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川遗址行:断读“人定胜天”

 冬天的虎丘 2012-10-12

人胜不了天,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5月12日,一万多鲜活的生命,尤其包括一千多学生娃们,转瞬之间化为泥土,昔日的家园,而今的墓地,着实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敬畏大自然吧,在自然面前,人永远只是漂浮于世的尘埃。

    人的生存依靠自然,不可能脱离自然。人定胜天,就是人们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断读,应该是“人定/胜天。即便是皇帝也只敢称自己为“天子”,没有要凌驾于老天爷之上的胆量。人定胜天,其本意是人定兮胜天,不是人兮定胜天。

    虽以过去四年有余,那时的很多场景,如今在北川老城,仍然历历在目。那个大山环抱中曾经美丽的家园,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一座空城,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亡在这里人们的墓地。没有了喧嚣,没有了噪杂,没有了笑声,没有了争执,留下的只有在这片废墟下安静的生灵。逝者远去,生者坚强,血浓于水,相互守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子在北川曰:逝者如斯夫。老县城的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那一刻,山崩地裂,江河呜咽。自然界人世间,无一不是逝者,一经流去,不会再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片长满了青草的平地,这就是5·12地震的“万人墓”,整个县城在地震中遇难的一万多人都集中在这里。坑前,摆放着到访者敬献的一束束鲜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那是怎样的一座殇城啊。就在顷刻间,一座有着独特风情、秀美雅致、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城,一下子被完全摧毁,夷为平地,成为惨不忍睹触目心惊的废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再往前走,看到的就是断壁残垣,有歪了一半的楼用柱子支撑着,有塌成叠状的石材,有只剩下屋顶或是没有了楼下几层的残骸,有的楼被只剩下一半,门都没有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每栋楼前立了一幅照片,显示地震前的原貌、建筑的名称,员工数字以及逝去的人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面对自然的灾难,我们有的只有敬畏和珍惜。想着这些建筑中很多的人永远的埋在了地下,我们放轻了脚步,愿逝者安息!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北川中学所在,雨仍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透过围住北川中学遗址的铁丝网,断壁残垣的废墟内,满目疮痍,一束束枯萎的黄白色菊花和残留散落的香蜡、纸钱,似要唤醒废墟下永久沉睡的孩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里是最叫人心疼的地方:北川中学遗址,这片绿草下,安歇了近万的生灵。北川中学在此次浩劫中被山体淹没,留下的只有一杆红旗和一副篮球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剩下的只有那些残垣断壁、瓦砾钢筋和时而飘散过来的阵阵气味。露着半个篮球架的那里是北川中学的校区,遗址大门西南侧的那个地方是北川中学。   

 从山头倾泻而下的巨大山石堆积如山,无数的断壁残垣此起彼伏。只有一杆依旧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顽强地证明,这里也曾有过生命的跃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县城里有很多亲人来拜祭的痕迹,尤其在北川中学拜祭的父母留下了一些横幅,上面的话语让我感到难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北川中学完全被埋在碎石之下,新校区只有半个篮球架在寒冷的风雨中向到访者诉说着那场空前的灾难。看见那堵墙了吗?裸露的墙壁上还有主人的奖状。人全不在了。5·12地震那天,两万多人的县城,有一万多人顷刻间走到了另一个世界;全县的机关干部半数遇难;两处中学也只有两个班上体育课的学生幸免。

     这里,就是给国人带来无数伤痛记忆的老北川县城。4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顷刻间撕裂龙门山脉,将北川县城彻底摧毁,1.5万同胞不幸罹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街边倒塌的建筑都被木栅栏围了起来,为的是告诫生者不要惊扰逝者的亡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北川老县城,一切都还保持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的原样。楼房被扯成了不同程度的碎片,东倒西歪,让人恍惚以为那只是积木。很多现在看起来只有三四层的楼房,其实原本有七八层,下面几层都被泥石流掩埋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穿行在地震废墟中清理出来的通道上,凝望着残破的老县城,注视着“2008”、“5·12”、“14∶28”这几个令人刻骨铭心的红色数字,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极其沉重。在老县城的废墟瓦砾之上,鲜花、香烛、花圈等祭品,随处可见,祭奠的鞭炮声不时响起。许多人驻足在昔日亲友罹难之地,低头沉默不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放眼望去,只有街道远处,三三两两出现的缅怀者的身影,告诉我们这是在人间。偶尔遇见的环卫工人身穿的黄色工作服,是唯一可以看见的一抹亮色。鞋子踏在马路上,尽管很小心,但脚步声还是清晰可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时光在指间悄然流逝,悲伤依然深埋在心中。4年后,北川另建新县城,老县城则成为国家级地震遗址博物馆,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纪念逝者,警示后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默默无语的万人坑墓到天真活泼的孩子,这巨大的反差里,有谁能不感到活着真好呢?在能够享受生命面前,一切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享受生命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这些祭奠现场和所有的重要遗址旁,都有武警官兵巡逻执勤的身影。他们巡逻一天下来,每人要走50多里路。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官兵们每天都要忍受工作中的枯燥和寂寞,有时还要面对一些误解、诘难,官兵们却没有怨言。

   听介绍说,全县城2.2万人遇难了1.5万人......整个老县城走路观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虽然已经过去四年但是你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地震的破坏力和对这里致命的打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座小城位于群山之间的河谷,登上山腰就能俯视整个县城。站在高处,屏住呼吸,生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整个县城犹如竹篮中摆放凌乱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地震和山体滑坡吞噬了众多高楼和街道,连屋角也被掩埋,时隔四年多依然惨不忍睹……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联社大厦,是当地最高的建筑,遇难的员工也最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位叫王大庆的,墓地就在这片废墟之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沿着湿滑的山路攀行,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往日最繁华的县城中心。近距离地感受这个遭受重创小城微弱的呼吸,顿生伤感。昔日人头攒动的街道和繁华的商城在地震中被无情地湮没,宽阔的桥梁被生硬地撕裂……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县委、县政府不仅仅是人去楼空,而是已没有办公楼的影子,只有熟悉它的人通过从瓦砾中探出头的一个楼角才能辨别它的位置。 

     才发现原来北川县城就包围在三座大山脚下的中间位置,一条江水从中流过。车开到高处,下车看县城的原貌:东倒西歪的楼房无声地簇拥在大山的怀抱中,灰黑的画面、静寂的风声,一旁有图片,地震前山青水秀,很美,地震后再加上泥石流的冲击,一片废墟。 


    冒雨沿着“之”字形的盘山公路上行,到了一个倒拐处,人流脚步渐缓,这里就是被称为“望乡台”的地方。望乡台上,由当地居民搭建的祭台达十多处,“沉痛悼念‘5.12’遇难同胞”的石碑、“向遇难者祈福”的牌子随处可见。一些以卖地震纪实图片、光盘、祭品、香烛的摊户,用微型DVD反复播放着地震时的抢险实况,声音凄厉、嘈杂,让人不忍卒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那里有些山塌了一半,河流、道路中断,堰塞湖、落石、滑坡、倒塌的房屋,都能看到,俯看北川县城。看看北川中学废墟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在望乡台上,为逝去的北川乡亲上炷香。 

    透过蒙蒙雨雾,极目远望,经过大地震和泥石流袭击后的北川老县城依稀可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北川新县城规划得很好,是一座花园式的美丽小城,很美,但是有不寻常的安静,街道上行人和车辆都很稀少,没有任何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楼房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和腊肉,告诉你这里其实住满了人。

北川遗址行:断读鈥溔硕ㄊぬ焘

    天空中飘起了霏霏细雨。透过朦胧的车窗玻璃,一栋栋新建的装饰着羌族羊头图腾画案的农居晃过眼帘。一片开阔地上,蓝顶白墙的板房区整齐地排列,不时有人进出,隐约有歌声传来,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而富有生机。过擂鼓镇,只见山寨60多栋极具羌族特色的碉楼拔地而起,已成为北川灾后重建的一颗明珠。

    老北川所见的一幕幕情景还在脑海里频频闪现,挥之不去。尤其是断壁上褪色破碎的奖状、只露楼角的县委政府大楼,扭曲的桥梁、掩埋的商厦,不时地定格在大脑里。

    通过到地震遗址去凭吊去参观,重要的是激发一种爱国热情,一种感恩的情感,激发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灾区,这是有必要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震,包括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以及灾难所形成的遗址以及地震所形成的抗震救灾的新文化,把它变成一种资源去促进一个地方的发展。

    地震遗址的保护,还是要人文思想,就是要尊重人,尊重死难者,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底线,如果没有了这个底线,那这个商业化就没有意义了。

    回望北川,生命的困局。那些飘荡在老城上空的悲恸及延绵起伏的山峦,像在告诉光临这里的每一个人,请你静静地来,悄悄地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