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绿色健身”到“诗意栖居”

 智慧旅游519 2012-10-05

应邀到陕西考察项目,在去机场的大巴上,偶尔瞥见路旁的健身房,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见里面很多人在跑步机上疯狂地跑步、汗如雨下的推拉着器械……。不由得感慨,在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里,机器越来越先进,人们就越来越懒惰;娱乐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无聊;车子越来越多,离天空和草地越来越远,所以人们只能花钱在跑步机上进行所谓的“绿色健身”。韩少功的《阳台上的遗憾》里面一段话:“清代涨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想当多以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所谓的“自然”和“诗意地栖居”已经越走越远,再也回不来了。

这些年来,在我国举行的一些大型建筑项目的招标中,外国建筑师的方案频频取胜,请国外的所谓建筑大师来做设计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认定他们即使闭门造车也能拿出超过中国建筑师的惊人杰作。于是,中国民众开始谩骂:崇外,崇洋,中国建筑师本来就不行,外行领导内行,如此尔尔,全是一种鲁迅式的尖锐批判,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式的愤怒!但是,愤怒不过是一时的情绪,一种消极的破坏的力量,这种力量毫无建设性,其导致的后果无非是混乱,混乱之后又是一切如旧。业界应该尝试着冷静下来,认真想想我们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一、“东西”差距

其实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到教育、文化、历史、体制等,但我认为理论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几千年一脉相传,向来看重的是技术成果,重应用,轻理论。整个东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体系,都是看重眼前能收到的效益,而很少去穷根溯源事物的本质原理,冥思苦想未来的理论和可能性。中国人重现世,倾向实用。往往只想着今天过好,全然不考虑以后,也不多考虑做事的影响。而西方人不同,他们重后世,愿意穷毕生精力去探索一些眼前似乎看不到什么直接效益,甚至对自己这一代人毫无用处的事。西方社会的知识体系十分注重理论成果,西方社会的科学体系重视几何,重视逻辑证明,重视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加以理论的概括,这就是他们后来在科学上达到巨大理论成就,乃至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都源自西方的原因所在。而作为中国移民建筑大师代表的贝聿铭则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建筑观”,他的建筑与金钱、权力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生却从不涉足建筑理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之上,许多绘制“蓝图”的规划师和设计师极可能根本不知道离开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大城市以外世界的真相。

二、找寻“建筑体验”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总是用一种想当然的价值观来评估这个世界。“真正的建筑体验不仅是一系列简单的视觉图像,而且是与建筑物的真实相遇——我们接近它、临近它、经历它,这都与身体关联……”帕拉斯马在他的《建筑七觉》特别强调除了视觉这种我们共识的知觉之外的另外几种知觉领域:声响、寂静、气味、触摸的形状、肌肉和骨骼的知觉。他认为建筑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视知觉作品,仅仅重视视觉不但没有使人们在世界中经历人的“存在”,反而使建筑失去其可塑性而被隔绝在冰冷、遥远的视象王国中。建筑体验的真实性是基于建筑的构造语言以及营建活动得以被人类的知觉理解和感受。人们用整个身心的存在去感受、接触、聆听和衡量世界。真实的建筑经验就是在对建筑的接近、接触,与建筑互动的活动中产生。帕拉斯马在另一部力作《感官性极少主义》中也强调了建筑师的渴望:与体验和感官微妙结合成一体的思想形成的清晰与简洁。

在西方,建筑师介绍自己的方案时,总会先讲自己的创作理论,然后用此理论来阐释自己的作品。如果没有自己的创作哲学或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光彩的。而中国没有,在书店也很少有理论书籍,最多的是小说,在虚构的世界里继续逃避着……
 

说到底,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种种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学会理性、逻辑的思考,没有对真理“前赴后继”的追求,没有对于建筑的“图腾”崇拜和精神信仰。而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可能要归结于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和心学几千年来的影响,同时还有封建礼制长期浸泡下形成的国人性格。但骂是没有用的,只有思想升华了,行为才有可能改变。

三、重新审视“流行”的力量

在这个媒介空前发展的时代,“流行”的力量是可怕的!这是一个“批量生产”的时代,而并不一定是质量,尽管它未必是好的,你也必须从众!因为你生存于这个社会,就必须社会化。目前抄袭复制、批量生产、个性缺失、城市景观同质化产生的问题自不必说,甚至在富丽堂皇、一片叫好声的背后,各种危机都在潜滋暗长……

流行的无孔不入,与国内建筑设计人员的理念不无关系,很多人总是认为设计只是简单的视觉图像,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漂亮的效果图。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有世界一流的建筑画,却没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师,中国没有像样的建筑理论书籍,却成就了一个“水晶石”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设计构思并非是“拍脑袋”式的灵光乍现,而是来自对设计本身的理性判断和专业经验。作为一个建筑师抑或准建筑师,设计师抑或准设计师,我们需要明白,这不是一个可以独善其身的职业!那到底是创造性的设计,还是创伤性的破坏?这所有的一切如何能叫我们在下笔之前不诚惶诚恐?
  
;  关键词:旅游规划 建国慧景 旅游规划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