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缺水会导致哪些疾病吗?你知道仅仅通过喝水就可以治愈许多的慢性疾病吗?
F·巴特曼医学博士,亚力山大·佛莱明——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现者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毕生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医学界的结论:许多困扰人们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
寻找致病的“特殊”物质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生命。人之所以能在陆地上生存,也是因为身体内有一整套完善的储水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与此同时,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其运行原则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它的机制十分严格,分配水时,身体内的所有器官都会受到监控,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占。一旦这个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的信号后,人立刻会感到口渴。
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化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化学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指标体系,也是一套包罗广泛的知识体系,我们用化学方法探讨人体的运转机制时,自然以化学知识为前提。
人体是由25%的干物质(溶质)和75%的水(溶剂)构成的。假定人体结构是个反应调节器,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溶质,而水仅仅是一种溶剂、一种填充空间的材料、一种运输溶质的工具。我们甚至还会把人体视为一支大“试管”,其中装满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固体物质,水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填充物”。有了这样的认识,人们在进行应用医学研究时都盯着一个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质。因此,除了已经知道伤口感染是细菌引起,可用抗生素治疗外,大部分的慢性病至今病因不明,治疗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却治标不治本。
由于对水有这样一种根本性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运行良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足以使人误入歧途。人们为治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找不到更有效的办法。
慢性疼痛是身体缺水的信号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体的水调节机制也在变化。一般来讲,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水调节功能也逐步完善,直到身高和体重达到成熟阶段(大约在18~25岁)。但是进入成年后,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渴的感觉会慢慢衰退,导致饮水量减少,体内的水分也会慢慢减少,细胞内的含水量与细胞外的含水量之比会从1:1减少到0.8:1,甚至更少。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而饮水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活力,这样的慢性脱水会引发身体的一系列症状。
科学研究表明,缺水时,受组胺引导和操纵的神经传导系统会活跃起来,并激发其从属系统,不单激活人体“内置”的摄水机制,同时对体内的存量水进行定量的分配,把水从一个器官调配到另一个器官。组胺和从属的一系列激素在作用时,碰到身体的痛感神经就会引起疼痛。而现代医学所应用的几乎所有的止痛药都抑制组胺的作用,它们虽然压抑了痛感,却不能消除疾病的根源——脱水。
所以,身体的慢性疼痛不应用受伤或感染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将它视为慢性缺水。什么部位疼痛,就是什么部位缺水。医生首先应当考虑将疼痛信号视为缺水信号,而后再考虑是否采用复杂的治疗程序。非传染性、“反复出现”或慢性的疼痛应当视为身体缺水的信号。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疼痛就应被视为关节软骨表面的一种缺水信号。关节软骨含水量很高。软骨含的水分具有润滑作用,由于这种特性,在关节运动时,两个反向重叠的表面才能自由顺畅地滑动。在软骨表面相向滑动时,一些表层细胞会死去,被剥离掉,而新生的细胞又会长出来替代死去的细
胞。软骨细胞的再生与“磨损剥离”的比率称为关节效率指数。在软骨水量充足时,摩擦损伤率最低,而在脱水的状态下,软骨的磨损率会大大增加。骨髓中的血细胞通过骨骼系统优先向软骨输送水分。但如果机体缺水,受制于体内的定量配给机制,软骨就会抢夺供给关节囊的血液,以便满足对水分的需要。这时,连接所有关节的神经调节分流机制就会发出疼痛的信号。
用水就可以“治疗”
既然身体许多的慢性疼痛最初都是由于缺水引起的,那么就有必要转变一下观念,先用调整日常饮水量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疼痛。在给病人常规止痛药或其他缓解疼痛的药物(如抗组胺剂或抗酸剂)之前,应当先观察几天,让病人每天饮用不少于两升半的水,看是否有助于缓解疼痛。有的时候,单纯用水的效果比止痛药还要有效。
除了慢性疼痛,还有许多病症与慢性脱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压力和抑郁面对当今社会的压力,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是轻松的,再加上一些令人头疼的情感问题,这时就会出现抑郁。这种现象能使人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大脑活动受到压抑的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人们根据病人的不同行为表象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其实,抑郁是所有人在成长和进步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自然现象。经历了这种脑力消耗,人的性格才能得到发展,勇气才得以锻造。不幸的是,有些人不能很好地化解这些情绪。
其实有些病症——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持久的情绪问题和婚姻问题——与“社会压力”有关,而抑郁症是供水不足的结果。人的大脑约占体重的1/50,但脑细胞中85%都是水,20%的血液循环分布在脑部,供大脑使用。机体供水不足,大脑生成的能量就会减少。大脑的许多功能有赖于能量,能量少了,大脑的效率就会下降,从而产生“抑郁”。脱水引起的“抑郁状态”可以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晚期病理问题都被贴上了这种标签。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对脱水症和新陈代谢并发症做出校正,慢性疲劳综合症就会得到改善,其效果往往出人预料。
原发性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身体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比如我们吃饭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肠道,其它部位的一部分毛细血管会关闭,而我们在运动时,血液则会更多的送往肌肉和骨骼。这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旨在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同时不让身体负载更多的液体。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一部分细胞会脱水,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也会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而关闭的毛细血管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只有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高血压)才能保障液体在系统中的畅通无阻。
所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我们首先应当采用增加日常饮水量的方法。人体对钠的存量非常敏感,血压的高低直接与钠含量相关,但患者体内钠含量过高是高血压的结果而非病因,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对人体的调水机制不了解。患者服用利尿剂,排出了钠,就会更缺水,达到“口干”的程度后,就必须补充水。利尿剂会增加体内缺水管理机制的负担,它不能治愈高血压,反而让身体更加坚定地吸收盐和水。其实水就是最好的“利尿剂”,只要高血压患者排尿充分,就应该增加饮水量,而不需要什么利尿剂。
饮料不是水
我们对身体外边的水了解得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我们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因为身体缺水。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灾难性的错误:当我们身体急需要水的时候,我们却给他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但与此同时,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信号;一方面我们有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要。
现在大家都知道,碳酸饮料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人群过度的肥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反肥胖症协会甚至已经同美国各大可乐公司签订了协议,到2010年,除了举办包括成年人参加的大型活动时,碳酸类饮料将不得进入美国的中小学校园。但是其他的工业化饮料如果汁饮料、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仍然大行于道,很多人还认为只要喝这些饮料就可以满足身体对水的日常需求。正是这个错误,而非其他的原因,应该为我们的某些疾病负责。
咖啡因是茶、咖啡以及多数饮料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药物,能使人上瘾,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大脑。咖啡因还有利尿特性,从生理学上看,咖啡因是一种脱水剂。因此,每天喝大量饮料,依然满足不了自身对水的需要,水无法长期驻留在身体里。可是我们浑然不觉身体在慢慢脱水,只要口渴就继续喝饮料。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但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是会表现出比口渴多得多的症状,例如:
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颈椎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消化道溃疡;
它们会让你的血压升高;
它们会让你哮喘和过敏;
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但原因却既简单又平常。所以很多时候,有了这些症状的你是没有病的,只是因为你渴了。或许听到这个解释你会感到很惊讶,会半信半疑。其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
也许有必要规定,在面对这些疾病时,先把脱水视为病因,而后再采用药物疗法或介入式疗法。首先应当让病人充分补水,经过几天观察后,才能考虑是否采用药物。其实人们没有意识到缺水是致病的原因,但在服药时会看到“安慰”效果,于是就以为药物已经“治好了”疾病。当你看过这篇文章,请把这个伟大的医学发现告诉你身边的人,并把水分新陈代谢的新模式运用到日常医学实践中去。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3900b0100bc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