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湖书院】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
发布时间: 2010-9-13
安徽省黔县的南湖集湖光山色于一水,湖面如镜,潋滟波光;群山、绿树、清流、丹霞与古民居相映成趣,素以风光崎丽而闻名于世。 南湖书院于明永乐年间始建。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业解惑。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将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座落南湖北岸,是所具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书院前临一湖碧水,后依连栋楼舍,粉墙黛瓦、碧水蓝天、交相辉映。 南湖书院原设“志道堂”系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学子阅鉴四书五经。“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地。祗园则为内苑。 书院前临一湖碧水,后依连栋楼舍,粉墙黛瓦、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大厅巍峨壮观,门楼保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额,是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西侧有“望湖阁”,卷棚式屋顶,楼窗面临南湖,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徽州自古读书风气极盛,即使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读书声也终年不断。原因何在?魏晋以后,中原的战事频频,一些贵族和读书人为躲避战乱和异族的追杀,纷纷南迁。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落脚徽州后,边耕田边读书,过着与世无争的耕读生活。从隋唐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后,他们便凭借自己的家学功底,教子读书,以求将来入仕。到宋朝时,徽州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朱熹,他的学说又推动了徽州人的读书致仕之风。 书院落成一百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清末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初年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及许多科学家、文学家、学者、诗人等,均在此受过启蒙教育。如今,宏村的孩子们都已在更新更好的学校去读书了,南湖书院则成为缅怀祖先功德、教育后代发奋读书的场所。 南湖书院主要是汪氏家族的免费学堂,“汪”姓是当地的一个大姓。此行还见到了宏村史上最富一户-汪定贵的府邸以及其92代传人,曾经在《画魂》中客串了一个书法家,至今还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听他自己讲,他是第一代的农民导游,目前导游所讲的内容全部由他口述相传,口述内容至乔石参观后做了一本小册子,算是有了文字记载,一册5元,翻开一看与导游讲解稍有出入,只是文字的过于追求真实,而导游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点灵活的运用。不过老人对共产党占领了汪家最大的府邸稍有不满,嘟囔着个没完。 南湖书院的建筑吸取了徽派建筑典型的特点:筑天井。在天井中举头可望一片天光,徽州人从商讲究老天落雨为金落雪为银,在自家的天井中接水,如同今天商人喜欢供奉关二爷一样,肥水不流外人田。从门内看内外,是口口相连,看去如同一个“品”字。有人品、官品等暗喻。 徽州文化中理学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派系。南湖书院中正面刻录《朱子治家箴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其中不乏看出封建男尊女卑的理论,告诫男子取妻求淑女,勿怕重妆,在妇人之下,何谓丈夫等三纲五常等治理家政的思想。 南湖书院是这里最典型的书香庭院,完美的展现了徽州建筑的风格,完整的体现了徽州儒学的尊崇。寒窗苦读、朗朗书声,仿若依依萦绕耳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