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高铁之“高”创旅游之新

 智慧旅游519 2012-11-07
京沪高铁将于6月30日正式运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与北京、上海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说京沪高铁的运营将极大地促进沿线城市乃至全国旅游发展。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安全、舒适、环保等优势。笔者在祖国宝岛台湾坐过台北至高雄的高速铁路,在日本坐过从东京开往大阪的新干线,也在韩国坐过首尔至釜山的高铁。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高铁相比,中国大陆的高铁既有共同点,又有自身特色。一是运行速度高。京沪高铁时速达250公里至300公里,南京南至北京南最快3小时39分钟就可到达,北京和天津之间不到半小时即可到达。二是建设效率高。到2012年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1.6万公里。三是运用高科技。我们的高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掌握了成套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是服务的品质高。硬件配套精良,信息化服务完备,软件服务向旅游星级酒店及航空业看齐。
    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借高铁之力,创旅游之新恰逢其时。高铁的发展将带来以下效应:中心城市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生活圈迅速放大,串联不同城市的旅游线路,同城效应更加突出。因客流的增加,二次衔接的交通量增加,以点带面,高铁城市对周边的集散作用明显,大大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客流资金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九大区域内80个城市因高铁而环环相扣。同时,带动了沿线城市的观光、度假、餐饮、购物、娱乐等快速增长。
    当然,巨大诱人蛋糕的背后也有其隐忧。诸如由于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显著,部分城市面临边缘化境地;五小时以内旅行半径情况下,同线路航班客源萎缩,航空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铁的高票价以及实名制购票、退改签手续繁琐等也会分流部分客流。
    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旅游发展要紧密围绕游客需求,注重“三新”,即新视角、新产品、新保障。
    首先要善于整合资源,设计新线路,满足团体和散客的多样化需求。引导和帮助旅游企业转变服务方式,利用信息化等多重手段,特别是提高对商务散客和自助游客人的服务水平。其次要科学规划。依托车站,建设城市新兴的中心商务休闲区,满足客流的多重需求。加密市区与车站配套的公共交通网络,满足客流的高效集散需求。最后要提供公益性旅游服务,充实区域旅游合作内涵,建立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合作组织,形成统一的旅游协调机制,在质量保障、市场营销和公益性旅游咨询服务网点设立开拓等方面加强联合,形成共享、共赢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