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命之说随笔

 易之复 2012-09-27

1. 关于性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可以放在不同背景里解释的,儒家、道家、佛家对性命的理解并不等同。

2.
儒家经典《易·乾》里面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唐代大儒孔颖达注解为:“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如此看来,性和命都来源于“天”,无形者为性,有形者为命。因此,《易经·说卦传》指出了儒家的修身路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3.
对道家来说,性命之说通常体现在练功门类上。所谓性包括元神和识神,所谓命包括形(精)和气,因此有性功和命功之分,有主张先修命,有主张先修性的,有主张性命双修的。唐代丹道祖师吕洞宾在《敲爻歌》里写道:“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4.
一般认为,佛家注重修性,不重视修命,佛家修持到了最后要把身体这个臭皮囊扔掉。严格来说,佛家说的性与道家指的性不等同,佛家说的性不是指一般的意识活动,而是指人本来的灵明之性,修佛就是要明心见性。由于性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修得一分性,自然会保得一分命。因此说佛家只重修性不修命并不确切,因为性命本是一家,难以截然分开。

5.
对现代人来说,性命往往是一个意思,就是生命,通常不会把它们分开来理解。但如果把性命对等于心身,就会发现现代人是把性命分开来对待的,如思考问题的时候用的是性,锻炼身体的时候动的是命。又如精神出了问题就把性交给宗教家或心理专家,身体出了问题就把命交给医生。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是心身相合、性命相交呢?只有睡觉的时候。如果一个人长期失眠,那性命就有麻烦了。因此,现代人了解和学习一下古人关于性命的学说是有好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