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医生们讲养生私房经

 承荀 2012-11-19

听医生们讲养生私房经

导读:眼下已过“立冬”节气,根据我国自古的民间习惯,“立冬”就是冬季的开始。在这个养生进补的最佳季节里,是相信网上流传的养生“秘方”,还是跟风吃点膏方?让我们听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的医生们有哪些冬季养生“私房经”。

一、自制膏方治好早搏

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朱凌云告诉记者,规律的睡眠是他最重要的养生法。无论晚上有多少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有多吸引人的娱乐节目,他都会保证在10点到11点间入睡。工作特别劳累的时候,他更会有意识地提前入睡。

  鉴于平时用脑较多,精神容易疲惫,朱凌云主任并不主张过于剧烈的运动。他每周都会保证散步四到五次,走到微微出汗时效果最好,既有益健康,又能在散步中慢慢放松心情。他说,如果条件允许,经常游泳是最好的全身运动。

  每到冬季,朱凌云主任会给自己开膏方。他认为,吃膏方不仅能进补,还能治病,膏方最适合“治未病”,也就是在身体还未进展到疾病状态时,就及时调整体质,延缓疾病和自身的衰老。他说,自己吃膏方不求快,每年从冬至开始,一天一顿,晚饭后服用,慢慢地坚持吃上半年。连续吃了几年后,自己原先的早搏症状慢慢好转了。

面对眼下膏方动辄上千元的现象,朱主任的心得是,膏方其实不必求贵,适合自己体质的,才是最好的。

二、芡实山药常煲汤

在市中医医院失眠专科主任医师徐建看来,养生并不只是冬天的事,而是一个细水长流不断积累的过程,人体应该顺应不同季节大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养生的策略。夏季养生的主题应该是“益气养阴”,冬季则要注意 “调养气血”。中老年人在调养气血的同时还要注意“补肝肾”。

  用中药材和鸡鸭等常见家禽一起煲汤,是徐建眼中最简单易行的冬季养生法。他说,自己家中常备芡实、山药、枸杞、人参、枫斗、北虫草等药材,经常和家禽等食物搭配在一起煲汤,这样有利于身体吸收药材和食物的精华。

徐建告诉记者,许多人都知道冬季要进补,其实进补的基础是养好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只有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才能使药物和食物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否则吃再好的东西也会导致“补不进”的后果。要想养好脾胃,最重要的是戒除油腻、油炸、高脂肪的食物,“膏粱厚味”会在不知不觉中损伤人的脾胃功能。

三、红酒加“五宝”粥

市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苏晓也有自己的“养生食疗方”:山药、莲子、枸杞、芡实、米仁,煮粥或打成浆,经常食用。这些药食同源的“五宝”有健脾、宁心、补肝肾、健脾的效用。

  除了“五宝粥”,苏晓还常吃一道能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的家常菜,就是凉拌木耳和各种菌菇。她说,这道菜尤其适合一些应酬较多的中年人。

  作为女性,苏晓推荐红酒养生,每天小酌半杯,既能养颜,又有益心血管的健康。

在饮食养生之余,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工作压力太大时,要学着找到适合自己的舒压方法。苏晓的方法就是“闻香”,临睡前在家中点上一支檀香,既能宁心安神,又可疏肝、理气。

四、不给孩子吃成品膏方

作为孩子的妈妈,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薛征经常给女儿准备三种健康食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快餐零食,而是能够补脾健脾的铁棍山药、白扁豆,以及“天然维生素”——红枣。

  薛征认为,孩子也可以吃膏方,尤其是体质虚弱、经常感冒咳嗽的孩子,但她从不给自己的孩子吃市面上的固元膏等成品膏方,因为成品膏方大多针对成年人的体质,药性往往偏热,或太过滋腻,根据中医理论,孩子一般都属于“纯阳”体质,进补一定要注意“平补”,少吃热性的药材。对于孩子来说,吃膏方前适当吃些开路方也很重要。

除了吃膏方,薛征还特别推荐“冬季敷贴”的养生方法。众所周知,夏季敷贴能治疗孩子反复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其实“三九”敷贴和“三伏”敷贴双管齐下,更有利于这类孩子的健康。

五、大鱼大肉不如常吃粗粮

红茶、红枣和核桃是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刘毅冬季常吃的三种食品。

  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少吃红肉,多吃鱼虾。他认为,鱼虾既可健脑,又能补充蛋白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刘毅说,不少人习惯在冬季大鱼大肉地进补,反而忽略了膳食的平衡。他建议肥胖者以及“三高”患者不妨每天吃点粗粮,比如小米、南瓜等。

  面对眼下人们热衷的膏方养生,他特别建议中风后遗症患者;经常手脚无力、头晕的帕金森患者可在冬季通过吃膏方来改善症状,调整身体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