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工业企业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及产品更新换代是以先进的高质量模具的制造和更新为前提的。模具是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模具制造企业年销售额的1/3以上用于采购物料,采购必须满足生产需求;随着市场要求的提高各种新技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对采购管理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所谈的“采购”主要针对生产物料(Bill of Material)的采购。 2. 采购管理概述 采购是企业获利的最佳源泉,它直接影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质量。采购搞好了能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使企业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和规模。 1) 采购的任务:保证企业的正常供应、提高原材料质量、控制减小采购成本、建立可靠的供应配套体系,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管理采购文件及信息等。 2) 模具企业采购物品分类 a. 按重要性及供应风险分类(模具采购除特殊情况外,以③④为多) ①战略物品:价值比例与产品要求高、难以确保供应的物品。 ②瓶劲物品:价值比例虽不高、但不易保障供应的物品。 ③集中采购物品:价值比例较高但很容易购得的物品。包括:钢材、化工、包装等原材料或标准产品等。 ④正常物品:其它价值低、有大量供应商的物品。如维修备件、标准件。 b. 按用途分类: ① 钢材(用于塑料模、冲压及挤压模、金属压铸模等)。 模具钢:3Cr2Mo(P20)、3Cr2NiMo、S48C、T8、T10、Cr12、Cr12MoV、3Cr2W8V、5CrNiMo等。 普通钢:45、30、20、15、Q235A等。 ② 标准件:模架、导向件、标准件;抽芯、成型、定位、卸料、支撑零件、浇注与顶出机构系统等。 ③ 其它:模具控温系统及配件、辅助配件、抛光及刀具配件,生产设备配件。 3) 采购策略:寻求适质、适量、适价的物料,做到适时、适地供应。根据企业物料需求及市场供求——寻求适量;选择正确采购方法——寻求适价;选择自制、外购、外协——寻找适质。 4) 采购工作基本步骤。 a. 确认需求:编制物料需求计划——MRP,明确物料名称、数量、交货期、质量、包运、服务、验收等。 b. 选择可靠的供应来源:从原来供应商中择优并通知其报价或公开招标。 c. 确定适当的价格: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寻求适当的价格。 d. 安排订单:下订单并签定规范的合同。 e. 订单跟催:督促供应商按期、按质、按量交货,严格验收入库。 f. 核对付款:验收合格后,供应商开具发票经采购部门核对无误,财务部门才能付款。 g. 不合格处理:如交货与合同不符或不合格,办理退货甚至索赔,并另行采购。 h. 终结与记录:合格付款与不合格退货,都要办理终结手续;建立采购档案,以备查阅。 5) 采购绩效考核。 a. 总体要求:适时、适量、适质、适价及适地——“5适”。 b. 具体控制指标:物料质量、采购成本、及时供应、售后服务、数量指标及采购效率等。 c. 人员评估:按工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责任、工作描述确定其层次与级别。 3. 供应商质量控制 应追求“适当的质量”——可满足买方使用目的的质量。劣质应剔除,但质量太好使成本太高,也不行。 (1) 供应商交货质量的管理包括3个方面: a.制订适当的交货质量的标准:销售部门决定,技术部门制订具体标准——明确并尽可能量化。 b.确保供应商的交货能满足该标准:采购部门协同质管部门执行。 ①选择能确保符合该标准的供应商,促使其充分了解该标准——质量预防Ⅰ。 ②验证该供应商的下线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质量预防Ⅱ。 ③实行过程监督,确保供应商生产符合买方要求的产品——过程控制。 c.要求供应商确实执行质量管理工作。 ① 要求供应商制订质管办法及责任部门,明确质管内容及重点,提出并实施保障质量的措施。 ② 供应商提供能证明符合买方要求的质量记录,配备必要的质量检验设备。 (2) 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要点。 a. 准备:明确质量标准,了解供应商制造能力,确认验收标准,要求供应商实篱质管制度。 b. 实施:定期检查供应商是否按规范施工,质管措施是否落实;检测试制品,派人抽查制品质量。 c. 考核:严格按标准验收,对于不合格的要求供应商改进,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4. 采购价格 据统计,企业降低5%的采购成本取得的经济效益,相当于降低40%的人力成本或降低10%的制造费用或增加20%的销售额所取得的效益;可见降低采购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事半功倍。 (1) 采购预算:采购部门为配合企业销售或生产计划,对所需求的物料的数量和成本所作的计划。但因市场变化,物料价格很难预测,采购预算不一定很准确。 (2) 采购成本:企业采购物料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物料、采购管理、存储三个成本。本文主要讨论物料成本。 a. 追求适当的成本:力求采购价格的公平合理,与供求、质量、交货与付款条件相称。 b. 价格审议:了解价格的形成,判断采购物品的价格是否公平合理,必要时作成本分析。 c. 成本分析:由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成本分析表,逐项审查、协商谈判、达成公平合理的价格。 d. 确保采购价格:①科学计算;②经验计算;③比较计算;④估计计算;⑤成本+利润等。 (3) 成本管理工作要点。 a. 准备:合格供应商评选、查询历史记录、分析价格因素,确定适当的采购需求。 b. 实施:三家以上供应商报价、制作底价、供应商成本分析表、报价分析及正确议价、协助供应商降低成本。 c. 考核:选价格适当供应商签合同、查核发票、价格差异分析、建立价格资料档案。 (4) 如何降低采购成本。 a.优化配套供应商体系,寻找更加供应商;通过招标采购、与其它单位合作集中采购、减少物品的规格品种进行大量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型合作关系等。 b. 改进提高现有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如改进其交货方式、质量,供应商早期参与开发、专项共同改进,降低包装运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开支等。 c. 运用采购技巧,通过成本分析及利用“折扣”(付款、数量、季节折扣等)优势等来降低成本。模具属单件小批量生产,优化采购和合理运用采购技巧对降低采购成本尤为重要。 (5)采购价格绩效的评判标准。 实际价格的差额;使用时市场价格和采购时价格的差额。 5 供应商交货控制 交货指企业需求的物料自供应商方以一定的方式,于要求的时间内、指定的地点转移至企业方。延迟或提早交货都将增加成本,应当避免。 (1) 交货时间确定:交货时间为采购开始到检验收料时间的总和,采购合同应注明。 适时、适量的交货,既可防止出现断料,有可降低库存、减少周转资金。 (2) 交货的管制重点。 a.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中需求物料明确详细,避免临时更改。 b. 寻求合格供应商,订货合同强调交货违约责任。加强管理,实施过程跟催制度,必要时派人驻厂督促。 c. 联系应急供应商 (3) 物料跟催:供应商常有延迟交货的情况产生,故订购后必须有跟催工作,才能保证按时交货。 跟催步骤: a. 利用物料跟催表:掌握供料状况,跟催对象明确,确保进料。 b. 运用管制卡:按交货日期顺序设置卡片栏,并分为逾期样和紧急栏;明确权责,逾期、紧急有专人跟催。 c. 设置物料跟催管制看板,清晰醒目。 6 付款方式 企业为了合理利用资金,特别是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物料的重要性、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等因素,以确定首先向谁付款,对于不能及时付款的物料,要充分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征得供应商的谅解和同意。 (1) 付款方式:模具采购多为分期付款:对供应商有延期罚款(违约金每天1%—2%)及质量保证金要求。 a. 预付款:签订正式合同后给付,其数额不超过总价30%。 b. 二期款:供应商货品运抵买方工厂后付30%。 c. 三期款:货品验收合格后2~3个月给付25~30%;余款10~15%(质量保证金)在验收合格后6个月内付清。 (2) 付款操作程序:①查询物料如库信息;②付款申请;③付款审批;④资金平衡;⑤向供应商付款。 以上付款方式仅作参考,操作时视具体情况而定。采购人员应当在能被供应商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本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付款方式。 7 供应商管理 模具工业已进入社会化协作生产阶段,企业与供应商由竞争对手发展到长期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如此能提高需求准确度、缩短供货周期、减少库存、减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开发速度、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 (1) 目标: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它能提供合适的质量、足够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准时交货、服务优良。 (2) 供应商信息来源:原有供应商、厂商名录、同行推荐、新闻媒体、专业刊物、展览会等。 (3) 供应商的评审。 a. 成立评审小组:包括采购、研发、工艺、生产、质量及财务等部门。 b. 评审项目:①产品层次:样品、来料质量;②工艺过程层次:质量可靠性;③质量保证体系层次;④公司层次:经营、财务、开发、制造等。其中①②为要求不高的供应商,③④为重要的供应商。 c. 合格供应商评定:供应商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召开评审会议、确定合格供应商。 d. 供应商的分类分级:按供应商专业程度高低分类,按其制造能力大小分级。 (4) 供应商管理。 a. 供应商的考评:对供应商作出月度考评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相应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实施改进。 ① 质量指标:批次合格率、抽检缺陷率、在线报废率、返工及退货率—35分。 ② 供应指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定单变更接受率—25分。 ③ 经济指标:价格水平、报价及时客观性、降低成本的积极性、降低分享、付款方式—20分。 ④ 服务指标:反应表现、合作态度、共同改进、售后服务等—20分。 ⑤ 考评结果处理:总分100分,按一年内统计:连续6个月>80分—正常,根据分数确定优良、合格供应商;连续3个月<80分—开除。 b. 供应商整合:精简供应商;周期短、样多量少、非标或复杂的产品物料集中于一家供应商。 c. 供应商管理:签订合作协议、实施质量指导、加强成本分析、同供应商建立资源共享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