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年头,理想太贵,谈不起

 丙丁A 2012-11-16

最近几个月特别忙,一边是手下照顾着好几百号人,另一边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所有工作从零做起,丝毫不敢怠慢。另外也担心在网上招惹你们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所以干脆就没更新博客,只潜水,不发文。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已离开科学网,兄弟我在这里混得这么开心,为啥要离开啊?

今天接到科学网编辑部的电话,邀我做15日中午的访谈,题目叫“逃离”科研。为啥找我?约莫是因为兄弟我正属于那“逃离”的人,刚巧算个反面教材吧?

晚上又看到陈安老师给我做的广告,说我是离开科研,彻底不回头的人。我自省一下,概念有些模糊,我确是没有选择科研岗位的人,按理说应属科研的叛徒,但依稀间仿佛也没彻底决断,背地里和书本还有些藕断丝连。这状况之于我个人而言,恐怕也只是在摸索中前进,就像现在的祖国,要走有特色的道路。不过话说回来,不做教授就一定等同于不做科研吗?以及,做教授的人,就一定在做科研吗?这话不用多说,你们心里有数。

说起我为何没选择科研岗,这话太长,原因太多,大部分不能说,能说的都不是重要的。不过还是挑几个满足一下朋友们的好奇心:

1、我只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我喜欢的东西都巨冷门,冷到自己看了自己的题目都直打哆嗦。当然,做科研,冷门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发表在世界一流刊物上,你也照样牛逼哄哄的。可问题是,哥做不到,哥着急连个SCI都发不出来,所以一直不怎么受人待见。

2、我读物理十年,选个专业叫理论物理。这十年里每碰到一个中国人,当他听到我的专业名称时,都必问三个问题:(1)理论物理有用吗?(2)选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3)你读理论物理,你的爹妈谁来养?对这三个问题,我的答案都是:(1)没用。(2)不好找。(3)没法养。

于是对方马上抛来一道附加题:那你为什么还选这个专业?

我说:因为我喜欢。

对方说:你真是有病。

十年,国人千万次的问,我做了千万次的病人。好烦啊。于是乎有一天我也失去了耐心,当别人问我学什么专业时,我不说我学物理,我说我学的是财务料理,简称务理。对方一听有个财字,仿佛明白了什么,便不再追问,我也落个清静。

不过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也渐渐觉得,理论物理这东西,确实不创造什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对于改善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而言,并无太多眼前的用处。从这角度讲,花纳税人的钱去发些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文章,我有些于心不忍。再考虑到理论物理这东西,不需要依托于实验室,自己买个电脑就能玩,所以,干脆花自己的钱当个爱好去做,心里岂不更踏实快活?在别人嘴里也落不下口实。

令我吃惊的是,在我选择了不做科研岗之后,那些说我有病的人们却又摆出一副天妒英才的样子仰天长叹:哎,学了十年物理,却不去做教授,真可惜了!

尼玛!

3、这第三个原因嘛,哎,怎么说呢?这年头,没出过国,走到哪里都是矮人三分哪!

思慕再三,倒不如转做管理岗,这样好玩,我见了做科研的就谈管理,见了做管理的就谈科研,两边忽悠,乐趣多多,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的事就说这么多吧,如果想展开的话我能写一万字,但那样跑题太严重,我们还是回归正文。

科学网的编辑问我最近有没有看程代展老师的文章?看完什么感想?程老师的文章我看了,也有些自己的看法,由于担心明日中午的访谈不能把话说全,所以提前写这篇杂文仅供参考。

对于如何做好科研,如何坚持理想,反面教材肯定没有什么好的经验,但是对于是什么原因会让年轻人离开科研,我有些思考,罗列如下:


一、过度透支。

过度透支,指身体的过度透支,精神的过度透支,以及理想的过度透支。怎么理解这四个字?

这些年里我和很多国内外的教授接触过,发现一个现象,中国的大部分教授,或者为保守起见缩小一下范围,中科院的大部分教授研究员,会把没日没夜没假期的拼命加班干活当做一个优点,同时把能够做到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当做衡量学生是不是做科研的好苗子的评价标准之一。

程老师的文章中正巧也提到了他的这位弟子科研非常勤奋,平时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周末也不怎么回家。

程老师这样描述自己的弟子,想必很为他的弟子这么努力感到自豪。但在我看来,这未必是好事,甚至,这位同学如此努力,恰有可能是他后来离开科研的重要原因。

打个比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长满树木的小山头,学生的工作成果就是这山头出产的木材。你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比别人出产更多的木材呢?很简单,多砍呗。别人一周砍5天,你砍7天,别人放假不砍,你放假照砍不误。你的木材不比别人产的多才怪。可问题是,你一直在砍,一刻不停的砍,却没有给这个山头再生树木的时间,没有给学生恢复的空间。这山头一直在透支,这学生也一直在透支。山上的树只砍不种,总有砍光的那天,学生也总有扛不住的那天。这种抗不住,未必表现在身体上,还有可能表现在精神上,理想上。

一个学生白天黑夜都加班,放假也不回家。他在别人休闲的时候依旧工作,为什么?因为他有理想,他动用精神力告诉自己这样做是值得的,从而说服自己工作。此时,如果他工作的回报能够弥补他损失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以及他动用的精神力。那么他所处的便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他的这种工作方式就是可持续的。

但问题是,他工作的回报能够弥补这些吗?从程老师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这位弟子的确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够了。可是,他没日没夜的加班,发了这么多文章,却并没有让他和他的家人生活得更好。

此时,他只能再动用自己理想的力量,说服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现在没有回报,将来肯定会有!这时候他的状态,就是一种精神和理想上的透支。这种透支,可以坚持一个月,两个月,说不定也可以坚持一年,甚至两年。但在我看来,总有他撑不住的那天。而那一天,就是他彻底离开科研的日子。

总的来说,我以为,程老师的这位弟子,也许恰是因为太过努力,却在短期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体力上,精神上都不能够及时恢复,常年始终处于一个透支的状态,最终导致失去了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信心以及内在的动力。

不得不指出,这位同学并非科学院学生中唯一一位因透支而失去科研动力的。这些年做科研急功近利,哪个所的哪个组里都想多快好省的出活。中国的扩招使得学生价格便宜量又足,这么廉价的劳动力去哪儿找去?都当牲口一样使。学生在组里没日没夜没假期的干几年活,到毕业的时候如果还有利用价值就延期再干一年,如果累疲了没利用价值就赶紧毕业滚蛋,留下几篇表面华丽的文章,刚好可以申请新的课题,领更多的钞票,雇新的学生,如此往复。

看官你别着急,我没骂你,我骂的是这世道。

二、钱。

过度透支是个普遍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放弃,总有人能扛到最后,成为抗战的胜利者。所以这里也有个度的问题,高强度的工作,为啥有的人能抗,有的人就扛不住呢?

我拿自己的圈内好友做了一下对比,认为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的圈内好友和同学中,家境富裕的人,往往更能抗住高强度的工作,最后能够坚持做科研。但普通老百姓家庭出身,特别是农村家庭出身的人,在经过一段高强度没日没夜没假期的工作之后,往往更容易放弃。

这很容易理解,你父母没医保,家里没存款,却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将来父母要你自己养,兄弟姐妹要你支援,房子要你自己买,媳妇要你自己娶。家里供你读个博就够奢侈的,你还要做博士后,三十好几岁才能熬到副教授,一个月工资八千块,房价一平米两万,你自己说说你这条路选的是不是有问题?

程老师的这位学生,我猜并不是家境特别富裕的人。他嘴上表达出的做科研累,没兴趣了,正是他过度透支,无法承受的表现,但这也许并非是唯一的原因,我看背后还隐藏着他来自经济,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一点从他家人都支持他做中学老师就可以看得出来。

你别小看北京的中学老师,工作强度绝不可能高过中科院的研究生,但待遇绝不亚于中科院的副研究员,甚至有些职位年薪比研究员都高不少。程老师的学生既然在数学上如此有天赋,肯定不会算错账,他这么选肯定有他的道理。

从这个角度讲,要我说,想让这个学生回来不难:你就给他一个年薪十五万的职位,许诺他每周不用加班,只工作5天,每天8小时,晚上回家睡大觉,周末出去泡美眉,我就不信这哥们儿不回来!

问题是,咱都知道这是个苗子,也知道他能出一大堆文章,但咱就是出不起这个钱,供他安安心心的做研究。或者也许咱出得起这个钱,却另外有些无形的条条框框约束着咱,让咱不能把这些钱给这个年轻人。毕竟,他又没出过国,也不是千人百人神马人的,那么多人排队呢,凭啥给他这待遇。是吧?

三、周围人的价值观。

我的理论:人不是孤立的动物。他和外界必定要有所联系才能健康,正常的生存。

做科研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多时候也会受周围人价值观的影响。一个年轻人要想在科研道路上走得远,绝离不开身边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过来,趟一个人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他工作的价值,不能给予他必要的支持,那么他在这条道路上很难走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学数学的研究生,你妈是个小卖部部长,她每天在你耳朵边叨叨,说瞧瞧人家隔壁家二傻子,只有高中学历,却只靠卖货就年薪三十万。你再看看你!她连续叨叨十年,你能保证自己一点都不动摇?烦都烦死你了。

或者假如你是个学物理的土鳖博士,所有你认识的女孩,无论长得再怎么丑,都嚷嚷着要嫁高富帅或金融男,没房没车决不考虑,你就能保证自己对将来转行金融业一点不动心?

每年从数学和理论物理这两个专业转行做金融的人不计其数,无论华尔街还是北京CBD皆是如此。你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女人他娘的真是祸水。

程老师的文章中提到,他的学生在回老家后和亲戚谈了,亲戚都支持这位学生去中学做老师的决定,这在我看来正反映出周围人价值观对这位同学的影响。正是因为在这么多年里,他周围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他从事科研工作,才使得他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继续扛下去。

也许,他周围的亲人们,供他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出人头地,好吃好喝,将来能有个房子,有个好车,再娶个好媳妇吧。这很现实,却无可厚非,毕竟人要先生存,才能谈理想。他亲人朴素现实,而他自己,恐怕也不是有资本谈理想的人。

毕竟,这年头,理想太贵,谈不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