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伪青铜器之地域特征

 邰汉生 2012-11-12

国内伪青铜器之地域特征

(2011-03-31 21:38:42)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观察

    本文对青铜仿制做假的重点区域作了六项归纳,它们分别是蚌埠、河南、山东、陕西、阜阳、荆州。年复一年,上述地方的青铜造假必定回应为市场鉴别水平提高而呈现新态势,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蚌埠。蚌埠产品己广为人所知,以前密集的作坊己是门庭冷落,好多仿铜的改行玉器加工、经营奇石等等,也有仿铜的辗转去了成都等地,仿制一些巴蜀文化铜马、摇钱树,以及三星堆、滇文化特征的产品,蚌埠现有的仿古作坊,电解做旧的技术并没什么改进,不怎么生产高仿品,以纯工艺品为主,主要仿制汉以上纹饰精美,工艺复杂的产品,简单做一下绿皮,因为是精美的纯工艺品,范线僵硬,胎体厚重不做垫片,客商多来自北京,广州等地,有的产品也销往港澳及海外。令人想不到的是,这类纯工艺品,却时常有人发到收藏论坛当做国宝叫卖。

二;河南。现在河南仿铜日新月异,不断有新产品出来,错金银、鎏金、后工、后刻铭工、后镶松石,新旧拼装、改造、包皮、移植锈己无所不能。河南电脑刻工的产品己不多见,高仿红斑绿锈仿商周的比较多,以觚、爵常见器物为主,很少有水坑品种,新型拼装采用更先进的铜焊技术,做得好的器物外表肉眼无法看出接口,器内接缝为树酯做锈,完全过关的不多,伪刻铭文的字口略僵,细心可看出起刀收刀痕迹,市面常有河南包老铜皮的成套编钟,铜片接缝处理采用铜焊接,以前针扎刀刮可鉴别出的方法完全失效,凡成套编钟弹指敲击象是塑料声音,都有问题。以前采用不干胶贴在铜器与兵器上再腐蚀仿做错金花纹的工艺均己淘汰,纯新铸造的工艺没什么改进,孔雀蓝仍然做不出,仿制孔雀蓝依然靠油彩染色,少数移植锈是从废铜上整块剥下,再用胶粘上仿制品上,新手看这类锈,最好用刀刮一下,从北京广州返销河南的东西也多,多是前些年用胶水修复过的,又重新流到河南精加工,于是河南真货多,假货也多,成了全国青铜集散中心。

三,山东。多为仿脏坑,包裹土和发锈齐全,有一种满身是土,酥软之感。好的也能仿出结晶绿锈和紫锈。

;四,陕西。陕西高仿错金,己从各类老铜后错转向新工艺品,多是臆造品,类似河南的部分产品陕西、山西均有作坊仿制,老铜错铝合金几乎看不到了,有种高仿老剑后错金,工艺力度很逼真,金丝上有结晶锈,剑格、同心圆镶有松石,据说这类产品便出自陕西。

五;阜阳。安徽阜阳的树脂贴工,随着藏友对其特征的认识,己经没了市场,因为这类产品的铜坯子多是用废旧残破铜器胶水粘接的,几年后胶水失效铜片纷纷裂开散架,以前贩运这类伪铜器到南方各地的,多不敢来了,还有些砸在手上的,经常发在各收藏论坛试图蒙出去,阜阳修复铜器的也从树脂补添工艺改为青铜铸造。
六;荆州。荆州的高仿水坑很有杀伤力,有些老玩家一不小心也会看错,荆州造兵器与铜镜后刻工,己经名扬天下,高仿品供不应求,其中荆州仿造铜兵器己达到乱真的地步,荆州仿制铜剑基本都是水坑,做旧后微有毛口,极易迷惑人,这类铜剑,长短宽窄尺寸应有皆有,老剑新剑后磨花的品种,以菱型几何纹最为逼真,还有些臆造的龙纹凤纹之类,铜兵器错金也是荆州造一大特色,也有错得好的,错金鸟篆文线条流畅。也有画蛇添足,比如剑把顶端错一圈铭文,筒型把上很窄的剑格上也错上细如针丝的铭文,也有所谓烙银的铜矛,其特征均是水坑,皮壳厚度不够易露白铜,铜矛管内常塞有一截烂木头,铜剑有时还配上黑漆剑鞘,漆壳上描有楚式花纹,并用坑泥和水浸泡,然后用塑料纸包着出售。荆州铜镜后刻工多采用素镜,或厚胎不值钱的镜子,纯手工玉雕机雕刻,镜面保持原貌,背面纹饰多是仿汉与战国镜为主,皮壳处理的很好,但钮部多有破绽,纹饰油性重,象擦过皮鞋油似的,因其产量有限,见过这类产品人并不多,据说仿家附近宾馆常年有人住着等货。

七;其它。有一种仿品去年上市,我到现在还没弄清产地,造型仿商周中高档器物为主,呈亮皮壳,有范线没有铭文,器内修胎不规整,厚薄不均,胎体轻巧,声音不响,材质非常脆,器耳与器足易断裂,器外有红斑绿锈,还有结晶样石灰锈,从断裂处看,并非青铜铸造,鼎之类很厚的实心耳与足,手电钻打下去呈褐色粉末状,不见铜屑,从工艺流程上看,象是金属粉末模压的,到各大古玩市场放货的贩子,多自称是湖南宁乡出土,这类伪品按常规方法鉴别极易走眼,因此上当的也大有人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