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樁

  黑狗兄 2012-10-06

站樁

在學習太極拳套路之前,要先學習站樁。站樁是一個靜態的站立動作,我們要將全身的骨骼和肌肉精確地排列,以達成「鬆柔」的目標,為「走化」的練習做準備。在站樁的練習中,我們將體會到全身的重量分佈、平衡的掌握、肌肉的放鬆及協調,並且對支持身體的重要肌肉,做一點強化訓練。

一般在說明站樁時,會講到「鬆透」這個要領,不過羅子認為,「鬆透」這個要領並不是要 人放鬆所有的肌肉,因為只有「臥姿」才能不用任何肌肉的力量,人體的其他姿勢都需要骨骼和肌肉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然而「臥姿」嚴重限制身體的靈活度,不利 於「走化」,因此羅子將這個要領解釋成:
  1. 先將骨骼盡量排列成可以自我支撐的形狀。
  2. 肌肉只用於維持骨骼排列,與此無關的肌肉完全不用出力。
  3. 如果身體受到外力,肌肉也不用額外出力抵抗,只要鬆開再重新恢復原來的姿勢即可。
接著我們就來談談站樁的姿勢。

我們人體的重量支撐,從腳掌開始,順著小腿、大腿、骨盆、脊椎、最後到達頭骨,身體的 所有器官組織都連在這個骨架上,所以除了維持骨架用的肌肉外,其他肌肉都不用出力,自然地懸掛在骨架上即可,由於肌肉本身具有重量,因此放鬆後會覺得身體 十分沉重,像是背了幾十公斤的水袋。

【鬆腰】
腰椎是整個支撐架構中最脆弱的一環,它由五節脊椎骨構成,我們的人體僅用一根分節的腰 椎來支撐上半身所有的重量,沒有其他骨骼輔助。由於它自然向內凹陷,所以在彎曲處承受極大的剪力,十分容易受傷,太極拳大師認為應該要讓腰椎正直疊放,以 加強它的支撐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需將整個骨盆往前翻,使腰椎後退,以從凹陷變回正直,如此腰椎就可以建立更好的支撐力。腰椎正面並沒有肌肉附 著,我們利用背後的豎脊肌(Erector spinae)來調整腰椎的形狀,以抵消肋骨造成的壓力。

【拔背】
胸椎有十二節,呈現出向後突出的弧線,每一節兩旁都有肋骨往前延伸出來,因此重心偏向胸椎前方,會自然地產生往前傾倒的力量,我們也是利用豎脊肌(Erector spinae)來拉直胸椎,讓胸椎有更好的支撐力。

【頂勁】
頸椎有七節,也呈現出向內凹陷的線條,往上連接頭骨,在枕骨大孔處接合。頸椎在結構上無法完全拉到垂直,還好它只需要支撐頭部,負擔並不重,並且具有複雜強大的頸部肌肉群輔助,可以將肌肉張力和地心引力做平衡,使得合力與頸椎骨的方向一致。由於枕骨大孔偏向頭骨的後方,也容易造成低頭的力量,所以要利用後頸的頭半棘肌(Semispinalis capitis)來維持頭部的角度。

【尾閭正中】
為了將腰椎立直,所以骨盆向前翻起,使得尾椎骨尖端落在軀幹的正下方,這時因為來自腰椎的重力與來自髖關節的支撐力無法連成一直線,使得骨盆承受往前翻轉的力量,這時就要利用後腰的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來制衡。

【坐胯】
由於骨盆前翻,所以大腿骨無法保持垂直,為了要支持這個傾斜角度,我們要利用大腿背面的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半膜肌(Semimembranosus),這三條肌肉都起自坐骨,分別連到小腿上端的外側和內側,當它們出力時,坐骨會有像是坐在彈簧椅上的感覺。

【正膝】
膝關節的角度由大腿正面的股四頭肌(Quadriceps)決定,在站樁時,股四頭肌承受巨大的壓力,當然在經過鍛練以後,會讓腳步輕盈。練站時應該讓膝蓋與腳趾朝向相同的方向,不要造成膝關節的扭轉,否則會造成膝關節的傷害。

【足心塌地】
全身的重量最後會經過踝關節壓向腳掌,這時維持踝關節角度的肌肉主要是小腿肚的腓腸肌(Gastrocnemius), 透過強壯的阿奇里斯腱與腳跟骨相連。腳掌由跗骨、蹠骨與趾骨,透過許多複雜的韌帶結合在一起,這種構造便於適應各種地形,並且可以將體重分散到整個腳掌, 太極拳大師認為應該放鬆腳掌肌肉,讓腳掌自然攤開,只要依靠韌帶支撐體重即可,這時腳掌會變得較為扁平,足心凹會有向外展開的感覺,重量由腳掌平均分攤, 在腳趾根部關節處會因為槓桿作用而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只使用到橫膈膜(Thoracic diaphragm)的 呼吸方式,雖然羅子並不反對胸腔呼吸,不過在練習放鬆時使用越少肌肉越好。橫膈膜下降時吸氣,上升時呼氣,橫膈膜下降會讓腹壓提高,如果腹部肌肉能夠放鬆 的話,則腹部就會自然凸出,反之橫膈膜上升會讓腹部減壓,腹部自然還原。腹部壓力的變化,可以加強腹腔液體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進內臟的健康。

以上我們將站時的重點和必要肌肉分別列出來,幫助我們在練習時可以一項項檢查。除了被點名的肌肉外,其他肌肉應該完全放鬆,練習讓它們不要發出多餘的力量,以減少僵直的肌肉。

在練習站時也可以稍微晃動一下身體,感受重心的改變、肢體的位置、肌肉的鬆緊、內臟的晃動、體液的流動等各式各樣的感覺,這種種的感覺最後都會融入「聽勁」當中,用於分辨敵我、了知內外。

站樁(腰)

從本篇開始,我們將之前的【站樁】分幾次講解,希望能用最簡單、最直覺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今天就讓我們揭曉謎底,絲柔小姐的特異功能就是「晶透肌膚」,讓大家可以直接看到身體的輪廓和骨骼的位置,各位就可以照著畫面所示,在自己身上摸摸找找,以調整自己的姿勢。

在整個「站樁」動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腰部了,因為腰椎獨自支撐上半身,並沒有任何輔助的骨頭幫忙,然而又因為它分成一節一節的,所以一不小心受到橫向的力,就會受傷了。


以一般的站姿來看,腰脊呈現向前突出的形狀:

注意一下圈起來的地方,會發現在這兩個關節處,其關節面是傾斜的。我們在堆積木時都知道,斜著堆的柱子很容易倒,這個道理在我們身上也一樣,這裡的關節很容易錯開受傷,尤其是女性朋友,因為臀部比較翹,或是因為懷孕負重,這個問題往往更加嚴重。

太極拳主張脊椎骨要一節節直直地堆好,避免被自己的體重壓傷,所以才出現「鬆腰」和「尾閭正中」的要求,就像下面影片的動作:
  1. 尾閭正中:因為腰椎受到骨盆角度的限制,所以要先將骨盆前翻,讓臀部從後翹轉向下方。
  2. 高馬步:因為大腿骨其實不能彎到骨盆後面,所以要稍微下蹲一些,變成一點半蹲的姿勢。
  3. 鬆腰:這時讓腰椎向後退,就可以讓腰椎變成垂直,如影片最後所示。
照理說,我們為了維護腰椎的健康,應該要經常保持腰椎正直的樣子,不過,這個姿勢與現代的美姿美儀的看法不同,平時不太容易做到,但羅子還是建議每天練練站樁,然後活動活動腰部,以釋放一天下來累積在腰部的壓力,長保腰部的鬆軟靈活。
請參考:【站椿】【脊椎保健】

站樁(背)

在談完腰部和腿部之後,站樁最重要的支撐架構就建立完成了,接著我們把這個支撐力往上延伸。

在腰椎以上,側面長出肋骨的脊椎骨稱作胸椎,如圖紅圈處:


這一段脊椎骨受到肋骨框架的限制,所以並不十分靈活,不過仍然能做一些屈伸的動作。在太極拳中提到的「拔背」口訣,就是指脊椎骨應該挺拔,不要彎曲,不過胸椎因為活動範圍受到了限制,沒辦法完全豎直,所以我們只要盡量拉直就好,看起來大概像這樣,還是有一點點曲度的:
不要為了完全拉直脊椎,而讓背部的肌肉太出力,出力而僵硬的體態有違太極拳的原則。

接著我們在太極拳中提到的「沉肩」和「含胸」兩個口訣,主要談到的都是肩胛骨的動作:

很抱歉因為3D模型的不完善,造成肩胛骨有伸縮的感覺,不過希望各位只要理解動作的原則就好。

所謂的「沉肩」,就是放鬆肩胛骨周遭的肌肉,讓它被重力拉到最低點即可,不要用額外的肌力將它往下壓。我們可以把肩膀上下動一動,然後放在最低點就可以了。

至 於「含胸」,談到的是肩胛骨前後向的運動。我們打太極拳時,並不要求「挺胸」,挺胸是肩胛骨向後張開的姿態,會讓肩膀沒有再向後運動的空間,因而使走化不 流暢。打太極拳時讓肩胛骨稍微向前,有一點點包住胸口的感覺,讓肩膀有向後走化的餘地;而發勁時也能讓脊椎骨的彈力,直接通過肩胛骨本體傳到身前。


站樁(腿)

上半身的體重會全部集中到骨盆,然後傳給雙腿。雙腿是最重要的運動器官,能夠輕易地推動整個身體,為了讓走路和跑步更有效率,因此在腿部有一些特別的設計。

首先我們來看看腿部的結構和活動範圍:


大腿上端鼠蹊部的關節是「髖關節」,屬於球形關節,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可以做前 後左右擺動和開合的動作。「膝關節」是一個非常堅固的關節,有複雜的靭帶結構做聯繫,但是缺點是自由度不高,只能做往後彎曲的動作,其他方向是鎖死的(如 果彎成就受傷了)。腳踝也算是一個比較靈活的關節,雖然輻度不大,不過可以往各個方向彎曲。腳踝在設計上可以做各方向的運動,但在前後方向有特化的現象, 前方有腳掌、後方有腳跟骨,再加上強大的腳跟腱(阿奇里斯腱),使得前後向有很高的靈活度和力量,相比起來,左右側就比較弱,尤其腳踝外側更是容易扭傷的 位置。

在站樁時,就是要善用髖關節的靈活度,以及膝、踝關節前後向的強度,我們先以雙腳樁為例:

從正面來看,我們為了避免膝、踝關節的側向扭曲,所以應該把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腳尖排成一直線(嚴格來講是「四點共面」),兩腳都是如此,所以重心位於兩腳之間。從側面看來是這個樣子:

由於站樁時骨盆前翻的關係,所以大腿骨得要朝前,膝、踝關節都呈現微彎的樣子,因為腿部結構對於前後向的強度特別高,所以這個姿勢應該不致於為腿部帶來太大的負擔。

以太極拳的應用來說,單腳樁是更為實用的姿勢,因為將體重集中在一隻腳上,另一隻腳才能自由移動。但是我們先看看以下的錯誤圖片:

為了讓左腳承擔所有的體重,所以將身體左移到左腳上,可是這時腿部的支撐線就變成斜的,造成膝、踝關節側面的壓力,很容易受傷。因此事實上我們在站單腳樁時,會將承重腿外轉約45度,從正面和側面看來是這個樣子的:

看起來好像違反之前的規則了,不過如果把照片轉到一個特定角度再來看看:
這條直線就又跑出來了!所以請記得,要做到正確的單腳樁,就一定要「開胯」,也就是利用髖關節的高自由度調整腿部支撐線的角度,把髖關節略為外開,才能保護腿部關節,並且充份利用腿部前後向的強度。在此羅子附上一個轉一圈的動畫給大家參考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