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郭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讲解—3
2012-10-20 | 阅:  转:  |  分享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解析所得税司岳光富税前弥补亏损概述当纳税调整后所得为正数,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一年弥补不足的,可逐年连续弥补,弥
补期最长不超过5年,5年内不论盈利还是亏损,都作为实际年限计算税前弥补亏损填报基本要求一、亏损或盈利额—填报主表“纳税调整
后所得”加上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注意:1、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得弥补亏损2、纳税人当年亏损,应将查增额调减亏损
3、经税务检查由亏损调整为盈利的,第2列填0税前弥补亏损填报基本要求二、合并分立转入可弥补亏损—填按税法规定可并入的被合并
、分立企业的亏损(—):1、以吸收合并方式改组的,分别各自弥补亏损2、以新设合并及吸收方式合并,被吸收企业不具备独立纳税人资格
的,可延续弥补3、分立前未弥补的,分立后由各自份额分担亏损4、合并企业支付被合并企业的价款中,除股权以外的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
股权面值20%,可弥补,弥补额=所得额(被合并资产/合并后净资产)税前弥补亏损填报基本要求二、合并分立转入可弥补亏损—5
、分立企业支付被合并企业的价款中,除分立企业股权以外的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股权面值20%,经确认,被分立企业不确认分离资产的所得或
损失;被分立企业的亏损可按分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进行分配,由接收企业继续弥补税前弥补亏损填报基本要求二、合并分立转入可弥补
亏损—举例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10000,合并前企业净资产25000,合并前被合并企业未弥补亏损1650,合并后第一个纳税年
度所得额2000.则:可弥补被合并企业未弥补亏损=2000×[10000÷(10000+25000)]=571税前弥补亏损
填报基本要求三、本年度可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纳税调整后所得不足弥补的,按亏损年度的顺序弥补免税所得及减
免税概述:本表由免税所得、减免税、抵免税三部分组成其中:免税所得:税收上准予在应纳税所得中抵扣项目减免税:税务审批或备案
的各类免征、减征项目抵免税额:国产设备投资在本期的抵免税额据以填报主表的相关项目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填报基本要求—免税所
得注意区分收入和所得的区别:收入:国债利息、免税补贴收入、免税基金附加、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所得:是收入扣减成本费用后的
所得,如免税的治理“三废”收益、种、养植业及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等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填报基本要求—免税所得一、国债利息
所得—填报国债的持有收益即附表三中持有国债利息收入部分;国债的经营所得,即净价单列明应付利息以外的资本利得,作为投资所得和损失
,不作减税二、免税的补贴收入—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国家给予的定额补贴及财政扶持领域给予的其他补贴
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免税所得填报要求三、免税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费或附加:注意把握: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或会同
有关部门批准及省级政府批准的、纳入同级预算或预算外资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四、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持有收益注意把握:1、
投资方税率与被投资方税率一致2、被投资方符合享受定期减税、免税优惠的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一、高新企业
及技术进步企业1、高新企业—取消审批,报备案,自行申报2、软件、集成电路—新办的从获利起两免三减半3、科研机构转制企业5年免
税—范围: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所属转制机构以及省市政府批准的科研机构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二、各类区域类
优惠减免1、西部大开发减免—国家鼓励类产业减按15%税率经省级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区减征或免征新办的交通、水利、电力、邮政
、广播电视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2、西气东输—获利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
二、各类区域类优惠减免3、东北老工业基地减免—暂不填(税基优惠)4、老少边穷减免—经批准的减征免征所得税三、第三产业减免
新办服务企业—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业或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企业,开业之日两年免税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四
、文教卫生减免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规定收取的服务收入2、学校培训班收入—政府举办的、学校举办免税3、29届奥运会减免—组
委会分期支付的补偿收入、按比例支付的盈余分成收入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四、促进就业减免1、民政福利企业
—民政部门举办、安置“四残”人员35%以上免征;安置10%—35%减半2、劳动服务就业企业—安置占企业人员60%以上的,可免征3
年;期满后新安置占企业人员30%以上的,可减半征收两年;为安置随军家属、军队自主择业干部新办企业,占总人数60%以上的,3年免征
所得税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四、促进就业减免3、下岗再就业、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商贸、服务企业中加工型企
业新招人员,定额减扣4000元,浮动20%(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所得税),减扣不足的不得结转;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安置人员新办
企业,符合一定条件的,3年免征所得税;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五、金融类减免1、农村信用社—国家农信社、
西部地区和江西、吉林实行改革试点地区的农信社免征;其他试点地区的农信社减半征收2、国有独资银行—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专项债券利息
收入免征3、开放式基金—从基金分配中取得收入,免征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五、金融类减免4、封闭式基
金—从证券市场取得收入、从基金分配中取得国债利息、储蓄存款利息及买卖股票差价收入,免征;企业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差价收入,应征税
免税所得及减免税减免税额填报要求六、其他减免1、福利彩票机构发行销售福利彩票取得收入免征2、社保基金—银行存
款利息收入、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免征捐赠支出概述会计上捐赠支出在营业外支出核算,无支出限额税收上:公益性捐
赠可按标准扣除,非公益性和直接对个人的捐赠,不得扣除填报应注意以下几点:1、捐赠包括现金资产和实物资产捐赠;实物资产捐赠应按公
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处理捐赠支出概述填报应注意以下几点:2、扣除限额和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额的计算,应按
“分项不分户”的原则,按扣除率分项归类计算捐赠的基数:主表纳税调整后所得;3、所有捐赠只能在“计算捐赠的基数”内扣除,但不得使
主表“16-17-18+19-20行”为负数;如无应纳税所得额,无论按比例还是允许全额扣除的捐赠,都不得税前扣除捐赠
支出填报基本要求1、金额—按营业外支出中的捐赠额分项,同时从“成本费用表”中剔除捐赠支出额2、扣除比例—公益性捐赠在应纳税所
得额中比例3%:企业的公益性捐赠100%:红十字、老年服务机构、农村义务教育、青少年活动场所10%:国家重点交响乐团等、公益
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捐赠支出填报基本要求2、扣除比例—公益性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比例1.5%:金
融、保险企业的捐赠注意:向非关联方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的资助,其资助可全额扣除捐赠支出
填报应把握以下几点1、正确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支出2、严格按照分项不分户原则3、注意把握计算基数,不能使16-17-18+1
9-20行为负4、涉及非货币性捐赠,先按处置资产视同销售规定计提并缴纳各项税款,按资产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作为捐赠支出
捐赠支出举例:企业向乡小学捐赠10万为自己生产空调50台,成本2000元/台,市场3000元/台,增值税率17%借:营业外
支出—捐赠支出100000贷:库存产成品—100000填表:1、调整: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125
500贷:库存产成品—100000
应交税金—25500捐赠支出举例:企业向乡小学捐赠10万为自己生产空调50台,成本2000元/台,
市场3000元/台,增值税率17%2、按公允价15万元确认视同销售收入,12.55确认销售成本3、按12.55万元确认捐赠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概述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费用除正常扣除外,比上年增加10%的开发费,可按当年的发
生额加扣50%,当年不足扣除的,可结转扣除5年;本表为主表21行提供数据可加计扣除的金额,不得使主表22行为负技
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填报基本要求1、技术开发费范围—设计制定费、设备调整试验费、10万以下设备、工资、折旧等其中:工资按实际发生
额计算增长比例不含财政和主管部门的拨款、集团公司向其所属单位定额分摊金额2、本年应加计扣除额—根据计算的最高限额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填报基本要求3、以前年度结转未抵扣额—前4年未抵扣额4、抵扣前应纳税所得—主表16-17-18+19-2
0行当其为负数时,本年不得抵扣当其为正数时,从最前年依此向后进行抵扣,可将以前年度依此扣完,但最高不得超过“本年应加计扣除额”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填报举例A企业04年发生100,05年发生240,04前未抵扣70(10、25、35),调整
后所得150则:1行4列100、2行5列240、3行5列140%可加计扣除额=24050%=1205行各列分别为10、25
、35(对应年限)6行5列=1507行依此先抵扣5行各列共70余80抵扣本年(抵扣到0)本年可抵120-已抵80=40
结转下年(8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填报应把握以下几点1、亏损企业当年的技术开发费可据实扣除,但不实行达到比例
加计扣除办法2、国家和主管部门拨付部分,不得税前扣除,也不得计入抵扣基数3、加计扣除适用范围: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4、取消审批
,企业自主申报5、按国发[2006]6号精神和现行政策执行境外所得税抵扣概述1、避免双重征税:扣除法、抵税法、免
税法、抵免法;其中抵免法中分为全额抵免和限额抵免;2、我国采用分国不分项的限额抵免法—境外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税款,准予扣除,但扣除
额不得超过一定限额,超过限额5年内抵免3、本表为主表26行、27行提供数据境外所得税抵扣概述填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境外所得抵减免采取“分国不分项”计算抵免2、境外之间盈亏可互相弥补,境内外不能相互弥补3、计算抵免时,可选择“限额抵免”或
“定率抵免”4、实缴税款包括:被投资方已缴税中按分配额及股权比例应摊计给投资方部分、投资方取得红利时缴纳的税款境外所
得税抵扣概述填报应注意以下几点5、实缴税款低于限额的,可按实扣除;超过限额的,按限额扣除,超过限额部分可用以后年度扣除限额余
额补扣,但补扣不超过5年6、境内、外所得分别核算,年终合并申报境外所得税抵扣填报基本要求1、境外所得—包括免税所
得设全资机构的境外所得:收入减成本费用未设全资机构的投资所得:分配利润、股息等注意所得的确认:如果以税后净所得核算,应还原
为税前所得不包括未分配所得,包括已分配未汇回所得亏损额以负表示,但不合计(不同国家不弥补)境外所得税抵扣填报基本要求
2、弥补亏损—同一国家(地区)间不同机构或项目3、境外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时,应填04、境外已纳税款—不包括减免税或纳税后又
得到补偿,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按协定执行;5、扣除限额—境外、境外应纳税总额所得额/境内、外所得6、超过境外税扣除限额余额—
各行可填负,但合计只合计正数,不得用负数冲减境外所得税抵扣填报应注意把握的几点1、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所得,单独申报,就
地纳税2、弥补亏损、扣除限额、超限额余额计算,坚持“分国不分项”原则3、本表与主表“抵免税额”没有直接对应,应结合8至11行分
析填报4、弥补亏损、超过扣除限额余额、前五年未抵扣余额的结转、抵扣可建立台账境外所得税抵扣举例:某企业境外A国分
别设全资分公司A国甲:1200万(含240免税所得)、缴税320万、04年亏160万企业应纳税所得4000万;税率33%填报
:1、境外所得:1200-160-240=8002、境外应纳税:800×33%=2643、境外扣除限额:(264+1320)
×[800÷(800+4000)]=264境外所得税抵扣举例:某企业境外A国分别设全资分公司A国甲:1200万(含
240免税所得)、缴税320万、03年亏160万、04年未抵扣40万企业应纳税所得4000万;税率33%4、超过限额的余额:3
20-264=565、实缴税款超过限额56万,04年未抵扣40万元不能抵扣;下年未抵扣余额56+40=966、主表境外应纳税=
2647、主表境外抵免税=允许扣除额=264广告费支出概述广告费当期发生、税收可扣除、以前结转、结转以后及纳税调整额二级
附表为附表四、附表五提供数据广告费支出填报基本要求1、广告发布类型—主要在销售(营业)费用中核算的当期发生额注
意区分广告、赞助、宣传属于广告费的条件:通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取得发票通过一定媒体传播
广告费支出填报基本要求2、纳税调整—如符合条件小于扣除限额,不符合条件的为调整如符合条件大于扣除限额,实际支出的与限
额的差作纳税调整3、结转以后年度—如符合条件的支出大于限额,则其差额可结转如符合条件的支出小于限额,则没有结转额
广告费支出相关税收政策1、发生的广告费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据实扣除,超过部分无限期结转扣除2、食品、日化、家电、
软件开发、房地产等,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8%,据实扣除3、高新技术企业5年内可全额扣除,超过5年按8%4、粮食类白酒,不得扣
除广告费支出相关税收政策5、邮政企业的广告、宣传费可合并计算,其扣除比例为:汇总业务总收入的2%,超过部分结转
;中国移动广告、宣传按8.5%计算6、制药企业扣除标准:销售(营业)收入的25%内据实扣除广告费支出注意事项
新办房地产企业取得收入前发生的广告、宣传、招待费,可向后结转,按规定计算扣除,但不超过3年广告费支出举例日化
厂做电视广告,合同500万,实付300万,制广告服10万;以前结转100万,年销售收入3000万填表:扣除限额—3000×8%=
240纳税调增—300-240=60(同时结转以后年度)假如年销售收入为5000万,其他不变则:扣除限额—5000×8%=4
00纳税调减—300-400=-100(同时减以前结转)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概述1、计税工资—计算应纳税所得时
允许扣除的标准包括: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种类补贴、奖金等2、工资政策—四种形式限额计税、据实扣除、事业单位、工效挂钩3、为
附表四、附表五提供相关数据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非工效挂钩企业1、实际发放额—会计上“应付工资”借
方发生额及实际计提的三项经费;一般情况下,工资的实际发放与计提额相等2、计税人数—实行限额计税工资的企业填报;不含从福利费、工
会经费中支付的人员3、计税标准—实行限额计税工资的填报;800元可浮动20%及1200元浮动20%工资薪金和
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非工效挂钩企业计税人数确定—举例某企业正式职工10人,5-7月临时雇工4人,9-12月临时雇工4人;
则企业本期计税人数(1012+43+44)/12=13人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非工效挂钩企
业4、扣除限额—工资(1)据实扣除:等于实际发放的(2)事业单位:实际发放小于规定标准,按实际发放额;实际发放大于规定标准,
则按规定标准(3)限额计税:实际发放小于规定标准,按实际发放额;实际发放大于规定标准,则按规定标准工资薪金
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非工效挂钩企业4、扣除限额—工资——举例某企业计税工资标准800元,计税人数100人,计提工资总额1
20万,实发工资110万;则:扣除限额=100×12×800=96万(小于实发数)如果实发工资为90万,则:本期扣除限额为9
0万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非工效挂钩企业4、扣除限额—三项经费(1)工会经费:工资总额的2%
;专用缴款收据(2)福利费:工资限额的14%;(3)教育经费:工资限额的1.5%;中国移动2.5%工资薪金
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非工效挂钩企业5、纳税调增额—计提的工资及三项经费与扣除限额的差额作纳税调增处理工
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工效挂钩企业1、工资及三项经费—1-5行分别反映“应付工资”、“福利费”贷方提取数分配到成本等的
工资薪金注意:一切工资支出,包括管理费中各项补助,确定计税工资和挂钩工资时,计入工资总额研究机构人员工资,按计税工资纳税调整
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在管理费核算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工效挂钩企业2、工资薪金—6行“合计”注
意:当其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工资超过有权部门批准挂钩中工资总额时,只能填报核定的工资3、实际发放额—7行工资一般情况下,填“应付工
资”借方发生额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工效挂钩企业4、8行动用结余—实发工资大于计提工资的差额,相
应作纳税调减;同时等于13行动用结余5、纳税调增—实发工资小于计提工资的差额,相应增加“当年结余;金额填入11行“增加本年结余”
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填报基本要求—工效挂钩企业5、纳税调整—举例某企业核定工资100,实际列支130,实际
发放110;则:纳税调增=130-100=30;实发110-核定100=10为动用结余假如实际发放90则:纳税调增=130
-90=40;其中100-90=10为增加的“当年结余数”第11行1列资产折旧、摊销概述固定资产:使用期1年
以上,规定价值标准无形资产:企业持有,非实物形态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可扣除;税收上固定资产采取直线折
旧法结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分为三类反映折旧或摊销应作纳税调整及时间性差异为附表四、附表五提供数据
资产折旧、摊销填报基本要求—固定资产按折旧年限归类,分别填报按会计核算折旧、税收计算折旧及纳税调整额1、资产原值—不足1
年或歇业的,按实际经营期2、本期折旧—按会计口径填3、应调整的资产价值—会计计价与税务计价不一致,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后续
支出可能不一致:(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处理;资产折旧、摊销填报基本要求—固定资产3、应调整的资产价值—会计
与税收的差异(3)债务重组接收抵债资产的计价与计税成本例:A欠B200万,经协商A用市场价180万账面价150万固定资产偿还债
务;B收到后,会计上计价200万,税收上确认180万;应作-20万的调整(4)借款费用资本化对入帐价值的影响资
产折旧、摊销填报基本要求—固定资产4、资产计税成本—本期确认可计提折旧的原值5、允许扣除额—资产计税成本×折旧率(1
)固定资产残值比例5%(2)加速折旧:电子、化工、医药等企业的设备;常年处于震动或受酸、碱等腐蚀性设备;证券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生
产性设备;外购软件(3)融资租入设备,按租期与规定年限孰短原则资产折旧、摊销填报基本要求—固定资产5、允许
扣除额—相关政策(4)东北工业企业,按不高于40%比例缩短年限(5)中试设备折旧年限在规定基础上加速30%-50%6、纳税调
整额—反映实际计提与扣除限额的差额注意: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未建交备查或台帐的,不予确认调减额资产折旧、摊销
填报基本要求—固定资产7、14列:本年税前扣除额—以前调增结转在本年扣除额,作纳税调减处理,并填到附表五例:一台设备原值
100万,会计折旧年限5年,每年提20万;税收折旧年限10年,每年允许扣10万;前5年会计上每年多提10万,到第6-10年,税收允
许每年扣除10万,通过此列填报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应注意以下几点1、无形资产的摊销—技术开发费不得摊销;
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可摊销;土地使用权评估增值不得扣除摊销;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改组中评估作价折股,作为递延税款贷项,改组后,对土地
增值的摊销,转为各期应纳税所得填报要求与固定资产折旧基本一致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应注意以下几点2、
无形资产计价—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1)投资的,按评估或合同约定计价(2)购入的,按实际支付价款计价(3)自行开发的,按开发中
实际支出计价(4)接收捐赠的,按账单或同类的市价计价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应注意以下几点3、无形资产摊销方
法与年限方法:采取直线摊销法年限:法律和合同或申请书规定有年限的,按受益年限孰短原则摊销;没有规定年限的或自行开发的,摊销期
不少10年;起始日从使用(入帐)之日起资产折旧、摊销填报基本要求—其他资产一般分为:开办费、1年以上
待摊费及需以后年度递延摊销的其他支出三类填报方法同固定资产1、开办费—从开始经营次月起,不少于5年摊销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未提足折旧的,增加价值;提足折旧的,作为递延费用,不少于5年摊销3、经营租赁取得固定资产,其租金依受益时间,均匀扣除
坏账损失概述会计上应当计提坏账准备税收上对提取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未建坏账准备的,坏账损失经核定,可据实扣除
本表为附表四、附表五提供数据采用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填报方法不同坏账损失填报基本要求备抵
法核算坏账损失1、期初坏账准备—新办企业填02、核销坏账损失—分别填会计处理和税务批准的3、计提准备的应收款余额—税收上指由
生产经营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直接冲销法核算坏账只填本2行本期核销、3行核销收回,其他行不填其中:2行纳税调整不得为
负数坏账损失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作坏账处理的应收款,收回时,计入收回年度2、各项资产确已发生损失,应扣除变
价收入或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损失3、实际发生的坏账超过计提准备部分,可直接扣除;已核销的坏账收回时,相应调增所得4、提取比例不
超过年末应收帐款的千分之五;其他应收款问题:指预付账款确已损失的部分坏账损失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5、提取准备
的基数税收与会计不同:税收上应收款包括应收票据;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不得提坏账;关联企业的购销往来不得提坏账;会计上除与职工的往
来帐款外,可提准备6、关联企业的应收账款,经判决破产,不足清偿部分,经税务审核可作为坏账损失坏账损失填报举例
——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04年末应收帐款1000,含关联企业20005年如下:董事会批准核销坏帐60、税务核准50收到上年已核
坏帐40、上年已核并扣除3005年末应收帐款1200,含关联企业20004、05年董事会批准计提准备比例10‰则:5行1列=
1200×10‰-(10-60+40)=225行2列=1000×5‰-(4-50+30)呆帐准备概述金融
企业期末应按一定范围和比例提取呆帐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本表反映计提呆帐准备的纳税调整过程据此填报附表四、附表五
相关数据呆帐准备填报基本要求1、实际发生的呆账损失—应收保费、贷款等风险资产的损失;依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借方发生额分析填报2、本期增(减)提准备—指会计上准备:期末余额提取比例-(期初帐户余额-实际呆账+收回)
3、税收规定增提准备—期末余额×1%-(期初风险资产余额×1%-税务核准呆帐+收回)呆帐准备填报基本要求4、纳税调
整—会计上增(减)提的-税收规定增提的5、投资—分为股权和债权投资6、应收款项—包括应收利息(不含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
收保费、应收分保账款、应收租赁款等呆帐准备填报应把握以下几点1、计提呆帐准备,允许扣除的比例为风险资产1%2、提
取准备的企业发生呆帐损失,先冲减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扣除3、汇总纳税企业,需统一计提的,经省级税务确认,可统一计算扣除4、汇
总纳税企业如上级统一计算,向成员企业分解指标的,成员企业呆帐在分解指标内核销;指标如有结余,结转使用保险准备提转差纳税
调整概述金融企业允许计提各项准备金本表反映保险企业计提各项准备的提取数、转回数、提取转回的差额及税收规定应纳税调整数本表由
保险企业填报据此填报附表二、附表四、附表五相关数据保险准备提转差纳税调整填报基本要求1、未到期责任准备—为1年期
以内保险业务的未来保险责任提存的准备2、长期责任准备—为1年期以内保险业务的未来保险责任提存的准备3、未决赔款准备—为非寿险保
险事故已发生未结案的赔款提取的准备保险准备提转差纳税调整填报基本要求4、保险保障基金—依法提取的,向保单持有人可受让
人提供救济的法宝基金其中:财产、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按自留保费的1%缴纳;有保证利率的长期寿险和健康险,按自留保费的0.15%
缴纳;无保证利率的0.05%允许扣除标准与保监会规定一致保险准备提转差纳税调整税收政策1、保险企业各项准备税前扣除按
国税发[1999]169号、财税[2005]136号执行2、保险企业提取的各项准备,准予税前扣除,实际发生的各种赔款,应先冲减准
备,不足冲减部分准予扣除3、寿险和长期健康险按不超过自留保费的0.8%据实扣除4、保险保障基金的扣除标准预缴纳税申报表
填报基本要求1、所属期—发生合并、分立、破产等,按停业或宣告破产之日2、利润总额—会计核算的利润总额3、允许企业按规定作纳税
调整及弥补亏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4、税率—18%、27%、33%预缴纳税申报表填报应注意以下几点1、享受15%或10%税
率的按18%、27%或33%,将税率差填到减免税额2、按累进税率填报3、免税所得在纳税调整减少额中反映4、实行据实预缴或1/
12、1/4预缴,纳税人可选择,其他预缴税务部门确定核定征收纳税申报概述征收方式:定额征收、定率征收核定条件:规定可以不设
或未设账簿、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或支出、收支均不能准确核算、责令申报仍不申报、没保存有关资料等核定征收纳税申报填报基本要求1、
应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核定,年度内一般不调整,除实行改组改制、经营范围或主营业务重大变化、不可抗拒灾害2、定额征收—分解到月/季,只填后三行3、定率征收—实行预缴,年终汇算;预缴可按实预缴或上年1/12或1/4预缴核定征收纳税申报填报基本要求4、应纳税所得额—按收入核定: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按支出核定:成本费用/(1-所得率)×所得率5、适用税率—按18%27%33%6、行业所得率确定—经营多业能独立核算的,按主营项目确定;经营多业不能独立核算的,依经营项目从高确定核定征收纳税申报填报注意事项1、收入总额—全部应税收入,不含免税所得及事业单位免税收入项目;2、成本费用—全部应税的成本,不含与收入对应的免税所得及事业单位免税收入项目的成本费用;3、适用税率—按申报的累计数确定;对经营期不足一年,应按累计数换算为全年数确定适用税率4、减免税—可享受减免政策关于申报表几个问题的说明1、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举例投资收益300,其中A76,税率24%,B224,税率15%;调整后所得400,亏损200,免税所得39。则:400-200-39=161,从高到低A76,B85A税率24%,还原后税款24;B税率15%,还原后税款15;24+15=39(应补税已缴税款)关于申报表几个问题的说明2、56号对明确计算口径问题(1)技术开发费扣除:附表九按50%部分(2)广告费等原则按主表第1行,但有规定的应按现行规定执行。如金融企业业务招待费应扣除往来利息收入计算。(3)工会经费等按计税工资(4)关于“查补”问题,应“查增”关于申报表几个问题的说明3、附表中有关时间性差异没有体现的,按当期填报。接收捐赠的资产、债务重组收益等分期摊计所得4、附表一(1)让渡资产使用权:会计核算中因让渡无形资产及经营性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5、附表二(1)中财务费用应包括全部利息支出,在附表四中调整谢谢2006年05月
献花(0)
+1
(本文系东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