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人点亮第一盏电灯

 aylyq1g 2012-10-31

英国人点亮第一盏电灯

       今年9月1日起,白炽灯正式退出欧盟市场。在问世仅100多年后,电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升级,白炽灯将逐步被淘汰,代之以其他更为高效节能的灯具。


    说到电灯,人们多半与美国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联系在一起。据说,爱迪生一生共有1600多项重大发明,电灯就是其中之一。但实际上,早在爱迪生的电灯问世半个多世纪前,就有英国人点亮了有史以来第一盏“电灯”。


    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照明的“电烛”,这应该是电灯的最早雏形了。因此,说白炽灯发源于英国或许更准确一些。1854年,美国人亨利·戈培尔将一根炭化的竹丝在真空玻璃瓶中通电并持续发光近400个小时,可惜的是他没有及时申请专利。1874年,两名加拿大电气技师在以碳杆为发光件的玻璃泡中充入氮气,他们虽然申请了专利却无足够财力继续发展,只好于次年将专利卖给了爱迪生。另一位英国人,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遗憾的是,斯旺不知为何直到1880年才在英国申请专利,1881年他的白炽灯泡才正式上市,开始为居家照明服务。或许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评估不到位而投入不足,在英国,斯旺的电灯始终没能得以推广使用,最终专利也被爱迪生所收购。


    据说,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在美国同样一直在研制电灯的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他的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兼收并蓄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断加以改进,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将电灯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实现规模化,使之走进千家万户并进而传往世界各地。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对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的白炽灯最终落到被淘汰的地步,主要是出于节能环保的原因,减少耗电可降低发电时产生的碳排放。尽管白炽灯问世至今这100多年内人们对灯丝材质、结构、灯泡内充填气体不断调整、改进,令白炽灯的光效比起早期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即便如此,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及其他参数比起节能灯等各种新光源也要差许多。受其发光原理的局限,白炽灯工作时90%以上的电能被转化为热能白白耗掉,只有不到10%的能量转化为光。数据显示,节能灯具的寿命是白炽灯的6倍,达到同等照度时耗电量不到白炽灯的四分之一。而其他新型光源,如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不但体积小,而且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10倍以上,电、光转换率接近100%,达到相同照明效果时比传统白炽灯节能80%以上。


    100多年前,白炽灯的问世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可靠便捷的照明光源,令黑暗不再是羁绊,照明空间不再受限,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益,释放了社会生产力,对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时至今日,它已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毫无愧色地光荣退役,来为人类的节能环保大业和可持续发展尽最后一分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