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锋/文 徐冰/图
5月20日,《劲周刊》推出“邕城兴起皮划艇”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水上运动的兴趣和关注。其实,除了皮划艇,还有一项水上运动已经在广西默默开展了30多年。那就是专业的帆板运动。近日,记者走近这群“海上的精灵,浪尖的舞者”,看到了这支帆板队训练时的炫酷情景,也了解到他们三十载的坎坷经历
1 帆影映海面
风景美如画
6月1日上午,东兴市金滩风景区。漫步在细腻的金色沙滩上,碧蓝的海水挟着朵朵白色小浪花从游人脚下掠过。虽然夏日的阳光稍嫌火辣,但面朝大海回归自然的感觉,总是令人惬意。
远方两公里的海面上,更是一番动人情景。迎着起伏汹涌的浪尖,几条色彩斑斓的帆板如精灵一般,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溅起朵朵浪花。帆影时远时近,忽隐忽现。与往来穿梭的渔船交相辉映。整个景象仿佛一幅流动的油画,令人神往。
面对此情此景,游人们不由感叹:“景色真美!”“帆板运动挺炫挺酷的嘛!”
这些炫酷玩家,是广西帆板运动队的队员们。
17岁的陈梅建来自防城港市,之前练的是田径。2010年10月,在被教练选入广西帆板队之前,她甚至不知帆板为何物。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入队后,陈梅建第一次上帆板,发现自己连拉帆的动作都很难完成,一拉帆,帆就掉。好不容易拉起帆后,帆板却漂不起来,这让她心里更是一阵抓狂。不过,在苦练一个多星期后,她就学会拉帆和起跑等技术。入队一年半后,她已经能在海浪中往来穿梭。
说得通俗一些,帆板运动就是“见风使舵”。不过,这项运动涉及到风向、风力、水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学问,非常考验一个人瞬间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可以这么说,帆板运动技术里涉及的各种因素,至今科学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广西帆板队的缔造者、业已退休的“一代宗师”劳宪彬如是说。
“当你学会驾驭帆板,在海面上跑起来时,那种感觉真是非常爽的!”陈梅建说。
2 坎坷三十载
几多曲折路
帆板起源于美国。为了掌握这项舶来的“贵族运动”并取得好成绩,广西帆板队走过了坎坷的三十年,个中的滋味,数劳宪彬和他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体会最深。
据劳宪彬回忆,1980年时,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教练看到一张帆板图片,后来照葫芦画瓢,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条帆板。1981年,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组织了全国第一届帆板教练员训练班,之后在全国10多个省市开始了训练,力图推广帆板项目。
1981年,广西帆板队在北海成立。同年6月,在青岛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帆板锦标赛上,时年32岁的劳宪彬作为教练兼运动员参加了体验比赛。次年,广西帆板队有3名队员入选国家队。
到1982年时,广西帆板队有7名队员,但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国家只下拨了4条帆板供广西帆板队员训练。“那时器材不足,我们训练时‘人停板不停’。”劳宪彬说,广西帆板队占据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地利,那就是在冬天可以下海训练。
“当时北海冬天最低的气温是3摄氏度,我们广西帆板队下海训练很锻炼队员的意志。”劳宪彬回忆说。那时,国内还没有像现在大量生产训练防水保暖衣,防水保暖衣基本靠进口,售价近千元,而那时大多数职工的月薪不过100来元。所以,即便是在冬训里,广西帆板队的队员顶多是穿一件雨衣防水,一天在海上训练五六个小时下来,常常冷得牙齿直打架,手脚冻得发紫浮肿。而且,由于长时间双手拉帆,队员们下来后双手还经常僵硬地保持着鹰爪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起。
正是凭借着艰苦的冬训,1983年,广西帆板队异军突起,夺取了一项全国冠军,7名队员中有4名入选了国家队。同年,这些入选国家队的队员还去了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参与国际帆板比赛。后来,刘和兰、陈维芳、黄德滨先后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得多个冠军。广西帆板队很快进入全国强队之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劳宪彬想带领队员们大展身手时,广西帆板队却遭遇不测风云。
1993年底,因实施奥运战略,广西停训了一部分非奥运、非重点项目,其中就包括帆板。1993年~2002年上半年,绝大部分队员离队,广西帆板队形如“空壳”,一度陷入“自生自灭”的状况。直到全国八运会以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当时,广西交流到上海的帆板运动员庞海萍获得了1枚八运会金牌,帆板项目在广西才重新得到重视,纳入广西体工大队管理。
2002年下半年,广西体工大队体制改革,成立项目管理中心,帆板队归属水上运动中心管理。此后,从第九届区运会起,帆板项目被纳入区运会比赛项目。至此,帆板项目在广西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3 无惧风和雨
艰难向前冲
广西帆板队的运动员走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劳宪彬这位总教头。而张雯的运动经历,则是广西帆板队最近十年的缩影。
2002年底,已年过五旬的劳宪彬到各地选材时,相中了当年还在钦州浦北上初一的张雯。“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帆板之路也是相当的坎坷。”如今在广西帆板队当助理教练员的张雯对记者说,当时她虽长得身形修长,但体质却不太好。父母让她练习打篮球,本意是让她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当时我学习成绩还可以,整个年级300多名学生我排在前10名。”张雯回忆,当她第一次被老师叫到劳宪彬面前时,还不知帆板为何物。但得知练帆板同样能锻炼身体,她心想:“那就练吧!”然而,由于当时这个项目在广西的弱势地位,而且有过多年的断层期,所以帆板运动员经常被人另眼看待。在这种氛围中,张雯起初对这项“贵族运动”并不喜欢。
“2004年,广西帆板队到海南冬训时,我‘跑不出海’,又急又羞,都哭了。”张雯说。不过,这位要强而懂事的姑娘“为了争一口气”,后来在训练中上了心,用了劲,进步很快。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张雯第一次在全国大赛展现训练成果。她和队里的大师姐、功勋队员庞海萍双双打进了米氏级决赛,但后来成绩都不理想。“上岸后,我抬头看了劳宪彬教练一眼,他没说什么,只是轻叹了一声。当时,我的心情很失落,感觉海堤特别漫长。”张雯回忆说,她无意中看到了恩师双鬓上的白发。她心里明白,这白发,是恩师多年来为发展广西帆板事业而熬出来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广西争一口气。
2006年12月,张雯到西昌参加全国帆板冠军赛。开赛在即,她的器材却迟迟没有运输到位。没办法,她只能用四川队丢弃在垃圾堆里的旧器材,东拼西凑组装了一条帆板。这条帆板破旧不说,还比别人的重10余公斤。然而,放平心态的张雯,硬是凭着自己的拔尖技术,一直冲在前三名。但遗憾的是,在冲刺阶段,这条破旧的帆板终于罢工,让张雯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一个个从身边超越。然而,正是这次充满戏剧的比赛,让国家队的教练对张雯的技术、精神和毅力刮目相看,并将她招入国家队。
2007年,国家队的10人测试中,张雯用的器材是最差的,但每次的测试成绩都是在第4至第5名之间。然而,正当技术拔尖的张雯准备在北京奥运大展身手时,意想不到的打击又骤然而至——长年训练累积下来的伤痛,“不合时宜”地发作了。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张雯却忙于康复疗伤,没有正常训练。随后的两年里,虽然她还坚持参加了国内的一些比赛,并取得了团体第三、个人锦标赛第四名的好成绩,但无奈旧伤复发,只得抱憾退役。
如今,除了在广西帆板队当助理教练员,张雯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大二学生,主修教育管理专业。“我一点都不后悔当初选择了走帆板运动这条路。”张雯说,在她看来,她8年坎坷的帆板运动员生涯中,运动成绩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收获,让她在坎坷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掌握自己的人生航向。
2011年,劳宪彬教练正式退休。广西帆板队面临教练不够的难题,就向张雯发出了邀请。
其时,张雯已在上海一家帆板销售公司工作了大半年,并深得公司领导器重。面对队里的邀请,她毅然放弃在上海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广西帆板队助理教练的岗位。她觉得应该为广西帆板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今,广西帆板队共有11名队员,除2004年进队且颇有实力的3名老队员外,其他大多数是2010年新招入队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性情随和,善于引导的张雯,很快成了小队员们的知心大姐。
谈及未来,张雯说:“我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孩子在明年的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实现我们当年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