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磨坊

 上至善若水 2012-10-19

乡下的祖居旁边,有一排坐西朝东的土房子,算上旁边那间磨坊,大概有八九间吧。这些房子原来是旧社会时一个地主家的财产,土改时除了那间磨房留作全村人公用外,其余的都分给了特穷的穷苦人。这是革命给穷人兑现的承诺,也是共产党人通过自己所建立的政权在农村中进行的伟大实践。那间磨坊,虽然也被革了命,但它肯定感觉不到他原来的主人被革命时的那种痛苦,因而从被革命的哪一天起,他便立刻咕咕隆隆的为新主人们加工着革命来的胜利果实。
  
  据说,这间磨坊原来的主人家早先年也是一户非常穷的穷人家,穷的实在过不下去了,这个地主的太爷子便和几个下关东的人搭伙去了吉林。几年后回来时,人已经不像个人样了,听说吃尽了人间万苦,只剩下半条命了,但也确实挣回来一些钱。老头挣扎了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而他的子孙们却用这些换命钱置办下了一些地产。以后经过几代人人的努力,终于达到和荣获了地主这一称号的规模。因此,这个地主和他的土地、房产包括这间磨坊也最终成为了革命的对象。
  
  土磨坊改变了所有制的性质,注定其成为全村最繁忙的地方。因。。为全村几十户人家的米面加工都要由它来完成,几乎没有闲下的时候,因此碾溜子磨损的很快,所以村里每年都会数次请石匠来盘磨盘碾子,盘过的碾子和磨溜槽加深,工作的效率也就快了许多。
  
  土磨坊里,永远都是那种粮稥混合着马粪臭的气味。我至今也忘不了磨坊里的景象:一匹身上冒着汗气的老马拉着沉重的碾砣转着数不尽的圆圈,马的眼睛上蒙着用羊胡子草编成的捂眼,一个人跟在马后面用笤帚翻动着碾盘上的粮食,另一个人则把碾碎的粮食筛成面粉到一个大笸箩里。如此一遍遍地碾一遍遍地筛,直到皮和面完全分离为止。用这种元老级元始工具加工粮食是相当费时费力的一件事。
  
  笨重的碾砣就这样年年岁岁的转着,转走了小村的冬冬夏夏,也转走了乡亲们的光阴岁月,自共和国诞生起到互助组又到人民公社,走进磨坊的人中,青年人已变成中年人,中年人又变成老年人,只有碾砣滚过碾盘的咕隆声依然沉闷地回响在小村里。直到有一年的一天,大概是六十年代末吧,村里运回来一台柴油机和一台面粉机,又特意给这俩台机器盖了新房并派专人去使用这些设备。乡亲们惊喜的看到:用机器加工粮食即好又快还省力,因此土磨坊便逐渐被人们冷落下来。现代化如此优越,村里紧接着又买回了碾米机和粉碎机,如此一来,土磨坊就被人们彻底抛弃。
  
  柴油机的轰鸣取代了咕隆隆的碾砣声,被遗弃的磨坊逐渐落败,磨坊前杂草丛生,几乎堵住了门口,成了草虫和鸟雀们的天下,由于无人打理,以至于在几年后的一个风雨之夜i,失修的磨坊终于轰然倒塌,完完全全的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土磨坊倒了,倒在历史的波涛里,无人惋惜,也无人唏嘘,虽然磨坊或者说是碾子和石磨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承担过重要的责任,虽然它们并存于人类历史几千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和其他一些物和事一样,终不免被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所淹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