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柔弱为什么能战胜刚强?

 传统文化网站 2012-10-19

【原文】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1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2不己若3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

粥子6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7。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8,坚强者死之徒。”

【译文天下有经常取胜的道路,有经常不能取胜的道路。经常取胜的道路叫做柔弱,经常不能取胜的道路叫做刚强。二者容易明白,但人们却不懂得。所以上古时的话说: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弱,可以战胜力量超出自己的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那就危险了。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就没有危险了。以此柔弱战胜一个人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以此柔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肩负重任而自然肩负重任一样。

鬻子说过:“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祸与福的发展方向。刚强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受挫折;柔弱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老聃说:“刚强的军队会被消灭,刚强的树木会被折断。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说明】本节着重于说明柔弱之道,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表面上的坚硬、坚强,而是在于似有若无、惟恍惟惚的、柔弱的天道。《老子·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而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水!《老子·四章》就说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也就是说,柔弱的水是在地球坚硬的大地上面存在的。而且这些东西都能够穿透那些我们人类认为没有间隙的东西。人们一昧地追求刚强与强大,似乎只有刚强与强大能够压倒别人,制服别人。却不知“至坚”的上面驰骋着“至柔”的水,看似没有间隙的东西仍然被无形的空气(水)穿透。因此,貌似刚强,貌似强大,实是不足取的。想要做到真正的强大,就要做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守柔曰强”,阴是柔,阳是刚,阴与阳是对立的矛盾体,柔弱与强壮也是对立的矛盾体,如果不能将阴与阳、柔与强统一起来,那是永远强壮不起来的。所以能守住柔弱的才叫做强大。因此,所谓强大者其实是处于下位,而柔弱者处在上位。当然,老子并不是说,要人们不要强大。自私有制诞生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只有依靠强大,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资料。就拿个人来说,身体不强壮,就不能劳动,而不能劳动,则就很难生存下去。就国家而言,如果不强大,就会被别的邦国欺侮和掠夺。就企业来说,如果不强大,就会被别的企业压倒或兼并。所以,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要做强做大。然而,就人类社会来说,真正强大的是大自然,并不是人类自己。因此人类必须要效仿大自然的柔弱,才能使人类自己强大。如果仅仅是因为要获得一块更好的土地,要获得更多的财富来满足自己个人的贪婪之心,即使做强做大了,相比于大自然来说,也是很渺小的。而只有依靠人类团结的强大,才能与真正强大的大自然抗衡。

——————————————————

【注释】1.亦:(yì艺)假借为“易”。《列子·黄帝》:“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释文》:“‘亦’本作‘易’。”

2.先:(xiān)《关尹子·药》:“是以圣人不先物。”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说文》:“先,前进也。”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这里用为胜于,胜过,走在前面之意。

3.不己若:不若己的倒装句,意为力量不如自己的人。

4.徒:(tú图)《管子·侈靡》:“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这里用为白白地、什么都没有干之意。

5.任:(rén)《诗·小雅·黍苗》:“我任我辇,我车我牛。”《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管子·乘马》:“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国语·齐语》:“负任担荷。”《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这里用为挑担,背荷,肩负之意。

6.粥子:粥,音(yù育),同“鬻”。鬻熊,史传为周代楚国的祖先。年九十知道,为周文王师。后人集其遗言,凡 22 篇,名《鬻子》。成王时封其玄孙熊绎于荆楚之丹阳。

7.乡:(xiang)通“向”。《管子·形势》:“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乡师而哭。”《庄子·山木》:“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荀子·仲尼》:“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韩非子·十过》:“秦、韩为一以南鄕楚。”《史记·田单列传》:“东乡坐。”这里用为面对着之意。这里用为方向之意。

8.徒:(tú图)《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烝徒增增。”《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亡而不守。”《管子·版法》:“外之有徒,祸乃始牙。”《左传·宣公十二年》:“原屏咎之徒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岂为我徒。”《老子·七十六章》:“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孟子·滕文公下》:“圣人之徒也。”这里用为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