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的使命是为国家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学生能否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博雅’,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文理融合、追求真理,做人第一、修业第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如是说。 众所周知,中学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但高中教育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基于对中外教育的比较,杨福家院士提出培养“博雅”人才的目标,其中“博”指广博的知识,“雅”指高雅的素养,所以中学应进行素质教育和全人格教育。
让学生思考“人何以为人” 在报告中,杨福家以钱学森最受益的两段求学经历佐证自己的观点。钱学森曾多次提及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读书对自己的影响,后来他回忆起给自己深刻影响的17个人,除父母和3名政治家外的12人中,中学教师占了7名。 杨福家特别提及钱学森兼修科学和艺术,并列举了多位本科甚至硕士就读于文史类专业后来却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他认为,科学创新不是单靠逻辑推理,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的联想会突然给你一个启发,产生灵感。有了灵感,再按逻辑思维去推算,去计算,设计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有了创新。因此,杨院士强调:“科学家要有点艺术修养,能学会文学家艺术家那种形象思维,能大跨度在联想。跨学科综合交叉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据杨福家介绍,英、美等国家大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例如美国会把大学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学生大学毕业再进入专门学院或研究生院专攻某个领域。尤其世界名校,无一不将“育人”作为办校的头等大事。 帮助学生发现“火种” “360行,行行出状元。”杨福家提出每个人有不同的才能,教育就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火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杨福家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有位师兄学习成绩落后,但对磨玻璃很感兴趣,遭到家长强烈制止。老师知道后告诉他,想要真正磨好玻璃,必须学好光学等物理知识。“火种”被点燃的学生毕业时成绩略有提升,但“磨玻璃”的水平非同寻常,凭借这个特长找到了非常理想的工作——进入国家天文台制作高端仪器。 如何发现“火种”呢?杨福家提到,当有人问耶鲁大学校长为何该校能产生那么多总统时,他回答说:“我们有250个社团,就有250个小的领袖,这些小领袖以后都有机会成为大的领袖。”这样的回答值得我们思考。 “雅典学派”的讨论式教育 钱学森最受用的另一段求学经历是在加州理工学院。杨福家介绍说,这所学校只有2000多名学生,一半是本科生,一半是研究生,学校建校时就约定不得扩大规模。钱学森非常欣赏加州理工学院民主的作风和创新的学风。“学生可以向权威挑战,师生辩论很平常。” 钱学森师从冯·卡门。有一次钱学森与冯·卡门在某个学术观点上出现分歧,争论良久无法说服学生,冯·卡门气得摔门而出。第二天一早,冯·卡门到钱学森的办公室,承认自己的观点有误。 杨福家发现杰出中学都有共同点:小班教学,进行讨论式教育;引导学生“做中学”;找火种;轻松愉快。例如美国Gelen School在教学中强调互动,容许同学间讲话,鼓励学生提问题。如果学生能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会在家长会上大加表扬。 由此,杨福家提倡“雅典学派”的教学方法。在杨福家担任校长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学校就坚持雅典学派的教学方法,实行小班化的讨论式教学,教学中老师并不处于学生的中间,而是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老师只是坐在一旁倾听或与学生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