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痕处处织金归来不看洞宫苏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4日 13 版)
在织金洞,我与其说是在顶礼膜拜洞穴的美景,不如说是在努力增长岩溶的知识。 织金洞在贵州的西部。我们参加2011“多彩贵州踏春行”的一行人,在参观了毕节试验区,饱览了百里杜鹃之后,来到了织金洞。就好像一首歌曲的高潮总是放在最后,熟悉情况的主人也把织金洞视为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的压轴大戏。 多年前我曾经去过贵州安顺地区的龙宫。龙宫必须乘船进去,在船上欣赏一个个洞穴。同行的几位歌唱家情不自禁的高歌,水面和洞穴的自然回响让大家兴奋不已,认为在龙宫里开一场音乐会肯定比音乐厅还要过瘾。路上,我让主人比较一下龙宫和织金洞。没想到他说,除了龙宫是水洞,织金洞是旱洞之外,龙宫无法和织金洞相比。 当我终于走进织金洞,立刻发现主人的自信和自己的无知。 织金洞发现于1984年4月8日,当时织金县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进入了这个洞穴。其实,世居在这一带的苗族同胞早就知道这个洞。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十一两日,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跳花节。他们喜欢在这两天来到这里,在洞口的空地上比赛踢毽球(俗称“打鸡”),并把这个洞称为打鸡洞。由于该洞位于织金县,后来因此定名为织金洞。 很多旅游者进入织金洞后,都会出现一种失语的状态,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强烈冲击下的感受,作家诗人难以下笔,摄影家满眼都是美景,我也是如此。人们无不为织金洞的美而动容,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称织金洞的美难以言传,更难意会。 一般来讲,洞穴无非就是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笋、钟乳石组合,但织金洞肯定可以改变人的洞穴观。走进织金洞,就如同走进神话中的“天宫”,因为面前的织金洞超乎想象的“大、奇、全”。 “大”指的是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洞体两壁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均在60米至100米之间,大小厅堂47个,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厅堂有5个。从洞的体积上讲,它比一直誉冠全球并列为世界旅游溶洞前六名的法国、前南斯拉夫等欧洲国家的溶洞要大两三倍。 “奇”指的是景观及空间造型奇特,审美价值极高。专家们从奇特度、审美度等各方面给其中许多厅堂和景观评了满分10分。 “全”指的是洞内景观形态丰富,类型齐全,石笋、石柱、石塔、石鼓、石盾、石花、石芽、钟旗、卷曲石、月乃石、鸡血石、葡萄石、蛇皮石、松子石、晶芽、云盘、云碟、穴罐、谷针田、梅花田、珍珠田、边石坝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各种形态,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笋还要高7米多。 织金洞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景区,有150多个景点。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玲珑剔透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每座厅堂都有琳琅满目的钟乳石,大的有数十丈,小的如嫩竹笋,千姿百态。霸王盔、玉玲珑、双鱼赴广寒、水母石、碧眼金鼠等景观,形态逼真,五彩缤纷。特别是那高17米的“银雨树”,挺拔秀丽,亭亭玉立于白玉盘中,被赞叹为国宝。 织金洞太繁复、太丰富,且不说尚有一半厅堂未开放,已勘察的长12.1公里只开放的6.6公里,成千成万的小景观未命名,甚至一些大景观大场面至今也尚无佳号雅称。如果仔细观看所有的景观,或许一天也出不了洞,更何况许多景观你只觉得它美它奇,但又难以用一个个具体物象比拟它。所以有资深的游客说,观赏织金洞,绝不像品一首小诗那么洒脱,也不似画廊观画那么悠闲、从容,你时时会被一种近乎压抑的崇高感征服、净化,思维也似乎中断了,你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超脱出来,与它保持一段距离。但是,在织金洞,你又必须学会联想,在洞中找到了“天宫”。织金洞本身的构造就注定要给你这种想象力。不同阅历的人,想象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你会联想到中国的名山大川诸如“水乡泽国”、“黄土高原”,联想到古罗马城堡和古希腊遗址。你会联想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神话传说,甚至还会发思古之幽情,与这经历了数十万年的石头精灵沟通,渴求一种深切的生命体验,探寻它的由来。 织金洞的造就者是水和时间。依附在洞顶及长在洞内千姿百态的景观,都是含有碳酸盐类的水沿洞体岩缝渗透沉淀而形成的。而织金洞内的卷曲石,不受地心吸引力的束缚,自由地向空间卷曲发育生长。它们有的像树枝,有的像梅花,有的像鹿角。更为奇特的是,卷曲石中心是空心管道,里面密封储水,管壁极薄,因此通体透明。卷曲石是织金洞中的珍奇景观,据研究主要由于毛细水作用而成。 应该说,“看景不如听景”的感叹在织金洞无效。无论是文字、图像,即便是3D电影,都无法表现织金洞的丰富和深邃。唯一的途径,就是置身其中,亲自去感受。 尽管织金洞美得让人无法言说,但是到过织金洞的许多名人名家,不可能保持沉默。谷牧的“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冯牧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二牧之词被认为是绝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