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的仿制和辨别(一)
1、铜镜的仿制 青铜器仿制和伪造历史久远,《韩非子·说林》中就有记载有伪制青铜谗鼎的鼎而攻打鲁国,结果鲁国战败,鲁国国君舍不得将他喜爱的谗鼎送给齐国,事先请工匠铸造了一件假的,企图蒙骗齐国,不料齐使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一眼识破是件赝品,并提出请乐正子春来鉴定。乐正子春秉公鉴定,当面戳穿了鲁君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的把戏。乐正子春和那位齐使可称得上是当时青铜器的辨伪专家了。 从文献史料和青铜器实物资料看,大量仿制和伪造青铜器是在宋代,在统治阶段信古、尚古的风气影响下,掺杂在真青铜器中流传于后世。 铜镜形小而价低,其镜背的装饰艺术在汉唐时期甚为发达,宋代仿制汉唐铜镜的主要是受当时崇古敬古思潮的影响,以及出于对汉搜时期那些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布局雅观、铭饰丰富铜镜的喜爱心理,延请工匠,以古铜镜为模式仿铸。金代仿铸古铜镜的方法与宋相似,不仅仅仿制汉镜唐镜中的精品,而且还仿造宋镜中的精品。 宋、金仿造古铜镜,主要是纹饰、形制方面的仿造,有的有真器直接制范,有的借助摹本制模,然后再铸成镜体,打磨光洁后应市。 明、清时代仿铸铜镜技术较前有一定的进步,朝廷设有专门机构为皇室大量仿制古器物,以致达到不惜工本,只求精美的程度。铜镜也是当时主要的仿造对象。 与青铜礼器相比,铜镜仿制品的鉴定要简单得多,因为仿制铜镜的品种有限,如宋代主要仿制唐晚期的花鸟镜、双凤镜、瑞花镜、八封镜,仿制汉镜则以汉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画像镜为题材。金代仿制唐海兽葡萄镜、鸾凤葡萄以及东汉人物画像镜。元代主要仿汉连弧纹镜、“家常贵富”镜。明清时代仿汉日光镜、连弧纹镜画像等等。其次,铜镜镜形变化不大,价值也有限,宋以后仿制数量也有限,仿制的方法主要是铸造仿制,不象其它青铜器还有拼凑改造法(如真器伪铭)作伪。第三,各时代铜镜铜、锡、铅的配料比例不同,铜色、铜质各有不同,重量、厚簿也有区别,只要掌握一定的铜镜鉴定知识,了解各个不同时代铜镜的特征,鉴别仿制铜镜并不太难。 2、仿制铜镜的特征和辨别 鉴定传世仿制青铜器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如前所述,仿制铜镜的鉴定相对而言来说要简单一些。有些方法与一般靓器鉴定法相同,如根据铜镜的色泽作初步的判断,汉镜一般呈银灰色,质量好的唐镜呈银白色且闪亮;宋镜(包括仿镜)黄中发红,颜色较暗;明镜黄中发白;清镜多黄铜色,之所以色泽不同,是因为各代在铜合金的配料上比例不同。另外,汉镜至东汉时变得较厚;唐镜厚重,显得富实,而宋以后镜大都较单簿,重量也较轻。 宋代仿造铜镜,少数用真器直接制范倒铸,这样仿造出来的铜镜仅仅是形似,而难以做到形神备,许多细小的纹饰无法铸清晰,一般而言,仅从铜镜色泽不同就可看出破绽。有不秒仿镜是借助摹本或原器重新制模倒铸,除色泽鉴定外,这类仿镜只是在纹饰大的特征上与汉镜或唐镜相似,细微部往往破绽百出,如首都博物馆藏宋仿汉十二辰规矩镜,其规矩纹、八个乳钉似乎与汉同类镜相同,十二辰铭文与汉铭在字体上有细小的差异,内区鸟兽纹的布局、姿态和方向却与汉同类镜不同,细加观察不难发现仿制的痕迹。另外,仿镜纹饰较为模糊,尤其细部不如真镜布局严密,显得粗率。钮的顶部较平,与汉镜的半的半球状钮不同。通常愈是古代精细繁缛纹饰的铜镜,后代仿制时越是困难,出现的漏洞也愈多,而宋及宋以后仿制古代铜镜又大都选择这些这些铜镜为仿制对象,只要勒于观察,又对汉唐古镜比较了解,具有一定的实践锻炼,就能提高鉴别仿镜的的能力。反之,如果对真器都都缺乏鉴别能力。反之,如果对真器都缺乏鉴别能力,又怎能辨别出仿器中的破绽? 金代仿镜较多,主要仿汉、六朝、唐、宋镜中的佳品。据研究,这是因为金代缺铜,政府屡施禁铜政策,但屡禁不绝,民间销钱铸镜成风,为防范官府惩治,障官府耳目,所以多仿古镜,“托为旧物”。另一方面由于金镜制造出来后都要经官府验讫画押,大都在镜缘附刻文字签押,这就为金代仿镜的辨别提供了依据。这些铜镜粗看与唐镜相似,但大都不如唐镜,纹饰也仅是形似,颜色呈裼黄色,而不是唐代同类镜通常的银白色。 元代仿镜也时有发现,主要仿制汉代家常富贵镜、连弧镜、唐代花草镜和宋人物故事镜。元镜中锌的含量高于宋镜,所铸铜镜发黄,质疏而发脆,质地粗糙,纹饰粗陋,所以与真正汉、唐镜区别明显,较宋镜质量更差。 明清仿造的汉镜、唐镜,除质次色黄之外,纹饰与真镜相差明显,多粗糙模糊。明仿镜时常在铭文或镜缘处标明仿造的姓名,可作为鉴定仿镜的主要依据。如一面明仿汉代日光镜缘部用长方框铭有“袁家造”三字。一面仿汉人物四马镜云卷纹图案上有铭文“口府口薛家造”字样。一面明仿唐八菱鸾兽纹镜有铭文带,用篆体铸有“大明隆庆庚午端阳益藩世孙潢南雅制”。该镜内区双鸾双兽相间,并夹以花枝,外区花瓣间饰一蝴蝶、流云、花枝,无论纹饰风格、布局,铭文字体都与唐镜相异,鉴定起来较容易。 此外,由于时代不同,宋及宋以后的仿镜与汉唐镜埋于地下或流传民间的时间不同,蛇们的锈色也不相同,也是鉴别的参考依据之一。
3、铜镜年代的鉴定 ①从形制鉴定铜镜的年代 铜镜以圆形为主,从其出现到衰落,一直贯穿始终。圆镜最早见于齐家文化,战国时期镜面开始逐渐增大,并出现了镂空式两色铜铆合而成的镜子。宋代则出现了带柄的圆镜。 花形镜,始见于南朝,盛于唐宋。以菱花和葵花形为主,也有作变形菱花状的。宋代出现了带柄的花形镜,至明清而衰。 亚字形镜,始见于唐,盛于五代北宋之际,衰于南宋。 八边形镜,即桃形镜,始见于北宋,流行于南宋、金时期,其中有带柄的。元代以后未见。 钟形镜,仅此见于宋。 炉形镜,见于宋、元之际。 ②从镜钮鉴定铜镜的年代 镜钮的大小式样也因时代而异。常见的镜钮有下述类型: 弓形,作单轮或双轮状,形似弯弓,见于周初。 三轮形,又称川字钮。钮面单薄,有三道凸脊,状如半环。战国晚期的三轮钮,平面作束腰状,秦汉之际也有作四轮形的,汉武帝以后不再出现。 兽形,一般作镂空状。始见战国末,西汉中期草叶纹镜出现伏兽形钮,汉魏时期有在半球形钮上饰以兽形图案,隋唐瑞兽镜中则出现有圆雕状怪兽形钮。 半球形,见于两汉。西汉半球形钮较细小,仅占镜面直径的1/7或1/8。东汉半球形钮约占镜面直径的1/6。 南朝及隋唐时期半球形钮间于半球形与鼻钮之间,显得比较圆润。 扁圆形,始见于东汉末,盛行于三国,而衰于六朝。钮的直径约占镜面直径的1/4。少数明肛镜钮也作扁圆形,但钮较小,约占镜面直径的1/6。 连峰形,又称百乳钮。状如山峰相连,又似乳钉相聚,仅见于汉武帝时期的铜镜。 平顶式圆形,状如鼻钮,而顶羰较平。除少数唐代镜外,一般见于金元明镜。 银锭形,仅见于金、元、明、清铜镜。 圆饼形,钮作圆饼状,其上铸铭文或纹饰。常见于明清铜镜。 方形,仅见于少数唐供销镜及明、清镜。 ③从纹饰上鉴定铜镜的时代 商周时期,铜镜尚属初创阶段,形小质粗,仅饰以简单的几何纹和禽兽纹。 战国时期,铜镜的形制与纹饰趋向规范化。除少数素镜、纯地纹镂空镜和镶嵌工艺镜外,其主要图案为两重叠和三重叠构图,在纹饰主纹。地纹有羽纹和织锦纹等。纹饰线条有的宽如带状,如山字纹;有的则如铁线银钩。到战国末期,逐渐出现了浅浮雕式和短线条,或短线组合式线条,其效果有如刺绣。 秦汉之际,地纹镜继续流行。不同的是,地纹中出现了花样多变的织锦纹。其主纹作变形叶纹、散点式凤鸟纹及狩猎纹。这种多变的织锦纹也见于同时期的楚式丝织品、楚式漆器。西汉前期,织锦纹逐步为大涡纹所代替。汉武帝前后,还流行草叶纹镜。 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铜镜中与仙人、羽人有关的纹饰非常流行,同时还有四灵、四神和瑞兽等纹饰。铜镜边缘装饰则由波折纹逐渐演变为流云纹。其线条由细线白描变为浅浮雕、高浮雕。主题纹饰四神逐步为龙虎、神兽、东王公和西王母所代替。另有少量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如吴王与伍子胥的故事。还有长袖舞、七盘舞等歌舞图案。 南北朝时期,铜镜铸造比较粗放,四叶作蝙蝠状或斧钺状,另有水鸟纹、锯齿纹等。 唐代,铜镜纹饰布局灵活多变,有花鸟纹饰;双鸾衔绶、团花等,瑞兽、十二生肖和传说故事也常 两宋时期,铜镜只求实用,而忽略装饰。图案装饰中往往吸取绘画中的花鸟人物,但大多简约粗疏、娇柔纤细。 元代,铜镜几乎都呈圆形,纹饰以双鱼、莲花、缠枝花为主。 明清时期,铜镜铸造趋于衰落,所产铜镜以仿古为主,纹饰以龙纹、牡丹纹及其他吉祥图案为主。 ④从铭文和字形上鉴定铜镜的年代 汉代铜镜开始出现铭文,字形以篆、隶为主,根据装饰特点而略有变化。一般说来,西汉前期以小篆为主,字形与泰诏版文。武帝以后则流行变形篆隶体。新莽东汉之际,则流行简化隶体。新莽东汉之际,则流行简化隶体,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书体很相似。 两汉时期常见的铜镜铭文有:癸已,扬州会稽山阴唐豫命作镜,大六等清冒,服者高迁,秩公美、宜王侯,子孙藩昌。 隋唐时期,铜镜铭文字体趋向精工秀丽。常见的铭文以四言、五言诗句为多,如:“玉匣盼看镜,轻灰暂拭尘,光哪一片水,影照两边人。” “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实代铜镜中的铭文,出现了具有商标性质的牌号。如标明饶州、潭州、成都、建康等地名的铜镜。其铭文文字主要有“饶州祖业真石炼铜镜”、“潭州小王炼铜无比照子”、“建康府茆家工夫镜”等。宋镜中铭文也时兴铸诗文,以七言、四言为主。 明清时期铜镜的铭文主要是一些吉祥用语,如“长命宝贵”、“金玉满堂”、“百寿团圆”、“三元及第”等。此外还有一些纪年镜,记述铸镜事由。 铜镜是一种合金制品,主要是铜和锡、铝、锌合金。古代铜镜表面呈现的颜色不同,主要取决于镀层腐蚀产物的结构形态及其数量比例。表面以黑色化合物为主则呈黑色;以绿色化合物为主则呈绿色。 由于铜镜中金属含量不同,其研磨面呈白色或淡黄色;汉代铜镜多呈白色,少量呈微黄色;唐代铜镜全部`呈色;宋以后的铜镜呈黄色或黄赤色。 另外,由于南北两地的地理环境不一样,被埋入地下的铜镜的氧化程度也不一样。南方坑口的铜镜,表面往往光黑如漆,称为“黑漆古”,有些碧绿如玉,则称为“碧玉绿”或“绿漆古”。其铜质一般都比较脆。北方坑口出土的铜镜则多红裼色的铁矿质锈,铜质坚硬。
4、宋明时期仿制铜镜的特征 宋明时期,仿制的铜镜比较多。在仿制的过程中,有的用真器直接制范,有的借助摹本制模,两者都可以制出形制相同的铜镜。 宋代仿制的铜镜,是以唐晚期的花鸟镜、双凤镜、瑞花镜、八卦镜为对象;其镒仿制的则是汉代的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画像镜等。由于汉、唐宋三个时期铜镜的铜合金比的不同,因其色泽也不相同。汉镜地子多为黑漆古,唐镜多为银白色地子,都具有质地脆硬不易变形的特软粗糙,纹饰模糊,与汉唐镜中纤细繁缛的纹饰无法相比。另外,宋仿镜与汉唐镜埋于地下或传世时间长短不同,它们的锈色也不相同,宋仿镜的绿漆色锈,虽是由质里向外泛出的,但锈层不厚硬,去锈后出现槽坑的痕迹。 金元时期也有很多仿镜,金代制铜镜的方法与宋代近似,只是它的题材纹饰已不限于汉唐镜,还仿宋镜中的一些精品。元人所铸的铜镜,主要是仿汉的家常富贵镜、连弧镜、唐花草镜和宋的人物故事镜。元镜同宋镜一样,铅锌比例较高,因而显得质软表糙。元镜中锌的含量还要高于宋镜,颜色比宋镜偏黄,且仿制出的铜镜多大而厚重,镜缘也比较宽厚。 明清两朝皇帝,设有专门机构大量仿制古器物。当时仿制的铜镜,锌的比例都有所提高,其色泽较之以前有很大区别。明仿造镜铜质为黄白色,清仿镜铜质为黄色。仿造出的铜镜也是比较厚重,花纹则粗糙模糊。但在仿制镜上,大多标有仿制人的姓名。如明仿汉代日光镜,上面就铸有“袁家造”之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