇。

 

 

[转载]苏州太湖边隐读村

   广福桥,始建于元至正14年(即公元1354年),明天启元年(公元1612年),广福桥由吴江县及浙江乌程县百姓捐钱重建。广福桥为拱形单孔,由武康石、晋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桥长17.5米,顶宽2.34米,堍宽2.64米,天高3.17米,跨度6.9。广福桥采用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堆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986年,该桥被列为吴江文保单位。广福桥东距七都环湖路约200米,北距太湖大堤约500米,东堍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界,西堍为浙江湖州市织里界。由于广福桥属两省交界的界桥,并有两地百姓捐银合建,故桥上的题刻也颇多。拱圈内共有七处题刻,两侧各3处,另一处在拱券顶部的正中。这些题刻除了古桥建造的原由,古桥修建的历史沿革,纪年,发起人和募集者外,更多是两县募捐者的姓名和数额,其中吴江的募捐者刻在东圈内,湖州的募捐者刻在西圈内。 

 

[转载]苏州太湖边隐读村

    隐读,一个小小的古村,分割出了江浙两省。吴地和越地,仅一河相隔,一桥相连。吴越文化的碰撞与融入,孕育了隐读村独特的文化,使得隐读古村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张帆而过隐读,风光尽收眼底。“隐读耍帆”是七都十景之一。明清诗人金莱、沈裕云、孙阳顾等,留下了许多赞美隐读村的诗作。如“疏落不多屋,沼溪长苇萧。碧云千树暮,野水一帆遥。村古人看竹,风清犊过桥。两峰时出没,望里翠迢迢”。“吴地青楚楚,越尾绿依依。似与云相逐,常同水鸟飞。”生动描绘了隐读远山近水犹如一幅充满湖光山色的风情画卷。
    其村为一古村落,地处吴头越尾,为何称隐读呢。据说南宋时期,小村出了名吴状元,被宋高宗招为驸马。宋高宗迁都临安后,坐船前往洞庭东山、西山赏梅。观赏梅花后返回途中,顺路便探望了驸马爷的故乡,当时高宗将乘坐的龙船停泊在小村西南方向的港湾里。“龙船”停泊好后,宋高宗在大小随从的陪同下,踏上了去该村必经的一座大石桥,该桥由于宋高宗走过,故后人把此桥称为“天到桥”,把那个停船的地方就叫作“龙船渚”。高宗走过“天到桥”后,就到了驸马出生的那个村落,此时天色已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宋高宗赵构隐隐约约听到一片朗朗的孩儿读书声。他来到驸马家后,对这里的读书风气大加赞赏,故后人把该村取名为“隐读村”。隐读村从此而得名。在隐读村还有个吴驸马的墓,宋高宗驸马吴瑞宇当时就水葬在谷池漾中。相传漾之西南港口及东北港口与东南天到桥之北三处,俱以两铁缸对合,安于其下。墓上复土,至今还显露着一小洲,名谷池墩,便是风水墩。那座天到桥,在隐读村的南面,初建年代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道光二十二年(1842)分别重建。现存此桥乃已面目全非,但还留存下一块重建时刻有桥联的桥柱石。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村落,坐落在美丽的太湖南岸,吴头越尾浸淫出独特的吴风越韵,光是村名便富有浓重的儒雅书香之味。

  隐读村东西面各有一条北自太湖往南而去的小河,又由有一条蜿蜒自西而东的唤名隐读河的小河沟通,村民大多沿隐读河而居。隐读村在陆港村的西边近十里地左右,隐读村的北面也有一个出太湖的港口,叫薛埠。薛埠是太湖到湖州的一个水路进出口,因港口便形成了隐读集市,当时隐读的商贸集市不亚于陆家港,它以太湖蚕丝闻名,在江浙一带很是有名。隐读河北岸被称为店埭廊,以店埭廊为中心东面称缸甏湾、北面称神堂湾、南面称道士湾、西面则称谭家湾。村北大路称为后街,为当年交通要道,往西有座桥通往河西,桥名石灰桥,故而桥一带又称为石灰桥头,是通往西邻的浙江主要通道之一。街东为街路口。清末民初,这里街长一里,街道两侧,店铺连片,大小店号有数十家。古街的旧建筑依然,只是内容有所改变,昔日繁华的染坊、酒坊、杂货店、鱼行、肉店、药店等商铺均已不见。老人们说,当时市面非常不错,还经常可以看到浙江人过来购买食品。

    走完街道,折过一条巷子,神堂湾南侧便是祠山庙。江南古庙,凡建筑之时必在其旁种上银杏树,祠山庙也不例外。祠山庙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大跃进”时遭到了严重破坏,后来辗转变更其功能。惟有园里的那棵银杏树,见证着当年的历史风烟。银杏树下有片广场,叫作庙白场,当地人都在遗留数百年的大银杏树下乘凉。

    隐读村有传统特色“三道茶”:风枵汤茶(类似锅巴茶)、熏豆茶、最后一道是清茶,即绿茶,隐读村人称为淡茶。这前两种是吴江“三道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隐读村几乎家家户户必用“三道茶”作为正月招待亲友及婚礼宴席的首选饮品。

 

 

[转载]苏州太湖边隐读村

    解放前,隐读集镇上有鱼行、肉铺、茶馆和杂货店等。1950~1957年是七都乡(小乡)政府所在地,并乡后市面渐趋冷落。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为勤丰大队驻地。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后,为勤丰村村民委员会驻地。随着乡村工业的发展,隐读村的市面又渐趋繁荣,早市有茶馆、小吃店、小菜场,有1家供销社双代店,内有百货烟酒糖果柜台,也有个体摊贩。1984年修建乡道可达吴溇。

 

    交通提示 :

    七308路:七都广场—丰田村

    线路全长:7公里,票价1元(空调票价2元)

    首末班时间:6:30~16:30  

    线路途经:望湖路、人民路、吴越路、西环路、丰田   

    沿路停靠:七都广场、农商行、镇政府、国税分局、捐资碑、电线市场、晏斗里、隐读村日辉桥、西村、焦田、寒字、丰田村委、埃亩斗、丰田路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