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演习中的“盐湖城”号,注意主炮口全部转向舰艉方向。 20世纪30年代初摄制的“彭萨科拉”号照片,该级重巡洋舰高大的桅楼引人注目。 1943年3月26日的科曼多尔海战中正在施放烟雾的“盐湖城”号。 1948年11月即将被作为靶舰面被拖出普吉海峡的“彭萨科拉”号。 经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元老 ⊙ 彭萨科拉级是美国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它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对抗日本同时期的“条约型”级重巡洋舰,也是在建成时唯一在火力、装甲、速度等方面与日本重巡洋舰相当的舰艇。 ★ 总体情况 彭萨科拉级标准排水量9255吨,满载排水量11696吨,舰长178.3米,水线长173.7米,宽19.9米,满载吃水4.6米,人员编制612~653人,采用平直甲板船型,尖艏,巡洋舰型艉,首舷弧不明显,舰体修长,长宽比达到9。这都是为了提高航速而采取的措施,所以该级舰耐波性能不是很好。军舰动力为8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锅炉和4台帕森斯公司的蒸汽轮机,额定输出功率107000轴马力,4轴推进,最大航速32~32.7节,舰内载油3088吨,15节时续航力10100海里。 彭萨科拉级的甲板布置与老一代巡洋舰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沿甲板中线依次布置4座大型炮塔,以容纳首次在巡洋舰上使用的203毫米火炮,彭萨科拉级的舰桥比较高大,紧靠着舰桥的是一个雄伟的三角主桅,主桅顶端有了望台和射击指挥室。舰桥后部是2座烟囱,烟囱上有防止烟雾倒流上舰桥的防烟罩。2座烟囱中间的空间就是水上飞机甲板,布置了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和回收吊车,但没有机库。无线电室的位置紧靠2号烟囱,然后是三角后桅。在1942年12月的改造中,在主桅上增加了SC对空搜索雷达天线,后桅上半部分被截去,并在无线电室后增设一个简单的单后桅;在1945年的改造中,主桅上半部分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探照灯平台上的一个小指挥塔,无线电室和后桅被全部拆除,在它们的位置上设置了新的探照灯平台和后舰桥,探照灯平台后的桅杆也被加高加粗,并安装上SG对海搜索雷达。 上为1939年时的“彭萨科拉”号侧视图。下为1945年时的“彭萨科拉”号侧视图,对比上图注意大量的改装。 ★ 武器和防护 彭萨科拉级的主炮口径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上限——203毫米,又为了不超出条约规定的主炮最大数量(10门),并具有最强火力,其火炮配置独具特色,其A和Y炮塔为双联装,B和X炮塔为三联装(日本巡洋舰采用的是5门双联装炮塔的方式)。彭萨科拉的主炮塔重量接近300吨,火炮俯仰范围为-10°~+41°,填装仰角+5°,左右旋转范围各150°。 炮塔内安装55倍径203毫米火炮,火炮最大膛压2680公斤/平方厘米,单管射速3~4发/分钟,每门炮弹药储备150发。弹药为分装式,发射药包装药118公斤,弹头主要是穿甲弹和榴弹,其中穿甲弹初速为853米/秒,最大射程29.13公里,在24.1公里的距离对水平甲板的穿甲能力为76毫米,在17.8公里距离上对舷侧装甲的穿透能力为127毫米。 彭萨科拉级的副炮为当时美军制式单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该炮为敞开式炮塔,火炮仰角范围-15~+85°,旋转范围左右各150°;火炮身管长25倍口径,45°仰角时射程13.2公里,85°仰角时射高8,300米;弹药采用手工填装,射速为15~20发/分钟,每门炮储备了约200发的弹药;弹种包括高爆弹和空爆弹。彭萨科拉级的防空火力显然不能满足后来的作战需要,所以在改造中,在舰上各处总共增加了7门4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8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此外,彭萨科拉级的舰尾还有2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最大射程为13700米的Mk15型蒸汽动力鱼雷;军舰还携带2架侦察和校炮用的水上飞机,在增加了高射炮后,“彭萨科拉”号右舷的飞机弹射器被拆除,以减轻重量。 在海军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下,彭萨科拉级舰装甲防护是其最大弱点,其舷侧甲板带厚50.8~88.9毫米,甲板装甲厚25.4~50.8毫米,炮塔装甲厚25.4~58.4毫米,炮塔基座装甲厚36.8毫米,指挥塔装甲厚36.8毫米。这样的装甲能力比日本同时期建造的妙高级重巡洋舰有一定差距,也只能抵御远距离上发射的127毫米炮弹,更别说在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了。 ★ 简史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只建造了2艘:“彭萨科拉”号(CA24 Pensacola)于1926年10月27日在纽约海军船厂铺设龙骨,1929年4月25日建成下水,1930年2月6日加入美国大西洋舰队服役;“盐湖城”号(CA25 Salt Lake City)于1927年6月9日在卡姆登造船厂铺设龙骨,1929年1月23日率先建成下水,12月11日服役。 在1930年以前,轻装甲、安装203毫米主炮的战舰被定义为轻巡洋舰,所以此时的彭萨科拉级仍然是被称为轻巡洋舰,编号也是CL。但在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轻巡洋舰的定义得到了修改:轻装甲、装155毫米以下主炮的战舰才称为轻巡洋舰,条约还定义了重巡洋舰的标准:轻装甲,主炮在157毫米到203毫米的战舰。所以彭萨科拉级在1931年7月更名为重巡洋舰,并开始使用CA的编号。 1932年3月,“盐湖城”号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1935年1月,“彭萨科拉”号也被分配给了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7日,“彭萨科拉”正在执行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护航任务中,“盐湖城”号也在为“企业”号航母护航。两舰都幸运地躲过了珍珠港一劫。 1942年2月到3月,“彭萨科拉”号加入了“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TF.11特混舰队,开始了对日本的反击作战,成功地奇袭了新几内亚岛上的莱城和萨拉摩阿。“盐湖城”号则在此期间加入“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袭击了马绍尔群岛的日本水上飞机基地和马库斯岛。4月,“盐湖城”号加入“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TF.11舰队,完成了用B-25轰炸机轰炸东京的特别任务。 5月底,“彭萨科拉”在“企业”号航空母舰的TF.17舰队中参加了中途岛大战。此时的“盐湖城”号作为后备队在中途岛附近待机,没有能直接参加战斗。 10月和11月,“彭萨科拉”号和“盐湖城”号还参加了圣克鲁斯之战和关岛之战。11月30日夜间,“彭萨科拉”号等舰在塔萨法隆格海战中,左舷命中一枚鱼雷,机舱进水,主炮失去动力,舰上多处燃起大火,舰上有125名官兵牺牲,68人受伤。 “盐湖城”号的运气比姊妹舰好得多。10月初,“盐湖城”等舰在希望海角拦截日本向瓜岛运送补给的舰队。日本“古鹰”号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在炮战中沉没,另两艘重巡洋舰受伤,美方一艘驱逐舰沉没,一艘巡洋舰受重伤,“盐湖城”号中3弹,中度受损。1943年3月底,维修后的“盐湖城”号在阿留申群岛拦截日本运输护卫舰队的战斗中受重伤。 1943年11月后,两舰一直在西太平洋群岛间,并参加了对威克岛、马库斯岛、台湾、菲律宾、硫磺岛、日本冲绳和本洲岛的攻击行动。在轰击硫磺岛时,“彭萨科拉”号被日军海岸炮命中6弹,造成17人阵亡,119人受伤。在冲绳附近,它又险遭潜艇暗算——鱼雷从舰身5米外掠过。 战后,老旧的彭萨科拉级舰在比基尼环礁被作为原子弹试验靶舰。1946年8月26日,“彭萨科拉”号正式从海军退役,三天后,“盐湖城”号也正式退役。1948年5月25日,获得过11枚勋章“盐湖城”号沉没在加利福尼亚南方海域,1948年11月10日,拥有13枚勋章荣誉的“彭萨科拉”号也作为靶船沉于海中。这2艘遍历了太平洋战事且功勋卓著的战舰从此在深海中安息了。□ 本刊特约撰述 王 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