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效课时作业 1(优化探究)
2012-10-01 | 阅:  转:  |  分享 
  


一、选择题

1.(2012年合肥一检)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C、H、O、N、P元素

B.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遗传物质载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原核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析: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原核细胞的DNA是游离的。

答案:C



2.(2012年济南模拟)下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错误的叙述是()

A.4种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

B.4种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C.a在结构上属于真核细胞

D.4种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似的

解析:人体中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而来的。4种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功能是不同的。

答案:D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有核膜,而根瘤菌没有

B.酵母菌有核糖体,而硝化细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但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题中各选项中,蓝藻细胞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和黑藻是真核生物。

答案:B

4.(2012年淄博模拟)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

C.8个D.16个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当放大100倍时,设视野中圆的直径为d,则面积S=π(d/2)2,此时视野中有64个细胞,当放大400倍时,圆的直径相当于原来的1/4,则圆的面积为S=π(d/8)2,即为原来的1/16,故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答案:B

5.(2012年南京模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都在活细胞内进行。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D

6.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及内容。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7.(2012年安庆模拟)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B.②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学说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A

8.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染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有关麻风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③遗传物质是RNA

④遗传物质DNA只分布在拟核中

⑤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④B.②⑤

C.②④D.①

解析: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细胞质中也存在。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答案:D

9.俗称“超级细菌”的一个变种曾袭击英国一家医院,造成多人感染。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B.该细菌与酵母菌的结构相同

C.该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D.该细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其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因此该细菌的结构与酵母菌不同。

答案:D

10.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有的亚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亚型感染鸡、鸭、鸽子等禽类,引起禽流感。2009年的H1N1高致病流感在全球人群中传播,引起世界恐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基因重组产生的

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

C.只能通过高温才能杀灭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与鸭、鹅、鸽子等动物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

解析:病毒的繁殖是复制,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流感病毒含有核酸就一定含P元素,高温、化学药物及抗体均可杀灭甲型流感病毒,与宿主是寄生关系。

答案:D

11.(2012年临沂模拟)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位于拟核内,A错;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其他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分化,自然呼吸作用和蛋白质的加工不可能在线粒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内进行,B、D错误。

答案:C

12.浒苔是一种绿藻,2010年6月底在青岛等水域大面积出现,而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蓝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两者均含有叶绿素,但后者没有叶绿体

D.两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前者没有线粒体

解析:绿藻是真核生物,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蓝藻是原核生物,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

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④酵母菌⑤霉菌⑥HIV⑦水绵⑧SARS病原体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A.洋葱B.兔子C.蘑菇D.蓝藻

②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左下图)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右图)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



解析:(1)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⑨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④酵母菌、⑤霉菌、⑦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⑥HIV、⑧SARS病原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2)洋葱是植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兔子是动物,其细胞含有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蘑菇是真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核膜。大肠杆菌是细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无核膜,在有无核膜这一方面与植物细胞相比充分显示细胞间的差异性。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⑨

(2)①ABD②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差异

1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1/4,即2个。

(3)物像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①显微镜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组织切片后应加盖盖玻片;③物镜应降至距玻片标本0.5cm~1cm处。

答案:(1)长度或宽度(2)2(3)A(4)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②未加盖盖玻片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cm~1cm处停止)

15.夏天,煮熟的食物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煮熟的食物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物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年~1895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两瓶内的肉汤。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过了很长时间,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巴斯德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得出的科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按照一般验证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观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1)熟食变馊(2)熟食中的细菌从哪里来(3)设计了(4)再次煮沸能杀死肉汤中已有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自于食物自身这一因素(5)细菌是否来自空气(6)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献花(0)
+1
(本文系细胞内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