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碰撞

 文视点 2012-10-16

那一天,

当我的儿子“遥远”终于回到他奶奶的床前,我知道母亲牵挂的心终于可以放下心了,那一刻,母亲很清醒。

母亲还看着遥远,说他有一头黑黑的、浓浓的头发,还说他长得很像他妈妈,说的话就像是平常的一次拉家常,之后,母亲再也没有真正清醒过来。

母亲走出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出现。

在未来很长、很长的一段日子时,母亲临终前痛苦的表情,深深的留在我脑海中,已烙上了印,永远无法抹去。

家兄、家姐都是修行佛教之人,也许是对佛法的理解过于呆板,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与人之常情出现较大的偏差,就是这样的偏差,造成了我这里所说的:爱的碰撞。

对于家兄来说,生命的可贵在他心中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一直在家照顾着大嫂、父亲和母亲,而他们都相继离去他而去,离我们而去……

按照佛教的说法,当一个人行将就木时,一定要让他安静,不能随意去触动他,也不能发出哭声,这样逝者才可以尽快的远离人间的苦海,安详的离去,去到西方极乐世界。

不再让生灵承受更多的痛苦,这本来也是一种爱,只是过于教条、过于僵化。

当第二次死神真的要来临时,一家人在床前以佛教仪式为一起母亲祈祷,而我和爱人就并肩站在一起,我们并没有祈祷,我们只是紧紧的注视着母亲痛苦的表情,当爱人试图动手拉住母亲的手,想跟母亲说话时(其实母亲听不到,也不可能回答),我也只能强忍的悲痛和泪水,不动声色的阻止她,当时儿子并未站在我们旁边。

母亲肉体的痛苦还在继续,我们心灵的痛苦更为加激。

接下来的一幕让我来不及反应,大家庭中年纪最小的儿子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走上奶奶的床前,动手去揭开盖在奶奶身上的锻锦,可是家兄的动作也很快,马上阻止了他,而且,对于当时的全家处于极度悲痛的情形来说,近乎过于狠心,甚至有点残忍……

儿子转过身来,紧紧的抱着我,咬着我的肩膀,失声的痛哭起来,而我也只能紧紧的、紧紧的抱着他。

这是一种亲人间血浓于水的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更无法也无需掩饰的爱。

我没有去理会儿子,毕竟这是两种表达方式的碰撞,它们都是爱,没有对与错。

但是这一次的碰撞,让我觉得很欣慰。

从儿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身影,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孝心与责任心的十四岁孩子的未来。

之所以不厌其烦的细说事情的经过,是因为我担心这件事会给他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当儿子假期回来,看到这些文字时,他一定会理解,会多一份宽容的心。

——2008年9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