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善美与假恶丑

 xjjk雅儒 2012-09-25

xjjk雅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善美与假恶丑

编者按:文章分析论述,观点明确。行文,以两组相反的行为品质作为结构线索,文章层次清楚。作者在论述中,紧扣现实,有现实的抨击揭露,有思想的点拨提醒,从正面两方面给读者以启迪。
  人们对待人与事物的看法总会以好与坏区分和对待,也就是常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所谓的真善美就是:真诚、善良、心灵上的美丽;所谓假恶丑就是:虚假、恶性、心灵上的丑陋。
  笔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善美与假恶丑,目的是试图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解析其本质和内涵,或许可以悟出许多道理来,善待人生,不枉人生。
  先说真善美。
  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看。真,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科学,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真”看成是一种科学的东西。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当然经过实践检验的东西也可以是真理。真,即实实在在的存在,人们乐意接受。崇尚真,就是相信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与事物,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至于冲动或迷茫;也可以提高认知程度和个人素质,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善——可以从“道教”的角度看。善,本意是吉祥的意思,它包括善良、慈善、友好、善行等意思。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中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我们可以把“善”看成美好的东西,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道教的最高信仰是尊道贵德,核心是与人为善。我们自然人生活在红尘中,总要与人交往,倘若没有一个善良的心,是得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即使有那也是貌合神离。倘若没有友好的行为对待他人,自己活得很累,轻者抑郁,重者浮生。
  美——可以从“艺术”的角度看。美,本意是味美,艺术美和现实美是美的艺术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艺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倘若我们把“美”作为物质和精神的一种享受,生活更精彩。要是把“美”当做一种艺术来欣赏,情感得以升华。尤其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最美教师”、“最美的哥”、“最美空姐”、“最美大妈”等赞美之词,实际上就是人格魅力之美,其教育意义和榜样的力量构成了最美的人性艺术。还有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人物,以及许许多多在工作和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和有作为平凡者,都是一种自然的、社会的、教育的艺术美。尤其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美和传统美,延续了五千年,造就了人类最伟大的艺术美。
  再说假恶丑。
  假——可以从“稗草”的角度看。假,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稗草,叶子像稻,叶鞘无毛。庄稼人非常讨厌稗草,它像模像样地与稻子杂生在一起,鱼目混珠,一般人很难区分,而且它与稻子争养料、争阳光、争地盘,不利于稻子生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痛恨一切与“假”有关的人和事物,尤其痛恨制假货和售假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假的东西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领域。都说上帝会赐福于人类,都说世界上有鬼,谁见过上帝?谁见过鬼?那是撒谎,天大的假。假的东西无处不在,侵蚀着人们的灵魂,欺骗着善良的人们。对待稗草,惟一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能够让稻子幸福的生长。对待假的东西,完善立法与依法打击非常重要;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管,重拳出击,也非常必要;实行综合治理,人人喊打,让造假、制假、贩假者无藏身之地,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恶——可以从“魔鬼”的角度看。恶,表示不好的,凶狠的,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等意思。魔鬼,人们把一切坏事的根源归咎于这个类别名词,如灾难、自私、邪恶、恐怖、痛苦等。一个人生下来并不具备恶行,那是在红尘中受到坏的人或事物“感染”而逐步形成的。这与世界观和对事物的认知有关,也与人的性格、脾气、心态、处世之道等有关。经常与人作对唯我独尊的人,或对玩世不恭的人,或老是算计别人的人,害人也害己,会遭人怨恨的。若是“魔鬼”上身了,会做出很多坏事来,甚至是挑起非正义战争或恐怖主义行为,人斗人,人吃人,人杀人。对付“恶”,从我做起;对付“魔鬼”,从心理防线做起。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该作为的一定要作为。即使我们与世无争,也不能好坏不分,人总是要有一个立场的。
  丑——可以从“糟粕”的角度看。丑,本意是相貌难看,引申为难看的人或事物。糟粕,本意是造酒剩下的渣滓,引申为废弃物的事物。爱美之心人人有,谁也不喜欢难看的相貌。但相貌是父母给的,谁也没有办法,即使整容也改变不了遗传因子。倘若相貌漂亮,也很可人,但内心丑陋,也会被人唾弃的,这在官场、商场、娱乐圈等领域可以找出一大堆“外美内丑”的人物来,屡见不鲜。那句名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给力,就是说,我们要接受好的有用的事物,摒弃无用有害的事物。也可以“变废为宝”,如酒糟是废物,可以给动物如猪当饲料,也可以做肥料。所谓的精华,是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大美思想和行为;所谓的糟粕,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丑陋思想和行为。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看什么是好与坏,但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处处都表现得真善美,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假恶丑,如若此很难在社会立足。即使是伟人、英雄、名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是凡人,只要“说得过去”就会拥有真善美,只要“不是那么过分”就会摒弃假恶丑。这个做人的“分水岭”,可以给我们很多的警示和启迪,只要认真对待了,也许我们会少犯错误,做一个好人,或者做一个基本好的人,或者做一个曾经是坏人又变好的人,千万不能从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
  一言以蔽之,好与坏是可以转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做一个好人是一辈子的事,做一个坏人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