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尼韦尔(Sunnyvale)是美国加州的一座城市,也是硅谷的主要城市之一。这里云集了许多高科技企业,从目前来说,最为著名的当属雅虎总部。苹果公司新的总部已于去年在这里破土动工,约二、三年后可以入住。
比起苹果原来总部所在地库珀第诺市(CUPERTINO),我感觉,森尼韦尔没有那么大气、漂亮,相对比较朴素。一层楼的别墅也很普遍,体现了美国人喜欢住平房的习惯。从房屋、道路、花圃……可看出各社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也比较明显。由于历史久远,五、六层楼高的参天大树格外多,小松鼠拖着灰色的大尾巴,在树上自由自在地蹦下窜上的,也是这里的一景。人们非常喜欢种果树:别墅的房前屋后,各种果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柠檬、柑桔、柿子……熟透了的果子常常掉得一地,不由让我想起那句诗词“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推着宝宝外出时,常常会摘上两个,让宝宝在大草坪上玩耍。
这里小学的体育场地大多会与社区的公园连在一起,中间仅用半人高的矮墙部分地围着。在校门口,学校会有公示牌:在早晨与傍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市民开放。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着学校的规定。这里人种更杂,除了常见的美国人、中国人、印度人,还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大家各自说着自己的民族语言。
在小学或公园,各种肤色的人各自都带着两、三个小孩在儿童乐园玩耍,耳畔常常是“唧唧呱呱”的一片,好像鸟语一般。这样也好,反正谁也听不懂谁的,身处其中,仿佛语言障碍就不存在了,挺有趣的。从中也能强烈地感受到美国社会的多元化,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的大熔炉。
不过,一个外国人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美国生存并非易事,那什么样的人能在此生存呢?我感觉,主要是这样三种人:一、有钱一族——富人在哪里都可以生存——选择的权利尤其大,优美的自然环境当然是他们的首选;二、世界各国年轻的科技精英,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此获得一席之地。这两类人对美国社会的进步与推动,不言而喻;也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三、在美国从事体力劳动的,修理花圃、盖房屋、做清洁……如墨西哥人,中国早期的移民……做这些活儿,不需要太高的文化与科技水准,但又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
象硅谷别的城市一样,这里也有漂亮的社区中心,中心又划分为体育中心、儿童中心、成人中心、博物馆……有些特别的是,我在这里见到农业博物馆,是一个半露天的宣传栏,用图文展示了这里农业发展的历史:早期的农民是怎样在树上摘果实的;又是怎样装箱处理的……还有大片的农作物园;在田间,摆放着各类早年的美国农业机械:拖拉机、收割机、大车……我饶有兴趣地拍了下来。美国的历史虽然只有二百多年,但感觉美国人很重视自己的历史:总是将见证他们本地历史的实物、资料……珍藏在当地的各类博物馆中。
《闲聊》
每天带着宝宝,二、三个小时在外面转悠,在社区、公园、体育场、学校……总会遇到各色人种。这也是我接触美国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的窗口。一天,遇到一马来西亚的华侨,她正在为别人带小孩,每天从早上八点半至下午五点,每周五天,一月的工资是一千五百美元。
她告诉我,她有三个儿女,两个工作了,还有一个在上大学。“儿女都大了,你的生活负担也轻了。”“不过,我们住的是别墅,房贷还没有还清;儿女结婚时,我们也得花钱。”“孩子结婚,你们会给多少呢?”“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独立。在结婚时,孩子不会向我们要什么;虽然他们不要,但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根据传统习惯,还是要给点。几百、几千哪拿得出手,总得要一万美元以上。”听她这么说,我不由得非常感慨,“在这些方面,中国人无论生活在哪里,负担总是比较重。除去结婚,就是从小的培养费用也不低:中国人大多会从小就送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中文、数学……学一些对将来读大学比较实用的课程。而美国人在这方面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会让小孩去学足球、棒球、橄榄球……所以美国人的孩子勇敢、大胆、独立、活泼,身体也结结实实的。”她点点头,“是啊!在孩子的培养教育方面,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总是千方百计,不惜代价地去培养;而美国人大多依着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地发展:喜欢读书的,将来就去上大学;不喜欢读书的,上完高中就早点去做工。”
凭我的直觉,在美国硅谷生活的印度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非常有钱:他们住大别墅;衣着漂亮;还穿金戴银,手上、身上常常是亮晃晃的。因印度的软件业比较发达,其中不少人是这方面年轻的科技精英。
在公园里,见一皮肤黝黑的印度老年妇女推着宝宝一圈圈地快走。然后,来到儿童乐园晃动的摇篮前,将宝宝放进去。这时,正好我也将宝宝放了进去——让他们自己玩。我与她坐在同一张木凳上,互相笑笑,大家都心领神会:虽是人种不同,却是做着同样的事——带孙子。她问我,“有几个孩子?”我说,“一个。”她告诉我她有七个孩子:印度不计划生育,自然人口多。又问我做什么工作,我具体地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也反问她,她笑着指指摇篮中的宝宝——这就是她的工作——原来是一个家庭妇女。印度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印度人精通英文,这并不稀奇。但印度人的英语总是带着浓厚的印度腔调,没有我们中国人说得那么清晰。但她们能说,即便是家庭妇女也没有语言上的障碍。虽然我的英语口语水平有限,但见她谈兴很浓,也就边比划着,边闲聊着——就当是在练习口语。
我问,“来美国多久了?”“一年。”我知道,印度人、台湾人来美国的签证都比我们宽松,他们一下子可以签证五年,而我们中国人只能一年。又问,“你喜欢美国吗?”这些简单句,我能脱口而出。没想到,她竟然直截了当地说了一声,“NO!”这个回答,让我颇感意外:一个印度人,从那么脏乱差、人口极度膨胀的地方来到自然环境如此优美、地广人稀的美国,简直就是从地狱一下子来到了天堂呀。然而,她却毫不掩饰地说,不喜欢!她所以不喜欢的原因,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人要离开自己熟悉而依恋的故乡,生活在陌生的地方,是有很多难处的。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要说喜欢生活在异国他乡,真是非常难!后来,她反过来问我时,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比较含蓄地说,“这里非常漂亮!”
一天在公园里,见一身材苗条、面庞清秀的年轻女子带着两岁的一个小女孩,我问,“谁带的?”“我自己带的。”你妈妈呢?”“我妈妈是台湾人,不懂英语,不愿意来。”“那你婆婆呢?”“我婆婆是美国人,美国人是不带小孩的。”由于美国人口少,凡涉及到人工的都很贵:在硅谷,一个小孩请人带或送幼儿园,一月起码也得一千多美元,两个就两、三千美元,而且这是税后的。如果自己挣得钱有限,还不如辞职回家带小孩。美国人大多是独立的,等孩子大了,再出去工作或者就一辈子做家庭妇女。
在美国,最多见的是中国老人带小孩,其次是印度人、日本人。但美国老人带孙辈的,极少见——西方人相对比较独立。以上仅是我在美国的点滴见闻。其实,中国国内老人带孙辈也非常普遍,不但出力、出钱,有的还是全天候的承包。
我常常在思索:西方人与我们中国人,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与理念上,哪一个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人性?
一层楼的别墅也很普遍,体现了美国人喜欢住平房的习惯
街头自动的报摊,其中不少是免费的
农业博物馆中的拖拉机、大车
街头的旅馆
社区中心
体育场
二手车市场上,尼桑车的年代与价钱
在美国,开汽车的费用比中国便宜很多:车便宜,汽油也便宜(三个多美元一加仑),几乎不要过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