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州时空 文化频道

 终归一梦 2012-10-28

红星二锅头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11 语言转换:   收藏本页

    黄秋芳说,为缓和不利局面,创立北京的白酒品牌,1953年轻工业部给红星商标所有人石家庄酿酒厂发函:“希望红星牌注册证转与北京酿酒厂”。北京酿酒厂于19541月正式拥有“红星牌”商标,并规定红星牌二锅头为保证质量必须是红粮酿造,否则不生产。自此,65度绿色玻璃瓶红星二锅头出现在北京百姓的酒桌上,为缓和市场供应,北京酿酒厂还开始生产55度红星二锅头。
粮食紧张时期红星一直陪伴北京百姓
   
在粮食紧张的年月里,凭本才能买到二锅头,小张和老张被迫改变了每天都喝二两的习惯。小张为保证父亲喝酒,还一度戒酒。但令他们欣慰的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红星二锅头一直陪伴着他们,只要有“本”就有酒喝。
    1954
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20世纪60年代初又遇到自然灾害,饮料酒粮供应紧张,白酒粮更是逐年大幅减少,连同代用粮在内,仅为北京酿酒厂正常生产的三分之一。黄秋芳说,在酒粮紧张的情况下,北京酿酒厂就用芋头、烂白薯和烂柿子维持生产,把仅有的高梁全部用于红星二锅头的酿造,以保护红星品牌和对北京市场的供应。
   
在竭力维持二锅头生产的同时,北京酿酒厂也在寻找新的出路。据原北京酿酒总厂职工任可达说,1 960年酒厂在农村建起11个小烧点,利用多穗高梁秆和玉米芯等农业废料酿制白酒,4个多月共生产62度白酒7万多公斤,缓解了白酒市场的压力。而且酒厂还开始进行酒精、丙酮、丁醇等粮食代用品的实验。在去上海溶剂厂考察之后,厂里决定进行酒精和溶剂生产。当年产量3000吨的酒精车间投入使用后,北京酿酒厂彻底摆脱了粮食紧缺的困境,使红星二锅头再次飘香满京城。1962年,巴金、刘白羽等著名作家考察酒厂,刘白羽挥毫写下“闻香下马,飘飘欲仙”8个字,以表彰该厂对北京酒业的贡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厂房几经变革酒香依旧
   
现在,老张已经不在了,小张却还保持着每天喝二两红星二锅头的习惯。小张说,虽然红星酒后来又推出了精品二锅头、红星御等品种,但他还是独爱绿玻璃瓶的二锅头,并且在他的影响下,小小张也每天二两酒下肚才觉着舒服。
   1965
年,北京酿酒厂、北京葡萄酒厂、北京啤酒厂和北京双合盛啤酒厂组成北京酿酒总厂,归口管理5个县属酿酒厂。过去的北京酿酒厂也一分为四,设北京东郊葡萄酒厂、北京酒精厂、北京溶剂厂和北京酿酒机修厂,并成立北京市发酵工业研究所,使北京酿酒业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和机械化发展之路。1987年,总厂又将5个直属厂上交北京市一轻工业总公司管理,总厂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负责对全市酿酒企业实行行业管理。1993年,总厂又与北京酒精厂和北京夜光杯(东郊)葡萄酒厂重新合并,成立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正式以红星品牌命名。
生产于各个时期的红星二锅头   
原北京酿酒总厂党委书记张菊明说,虽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北京酿酒总厂吸取了过去白酒滞销的教训,一直以红星牌二锅头作为龙头产品,且在30年间逐步开发了红星御酒、精品二锅头等新产品,充实红星酒家族。
   
如今,集团公司又转变成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酒厂也迁到了郊区。但无论酒厂的名称怎么变,厂址迁到哪里,只要红星二锅头在酒友中“上口、提神、解乏”的口碑不改,它就仍然会在京城飘香。也许,当酒友们拿起红星标志性的绿色玻璃酒瓶倒酒时,还能想到当年老红星盛极一时的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