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叔敖纳言·为官应该谦逊尽职

 收录文章820 2012-09-25
一、孙叔敖采纳了老者哪三条谏言?

  1 位已高而意益下。1 位高意下。   

  2 官益大而心益小。2 官大心小。

  3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3 禄厚不取。

二、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①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

  ②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三、“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他穿白衣戴白帽,“一国吏民”都来祝贺他,而“老父”却告诫他。

四、以下是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示例:

  1、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刘邦善纳张良良言,战胜了项羽,一统天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4、李斯谏逐客。

  5、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6、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论战

  7、楚王听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公输)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

  ②后来吊 ( )

  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 )

  ④位已高而意益下 ( )

  ⑤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

  ①全。②吊唁。③使……端正。④越,更加。

六、本篇名句翻译: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自己当了大官,而对人傲慢,百姓就会离弃他;职位高,而擅弄职权,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而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

七、上文“衣粗衣”中,前一个“衣”作动词,释为“穿”,后一个“衣”作名词,释为“衣服”。请找出上文中用法与此相似的词句。

  冠白冠。

八、孙叔敖纳言的中心意思?
 
 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告诉我们:为官应该谦逊尽职,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九、《孙叔敖纳言》中位居楚相得孙叔敖对不来祝贺反倒吊唁的老人是怎样的态度, 你对他的这种做法有哪些评价?
  
敢于接受教育,接受批评,并做到这些   而且他非常乐意接受他的建议,还要求继续提意见,来让自己做的更好,做个清正廉明的好宰相
 

原文 贾谊 著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意见),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您说的太好了,我记住了。”

注释
  字词:

  1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三度为楚相,为政重法任贤,颇有政绩。相传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

  2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3 为:当,做。

  4 命:指教

  5 一:全。国:指都城。

  6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7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8 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

  9 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 

  10去:使……离开。

  11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12皆:都。

  13衣:衣着。

  14小:小心谨慎。

  .15恶:厌恶

  16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

  17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

  全文重点字词:

  孙叔敖(做,担任)楚令尹,(全)国吏民(官员和百姓)(都)来贺。有一老父(老人),(做动词,穿)粗衣,(做动词,戴帽子)白冠,后来(原意为“慰问”,这里是“吊唁”的意思)。孙叔敖正衣冠(表承接)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助词,无意)不肖(不贤能),使臣受吏民(助词的)(责骂),人(都)来贺,子独后吊,(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有(说法)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表转折)骄人(对人傲慢)者民(离开、抛弃)之,位已高而擅权(擅自用权)者君(厌恶)之,禄已(优厚)而不知足者(祸患)(隐伏)之。”孙叔敖(两次)拜曰:“敬受命(指教),(希望)闻(剩下的)(教导)。”父曰:“位已高而意(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够)(用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作者想告诉我们:为官应该谦逊尽职,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孙叔敖简介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