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么庸俗 要么孤独

 休閑 2012-10-09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溶于万物之中,拥有就在心身,并可以说出这样话的人: 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

        因此,〝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之人的这句话值得反复回味。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惑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的错误方法获取幸福,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欺壓和哄骗。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是自由的。
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跟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的损失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大致上来说,只能与自己一个人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受教育;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的感觉和宁静是在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是在孤身独处 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和〝物求欲平和〞的人才能达到。

        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充足的感觉使然;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会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

        相比之下,由于欠缺内心富有,平庸的人才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面对孤独来得更加容易。此外,在这世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缺乏价值。

        每一个有价值的、出类拔萃的人都宁愿归隐——这就是上述事实的证明和结果。

        对于一个有感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少与他人接触。因为在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不与其同类打交道的,那么;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情感才能孕育出;尊贵的气质对孤独的喜爱。

        相比之下,一个人的高贵本性;正好反映在无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宁愿孤独一人,而无意与他人为伴。然后,随着岁月的增加,会得出这样的见解: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这话说出来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安吉奴斯〞尽管他有着基督徒的爱意和温柔;还是不得不这样说:孤独是困苦的; 但是、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漠然,生活在世俗男女当中,却又不曾真正地属于这些世俗人。从早年起就已经感觉到明显地与他人有别,但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与大众本来就有精神上的分离,现在,刻意再辅之以身体上的分离;任何人都不可以靠近,除非这些人并不属于泛泛的平庸之辈,孤独是精神卓越之士的注定命运:对这一命运有时会嘘唏不 已,但是总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地选择了孤独。

        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对社交的热衷程度成反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哲学上的目的论发挥了作用。一个人越年轻, 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正如〝贺拉斯〞所说的: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无瑕,印度的一句谚语说:没有不带茎柄的莲花,一个真正有内在价值的人;肯定会发现孤身的生活比起与他人在一起更加轻松容易。

        但是,在孤独生活的诸多不便当中,一个不好之处却并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如持续呆在室内会使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影响变得相当敏感,一小阵冷风就会引致身体生病;同样,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

        相比之下,一个在熙攘、繁忙当中生活的人却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出于有理 由对别人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要懂得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

         对于别人的看法,应锻炼出一副〝喜怒不行于色〞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太过靠近火堆;在灼伤自己以后,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这是偏执和愚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