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回转窑常见故障及方案
2012-09-28 | 阅:  转:  |  分享 
  
回转窑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掉转红窑:

窑衬及其镶砌质量不良或腐蚀后过薄没有按时更换,导致掉转红窑?

方法:选用质量高的耐火砖,停窑补换新砖,提高镶砌质量,

严禁补压。

窑皮挂的不好?

方法:加强配料工作,提高煅烧操作水平。

轮带与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窑筒体径向变形增大?

方法:严格控制烧成带附近的轮带与垫板间隙,间隙增大时要及时更换垫板或加垫调整。

窑体中心线不直?

方法:定期校正窑体中心线。

窑筒体局部过热变形,内壁凹凸不平?

方法:红窑必停,对变形过大的窑筒体及时整修或更换。

窑筒体振动:

窑筒体受热不匀,弯曲变形过大,托轮脱空?

方法:正确调整托轮。

大小齿轮齿合间隙过大或过小?

方法:调整大小齿轮的齿合间隙。

大齿圈接口螺栓松动或断落?

方法:紧固或更换螺栓。

弹簧板焊缝开裂?

方法:重新找正焊补。

传动小齿轮磨损严重,产生台阶?

方法:更换小齿轮。

基础地脚螺栓松动?

方法:紧固地脚螺栓。

窑筒体开裂:

表面温度太高或红窑烧损窑筒体,强度和刚度削弱?

方法:窑筒体补焊,加固烧焊。

某档托轮顶力太大?

方法:正确调整托轮,减轻负荷。

窑筒体钢板材质有缺陷或接口焊缝质量差?

方法:探伤检查内部缺陷

窑筒体弯曲偏斜:

突然停窑,长时间没有转动?

方法:将窑弯出做一记号,等窑转到上面停窑数分钟

使其复原。

窑墩基础下沉,托轮位置发生移动?

方法:根据测量数据调整托轮位置

托瓦衬瓦过热:

窑中心线不直,衬瓦受力过大?

方法:校正中心线,调整托轮受力情况。

托轮不正确歪斜,轴承推力过大?

方法:调整托轮位置。

轴承内冷却水管漏水,用油不当或润滑油变质,以及油内混有其他杂物?

方法:换油,修理水管,清洗衬瓦。

带油勺发生故障或油盘油沟堵塞?

方法:清理油勺,修复带油勺。

电动机振动:

地脚螺栓松动?

方法:紧固地脚螺栓。

电动机与联轴器中心线不同心?

方法:校正中心线。

轴承损坏?

方法:更换轴承,检查,调整间隙。

电动机外壳发热:

接线松脱或断掉?

方法:重新接线,并要牢固。

通风不良?

方法:采取临时降温措施,加强通风。

受窑筒体热辐射影响?

方法:加强隔热措施。

转子或定子线圈损坏?

方法:拆装检修。

电动机电流增加:

窑皮增厚、增长?

方法:减少风、煤、料、处理窑皮。

窑内接圈?

方法:处理接圈。

托轮推力方向不一致?

方法:调整托轮,保持正确的推力方向。

托轮轴承润滑不良?

方法:改善润滑,加强管理。

窑筒体弯曲?

方法:重新调整窑直线度。

窑头、窑尾密封严重漏风:

窑头石墨块或钢片与风冷套间隙过大?

方法:调整重锤,增大紧捆力。

窑头石墨块破损或磨损严重?

方法:更换石墨块。

窑尾摩擦块与套筒间隙不均或过大?

方法:调整弹簧。

窑尾摩擦块摩擦严重?

方法:调整摩擦块支架和连接杆相对位置或更换摩擦块。

传动轴承摆动、振动:

窑筒体弯曲,大小齿轮传动时发生冲击?

方法:调整窑筒体。

大小齿轮的间隙不当?

方法:调整齿合间隙。

小齿轮轴与联轴器中心不同心?

方法:校正中心线。

轴承紧固螺栓或地脚松动?

方法:及时紧固。

基础底板钢度不够?

方法:加固底板。

轴承损坏?

方法:更换轴承。

大小齿轮的轮齿加工误差?

方法:修齿或更换。

十一.托轮轴瓦发生叫声及产生振动:

衬瓦质量不良,有夹渣或其他杂物?

方法:更换粘度大的润滑油或更换衬瓦。

2.油内混有铁削,熟料颗粒及其它硬度较大的杂物?

方法:换油、清洗轴瓦。

十二.托轮轴瓦发生叫声及产生振动:

1.托轮径向受力过大,致使轴与衬瓦间摩擦增加,油膜破坏?

方法:调整托轮受力情况,更换轴承润滑油,调大轴承冷却水量及采用其它冷却措施。

2.托轮轴向推力大,使止推圈受力过大,产生强烈摩擦?

方法:调整托轮,减轻推力,保持托轮推力均匀。

3.窑筒体局部高温辐射轴承,使润滑油粘度变低油膜变薄

方法:临时换入粘度高的润滑油,增加隔热措施。

4.轴承内冷却水长时间中断,使其温度升高,破坏油粘度?

方法:恢复冷却水,保持畅通,更换新的润滑油。

5.冬季低温时,轴承内润滑油粘度偏高,流动性差,呈缺油状态?

方法:更换冬季用油,开加热器对油及时加温。

6.慢速转窑时间过长,使油勺带油量过少,不能满足轴与衬瓦之间的润滑要求?

方法:临时人工加油,提高窑速。

7.轴承内润滑装置发生故障?

方法:及时修复清理补充新油。

8.轴与衬瓦接触角和接触点不符合要求?

方法:重新修刮衬瓦

献花(0)
+1
(本文系给中华安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