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健康伴老龄 安乐幸福享晚年

 tuzididie 2012-11-04
  在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有尊严、生病有人管、平时有人陪、精神有寄托、能力有用处的晚年是老年人所向往的。刚刚过去的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老年群体——

     
老人心事少人问

      在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中,城市空巢老人排行前五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为:认知问题、睡眠食欲、敏感焦虑、人际交往和适应问题。
      各种老年精神疾患的出现,表面上看是老年人脑组织功能退化引发的疾病,实际上与老年人的心态有密切关系。步入晚年的老人,虽说思想上是最成熟的时候,但感情上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尤其是“儿女在外忙,家里冷清清,有话无人听,有闲没事做”的老人,他们很少与人交流,经常独处,总是觉得生活没意思,喜欢回忆往事,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抑郁感、孤独感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精神障碍就像一个无孔不入的幽灵,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人们对其带来的恶果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一来老年人本身往往认识不到自己情绪方面的障碍,或怕给儿女添麻烦而讳疾忌医,二来有些家属将老人的行为异常当作是衰老的表现未能及时发现,或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而拒绝带老人就医,殊不知,此举更容易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安乐幸福享晚年

      如何让老年人拥有快乐的晚年?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心理疾病还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老年人要合理安排好晚年生活。比如,生活要有规律,每天保持8小时左右的睡眠;多走出家门与亲友、邻居交流;参加老年大学或培养绘画、书法、养花等兴趣,使生活有寄托。
      老年人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很重要,家属或照料者应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早发现控制病情。比如有的老人本来喜欢与人交往,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出门;很爱干净的人突然邋遢起来;为了一些小事和家人大吵大闹,和周围的人无法相处……老年人一旦有这些变化就要注意了。
      子女如何与老年人相处?心理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关注老年人的需要,让他们积极地与家人一同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人生经验传授给晚辈,多作交流;另外,子女可帮助老人发挥作用,爱护老人之余,也可适当为其安排一些家务事。

      为啥一紧张就拉肚子

      50岁的权先生是同事们眼中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成熟稳重、事业有为。可近半年来,却频频出现与其形象不符的状况,只要在重要场合发言他就紧张得闹肚子,之后却一切正常。去医院检查,胃肠道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这种状况让他苦不堪言。
      权先生告诉医生,他升职的这一年,天天工作12小时以上,总是疲惫不堪,食欲也不好,半年就降了4公斤体重。前不久单位有一个重要洽谈会,他负责主持,可会议刚开始他就腹痛难忍,请假去了洗手间。客户等了十多分钟,领导也尴尬道歉,“幸好合同顺利签订,不然职位都可能保不住。”医生诊断权先生是肠易激综合征,需要抗焦虑和心理综合治疗。
      医生介绍,此病与压力大、情绪异常有关,临床中还可能有胸痛,甚至大便失禁等表现。保持乐观情绪、放松压力对缓解症状很有帮助。此外,患者还要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等,经常运动,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酌情限制食物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以便秘为主的患者则要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增加大便容积,缓解便秘,减轻腹痛。

(吴俊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