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全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

 yu175 2012-10-09

尹金来同志

在全省人事系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

 

(2009年4月23)

 

尊敬的卞主任、朱主任、刘主任,尊敬的老大哥市的各位局长、处长,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全省人才开发一线的各位同仁相聚盐城,探讨交流推进我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盐城市人事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同行,我们在省内各种会议经常见面,不少都是老朋友,但我到人事局工作以来,大家汇聚在盐城还是第一次。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盐城的基本情况。

盐城是一座因盐得名的城市,1983年实行地改市,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目前,盐城下辖东台、大丰2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市区下设盐都、亭湖、盐城经济开发区3个区。全市总人口810万人,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土地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省辖市。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是2000年的2.9倍,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七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16.1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在连续三年实现倍增的基础上,去年已接近10亿美元,总量列苏北第一;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1.7 亿美元,增长53%,增幅列全省第二。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62元、6790元,均居苏北前列。

盐城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淮涂、最多的宜港岸线、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最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等独特的沿海开发优势和后发优势。随着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苏通大桥相继开通,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大丰港两个一类口岸相继建成,盐城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盐城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腾飞期,市委、市政府正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以汽车、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沿海新型产业的发展基地。重点建设四大基地,即全国最大的现代农业基地,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基地,江苏快速增长的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特色鲜明、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生态旅游基地。

盐城是个城市特色鲜明的城市,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用“红、白、绿”三色来形容:“红色”指红色文化,盐城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白色”指海盐文化,盐城因盐得名,有悠久的制盐历史,是中国海盐文化的发祥地;“绿色”指水绿盐城和湿地之都,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滩涂湿地资源,盐城是百河之城、省园林城市,建有糜鹿自然保护区和珍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才是实现一个地区跨越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走人才兴市、人才强市之路,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形式,主动开展了一系列人才服务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市已连续五年由政府组团赴国内外招聘人才。每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近百场次,已连续3年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超万人,市、县两级基本建立了人才储备机制,与国内百所高校开展人才合作,人才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近两年,我市在省人事厅的直接指导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资助项目、“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去年,我局共有9个项目获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10个项目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资助,为企业争取人才项目资金总额首次超过1000万元,达1132万元。通过这些资金,我们共为汽车、纺织、机械、医药化工和环保等多个骨干企业引进博士27名,研究生36名,紧缺专业本科生63名,真正使省人才资金在我市的效应发挥到了最大化。

在人才载体建设方面,近几年,我市依托动力机械、汽车制造、通信电缆和生物制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8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个,为全市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近500多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在优化人才环境方面,我市大力推行“人才工作项目化”,提升人才服务发展效能。2008年,我市的人才工作按照创新方式、务实推进,优先满足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急需人才的思路,全面推行人才工作项目化、项目服务责任化,全年围绕人才兴工、人才引进、人才就业创业、人才开发、人才合作、人才服务六个方面,排出了十大产业集群人才支撑、沿海开发人才储备、重点镇百户企业人才培养、政府组团招聘、特色专场招聘、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接轨上海人才合作、人才服务品牌创建等20项重点项目,做到人才工作推进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责任人、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的人才项目责任制,确保了全年20项重点项目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事部门只有服务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来谋划、推进和落实,才能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有所作为。今年,面对空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事局长座谈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全力服务“保增长、促发展”目标作为人才人事编制工作的根本任务,时时刻刻聚焦发展、竭尽全力服务发展、设身处地投身发展,强势推进“六抓六促”,努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有作为、争贡献、创一流。一是抓人才、促调整,为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把加快人才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人才工作项目化”,大力实施“十大特色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百名海外人才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资助项目申报”、“人才工作示范基地争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引进”等人才开发重点项目,实现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调整人才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人才增长点与培育经济增长点相统一。二是抓改革、促开放,为发展释放更多的活力。进一步深入实施公务员法,深入推进目标任务绩效考核;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努力为发展释放更多的活力。三是抓服务、促提高,为发展构建更优的机制。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制度,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提供更优的机构编制保障。四是抓就业、促民生,为发展凝聚更大的力量。千方百计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加强人才服务公益化建设,努力构建阳光人事、民本人事。五是抓稳定、促和谐,为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稳妥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及稳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尽最大可能减少不稳定隐患。六是抓作风、促效能,为发展提供更实的服务。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部门服务职能化,继续开展“三服务”活动,努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特别是省人事厅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需要各兄弟市经常来我市传经送宝。我们恳请各位经常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推动人才人事编制事业再登新台阶,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