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suoban 2012-10-22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2009-06-29 08:27:32)

散落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图·文  穿山甲1268

  

图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江苏,宜兴,丁蜀镇,蜀山古南街,

北依苏东坡所说“此山似蜀”的蜀山脚下,

南临归隐乡野的范蠡泛舟过的蠡河,是中国曾经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在江南的这些日子里,周一到周五都是在为党工作,都是属于“老公”的;周末雷打不动,都是属于我自己的。每周的两天时间,除了驾车出游,我还有了一个爱好,紫砂壶和铁观音。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宜兴丁蜀镇,了解学习紫砂文化,拜访紫砂名家,看壶、赏壶、玩壶、买壶,到现在为止已经购得十几把还算不错的紫砂壶。

 

  每次去丁蜀镇除了赏壶,还要到附近转转,那些与紫砂有关的地方我都有兴趣,我先后去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前墅古龙窑,宜兴紫砂壶的原料产地黄龙山,宜兴著名的被很多博物馆管收藏的青铜器产地“周铁镇”和茶叶产地茗岭镇的岭下村,上个周末我又去了丁蜀镇古老的紫砂一条街:南街。

 

  蜀山古南街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北依苏东坡所说“此山似蜀”的蜀山脚下,南临归隐乡野的范蠡泛舟过的蠡河。街长达千米,宽仅三、四米。街房的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如晒衣服,只需将一根竹杆从自家窗户架到对面人家的窗户即成。 

  依着蜀山的墨绿山影,就着蠡河的汩汩水流,数千年来,曲曲折折古南街的破旧屋檐以自身浑厚的民俗文风积淀,养出了陶都的性灵,育出了紫砂壶的浑厚。

 

  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古建筑保护单位和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蜀山老街,据说旧时是繁华热闹的“紫砂一条街”。

  古老的南街走出了许多值得敬仰的人物。不仅走出了制造了不朽艺术之壶的制壶大师朱可心、裴石民和顾景舟、徐汉堂等无数制陶艺人;还走出了建造了汉语言质感文字的朴素品格诗人黑陶……他们值得古南街骄傲,值得行走在南街上的后人们投去敬佩的目光。 

  这里,过半的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他们利用自己的住屋,后屋为制作生产坊,临街前屋则摆起货架设店经营。整个老街,足有三十余家紫砂陶器店,可见当时紫砂业的兴旺。除陶器店外,老街还有茶馆、布店、五金及小百货店,都以家庭为中心,他们相安无事,童叟无欺,过着与世无争的自足日子。老街边上的蠡河则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船,有渔民,有运输蔬菜的乡农,更多的则是陶瓷制品的运输船,通过这条河,把南街的陶瓷运到了四面八方。

 

  今天,这条古街的老住户们大多搬走了,古宅和陈旧的铺面里住的多是外地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从事着紫砂生意。

 

 

图2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横跨蠡河的蜀山大桥

 

 

图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常安桥,建于1828年,距今有181年历史。 

 

 

图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南街旧时的店铺

 

 

图5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南街上玩耍的儿童

 

 

图6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古老南街上的孩子们,围在一起在玩一种我们小时侯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在城里已经看不到了。 

 

 

图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把紫砂壶能卖到几十万的天价,大师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绝对是中国现代紫砂壶自作的巅峰之作,然而,他在南街上故居却非常简陋。

 

 

图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左就是顾景舟大师的家,和他家门前的南街巷道。

 

 

图9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吴云根故居

 

 

图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曹婉芬故居

 

 

 

图11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图左下方的这辆手推车,是专门运送紫砂坯件到统一的窑里烧制。

 

 

图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徐汉堂大师是顾锦州的大徒弟,现在好像70多岁了,身体不错,这是他住过的房子,门是新油的漆,看上去还有人住这里。

 

 

图13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南街上的手工作坊,好像是花盆之类的东西,师傅做得非常精细。

 

 

图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平时很少见到的紫砂泥料在南街上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了。

 

 

图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院子里堆着很多紫砂原料

 

 

图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南街上有很多紫砂大师,那时候他们做的壶怎么出手?原来这条街上也有紫砂壶专卖店,据说这家“褔康陶器店”就是当时很有名的紫砂壶交易的店铺。

 

 

图17

江南文化符号(43)南街,旧时最繁华的紫砂一条街

南街一角

 

 

图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南街转了两个小时,感觉很好,那种旧时的繁华依稀可见。

下次还要再来,最好能进到大师的故居里看看,再就是看看能不能淘些老物件什麽的,呵呵。

 

 

   算起来到江南工作也有半年多了,在26个双休日,52个周末里,我驾车跑了8000多公里,去了近40个江南乡下的村镇,最大的收获就是撰写了【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专辑,到现在为止我把这个专辑做到了40多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土生土长的当地老百姓,结识了不少当地新闻媒体的朋友,还认识了一些诸如地名办公室等政府部门的朋友,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和帮助,所以我有信心把这个专辑做下去,争取在下半年把这个专辑做到100集。

 

 

拍摄时间:2009年6月6日

拍摄地点:江苏宜兴市丁蜀镇南街

拍摄设备:Canon G7数码相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