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路径》

 富一生 2012-11-08

解读《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路径》

(2012-05-14 18:08:38)

文/楚客东来

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重点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医疗分开综合改革、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四大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解读如下:

(一)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措施】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和市医管中心

【改革核心】整合办医院资源逐级“放权”

公立医院理事会由市有关部门代表、市医管中心主要负责人、专业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代表组成。这是一个决策机构,主要是负责审议公立医院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方案、改革发展计划、基本管理制度、年度预算计划、运营管理目标、绩效评估结果、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人选和领导班子成员任职资格等重大事项。政府有关部门向理事会放权,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

深圳市医管中心是理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执行理事会决议,监管公立医院人、财、物。医管中心向医院“放权”,不干预公立医院内部的具体运营管理事务。它与公立医院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实行合约管理。“医管中心以公益性为核心目标,根据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管理合约,院长达标了,奖,不达标,罚。”

深圳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放权”,并通过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将“放权”,将办医院的职责交给理事会和医管中心,运营的自主权交给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只负责行业发展规划、运行标准、绩效评估、资源统筹、资格准入、管理规范等行业管理职责。“将来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之间将不再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而是通过制定行业政策,为公立和民营、市级和区级创造公平的行业环境。”

(二)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改革措施】公立医院“去行政化”

【改革核心】打破“铁饭碗”提升运行效率

深圳市将推行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包括将实行公立医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去行政化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医院人事编制制度,建立员额管理制度、全员聘用、自主招聘人制度;改革工资福利制度,建立重点学科特聘岗位制度,实行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财政补偿机制,按照绩效核拨财政补助;鼓励医院通过发展多层次医疗服务实现收支平衡;改革医疗保障政策,建立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基层首诊制度等。这些改革都将首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

(三)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改革措施】7月全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改革核心】打破药房垄断切断利益链条

在现有的药品加成的政策下,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商成为了利益的共同体,助长了药品流通领域的价格虚高。《深圳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实施方案》即将出台,通过“1+6”配套改革,从切断利益链的末端来打破这个不正常的利益格局。

首先,今年7月1日,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彻底打断公立医院业务收入与用药数量、药品价格直接挂钩的利益链条,消除其多开药、开贵药的动力;

其次,今年7月1日,将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率先实行厂院直销,探索建立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直销渠道,形成药品流通企业与医院药房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来压缩流通的水分。

建立公立医院允许患者使用外购药品的制度,将在公立医院的周边区域,选择若干家大型连锁药品流通企业,建立达到公立医院药房规模和安全标准的大药店,允许患者凭医生处方到这些社会零售药店购买药品。未来,公立医院不设门诊药房将是大趋势。而在市场竞争中,药店也会想方设法地去压缩流通环节中间的水分。

改革方案中明确写明:收受回扣、提成和其他商业贿赂的人员,一律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并吊销执业资格。与国内其它城市医药分开改革所不同的是,取消药品加成后,深圳没有增加药事服务费这项收费,而是采取了提高门诊诊疗费和住院诊查费的做法。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每门诊人次提高门诊诊金12元,平均每住院床日提高住院诊查费37元。提高的诊疗费,由医保买单,不增加市民的负担。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将通过推进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来解决医院大检查来赚钱这个问题,将实行“打包”收费的模式,门诊病人:全科门诊按诊疗人次收费,专科门诊限定最高价,住院病人实行单病种“定额包干”收费、大病种单独结算的方式。“一费制”下,费用高,医院就赔钱,成本控制得好,才有利润。

(四)营利性非营利性分开改革

【改革措施】六家新建三级医院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改革核心】民营医院上档次

营利性非营利性分开是深圳市医改的一个重点,下一步,政府将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即将出台《深圳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将着力解决民营医院土地使用、投资回报、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瓶颈问题。政府将给予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比如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安排财政补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承接公共卫生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给予补贴。

据悉,深圳市“十二五”期间将在沙井片区、石岩片区、华为科技城片区、平湖片区将规划一家综合医院,在龙华片区规划一家儿童专科医院,在南澳片区规划一家康复专科医院,等6家新规划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将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来举办。

深圳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到2015年,全市社会医疗机构门急诊服务量提高到全市总诊疗量的30%左右,住院量达到全市总量的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