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山学经之十:小肠经

 昵称804252 2012-10-10

小肠19穴   多血少气

一、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二、本人编制的记忆

太阳经常责前后,骨痒痒,知小孩坚贞。

老叔中风,员外中疮,天容犬闹宫。

对照:太阳经小肠,(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三、流注线:

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1.从手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2.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3.其支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眦也。

四、主治: 
  本经:手太阳小肠经,表里经:手少阴心经;同名经:足太阳膀胱经; 别通经:足太阴脾经 主治肠道、头面五官、所过。如: 
1.小腹痛、胀,痛引腰背,泄泻或便闭不通(便秘不一定是肛门原因,痔疮、脱肛才是). 
2.咽、腮、耳、目、项。(无齿、鼻)。手太阳经筋将耳都包围了,治耳鸣。 
3.经脉所过处痛、疼、麻木、厥冷。如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 
液,人身体液,水谷化生,浊而稠厚,流动性小,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和眼、目、口、鼻等,起濡养作用。手太阳小肠经主液所生病。 
五、穴位介绍  
  少泽:小指外。井穴(金)。 
1.    井穴开窍,为急救穴之一。另妇人的乳头也是一窍??治乳痛肿,乳汁不通。(脾经) 
2.    井主心下满,又同心经表里,治心烦胸闷 
3.    本经所过,如喉痹,舌强,鼻衄,目闭,项急,头痛。 
前谷:五趾节前下。荥穴(水)。主治同井。 
后溪:感情线下。俞穴(木),通督脉。有宁心安神,清热利湿的作用。 
1.    通督脉,如项椎病,落枕,肩痛,腰痛,恐惧忧虑。 
2.    与心经表里,治神志,如癔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 
3.    火木穴,去热去湿,治小便赤涩,黄疸,流感。 
4.    所过,如井穴。 
腕骨:腕前,原穴。有强化本府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肝胆等。 
阳谷:腕上,经穴(火)。火中真火。去火能力强。如牙痛,耳病,发狂。 
养老:上1,转手踝空藏,郄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上5寸,络穴。支出来了,有别于正常的皮肤,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肘内侧,肘尖开5分,合穴(土)。屈肘手向头取穴,以手按之,可麻至手指。火生土,强脾,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 
肩贞:后背腋后纹上方一横指。 
天宗:平神道,旁开6雨,在下部肩胛骨的中点处。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天容,耳垂下,稍平下颌角。有美容作用。 

听宫:耳屏前,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