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管浙江47

 ffyingy 2012-11-07
47
接管浙江
刘定卿
2012-11-02

500名南下干部留在温州

6月2日,华东军区决定调整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由21军政委康志强任主任,龙跃、李培南、邓逸凡任副主任。两天后,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改名为警备司令部,由21军军长滕海清任司令,21军政委康志强任政委。

省委决定由当地干部和南下干部共同接管温州,并由当地干部为主,对此龙跃十分满意。7月1日,龙跃特地在温州大众电影院召开当地干部和南下干部会师大会。龙跃、李培南和李铁锋都在会上讲话,大会气氛热烈。

大会开完后,很快为南下干部分配了工作。由于大批南下干部的到来,打乱了温州原先干部的配备,一般干部问题不大,县级以上干部的任命,省委都事先征求龙跃同志的意见,体现对龙跃的尊重。

8月26日,省委任命四大队大队长李铁锋任地委委员、第二副专员;不久还任命四大队组织部长王耕野任地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长;一中队政委刘朝中任温州市委秘书长;三中队政委黄生任市委组织部长;三中队中队长崔子明任地区公安处(局)长;七中队组织部长宋砚田任地委民运部副部长;南下干部任一人为温州中心支行行长。

与此同时,各县主要领导干部也相应做了调整:永嘉县原县委书记胡国洲改任县长,由七中队政委魏俊哲任县委书记,副书记廖义融;瑞安县由七中队中队长张洪勋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平阳县原县委书记郑海啸调任地区专员,六中队政委戴尚义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中队秘书赵思孟任副县长,七中队宣传部长李子甫任平阳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叶龄银任乐清县委书记,仇雪清任县长;陈辉任泰顺县委书记,林永中任县长;张金发任文成县委书记,朱大孝、邢德、单国栋任副书记。

中队以下干部也很快分配:一中队105人分配在温州市区工作,一部分到军管会政务部和公安系统工作,另一部分由中队长李裕林带领到军管会工业部系统工作。

三中队145人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政委黄生带领分配到党、政、群等机关,另一部分由中队长崔子明带领分配到地区公安局。

六中队103人分三部分:中队政委戴尚义带领40人到平阳县工作,8小队队长刘冠儒任平阳万全区副区长;中队长田云涛带36人去青田县工作;组织部长孙凤桐带24人分配到乐清县工作,其中6小队指导员樊子钦任乐清大荆区区长,7小队队长王寿德任乐清城区区长。

七中队118人分三部分:由张洪勋带21人到瑞安工作;有58人分配到永嘉县工作,3小队指导员张景臣任永嘉沙头区委书记;七中队组织部长宋砚田带领30人到温州地委、专署工作;此外,还有8人分配到平阳;另3人分配到玉环、文成。

由于资料有限,没有列出当时500多人分配的具体方案,中队一级的干部分配到县处级岗位,小队一级的分配在各区乡一级岗位。

这段时间,当地干部和南下干部比较融洽,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是,温州解放不到一年,龙跃同志调离温州后,温州开始由南下干部主导,由李培南任地委书记,当地干部林辉山仍任副书记。市委书记由卜明担任。1950年8月,市长胡景瑊也调离,由卜明接任温州市市长。

卜明是江苏无锡人,1938年入党,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战斗报》主编。曾任六合、江宁、句容、嘉山等县县长,常州、太仓、苏州等县的县委书记。后来调浙东工作,先后任浙东路南军分区政委、浙东游击纵队六支队政委,调温州前为金华地委副书记。

1951年2月,黄先河接替卜明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兼温州市市长。说起黄先河,温州的老同志并不陌生。他是平阳人,原名叫何畏。1931年10月,在浙南老党员叶挺鹏的介绍下,在平阳参加革命。挺进师与浙南红军会合、闽浙临时省委与国民党温州当局谈判都是他牵的线。刘英到温州后,曾任命他为温州白区工作团团长、温州中心县委书记。后因遭到迫害去了延安,他的经历颇具传奇。1951年2月,经中央组织部同意,他从东北调回温州担任温州第三任市长。

从1952年到1956年,温州地委书记和市委书记先后换人,换来换去都是南下干部,不过,省委对温州领导班子还是继续采取南北干部相结合的办法。但基本上都是以南下干部为主,当地干部为辅。后来随着龙跃被批判,浙南干部的处境就大不一样了。(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