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疙瘩

 chh71 2012-11-20

刺疙瘩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刺疙瘩  
刺疙瘩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无明显主根,不定根多数,直径2毫米。茎单生或2—3条茎成簇生,被稀疏蛛丝毛,基部被密厚的棕色的纤维状撕裂的柄基,通常有长分枝。基生叶线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达33厘米,宽达3厘米,羽状浅裂或深裂,基部渐狭成长或短叶柄,柄基扩大;侧裂片约10对,三角形,通常边缘不等大2或3刺齿,齿顶针刺褐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或稍短,齿缘无针刺、少针刺或小针刺;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刺疙瘩
  【种拉丁名】:Olgaea tangutica Iljin
  【种别名】:青海鳍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蝟菊属
  【属拉丁名】:Olgaea
  【海 拔】:1200-2000
  【命名来源】:(甘肃)[Not.Syst.Herb.Hort.Bot.Petrop. 3: 144. 1922]
  【中国植物志】:78(1):065
  【组中文名】:翼茎组
  【组拉丁名】:Sect.Pterocaulon Iljin in Not
  【亚族中文名】:飞廉亚族
  【亚族拉丁名】:CARDU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蓟族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编辑本段参考文献

  Olgaea tangutica Iljin in Not. Syst. Herb. Hort. Bot. Petrop. 3: 144, 1922, et in Bull. Jard. Bot. Russe 23: 147, 1924; Kitam. in Act. Phytotax. et Geobot. 9: 113, 1940; L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 6: 97, 1949: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20 (3-4): 293, 1967;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606, 1975; H. Ch. Fu in Fl. Intramong. 6: 210, 1982——O. echinantha L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 3: 137, 1935.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无明显主根,不定根多数,直径2毫米。茎单生或2-3条茎成簇生,被稀疏蛛丝毛,基部被密厚的棕色的纤维状撕裂的柄基,通常有长分枝。基生叶线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达33厘米,宽达3厘米,羽状浅裂或深裂,基部渐狭成长或短叶柄,柄基扩大;侧裂片约10对,三角形,通常边缘不等大2或3刺齿,齿顶针刺褐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或稍短,齿缘无针刺、少针刺或小针刺;有时基生叶不呈明显的羽状分裂,中下部边缘2-3个三角形刺齿为一组而稀疏排列,齿端有针刺,齿组之间无针刺或几无针刺,上部边缘2-3针刺为一组,稀疏排列。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等样分裂或边缘具等样的刺齿或针刺;最上部茎叶或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最小,长三角形,边缘针刺。全部茎叶基部两侧沿茎下延成茎翼,不包翼缘针刺宽达1厘米,翼缘有三角刺齿,齿顶有长针刺,齿缘有短针刺或无针刺。全部叶及茎翼质地坚硬,革质,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疏松排列,不成明显的伞房花序,或4-5个集生于茎端,而花序梗短。总苞钟状,无毛,直径3-4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长三角形,长5-10毫米,宽1-1.5毫米;中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1.7厘米,宽1-1.5毫米;内层线形,长2.3厘米,宽不足1毫米,外面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微糙毛。全部苞片顶端针刺状渐尖,外层短渐尖,内层及中层长渐尖,中外层边缘针刺状缘毛,中外层苞片上部平展或反折。小花紫色或蓝紫色,花冠长2.7厘米,檐部长1厘米,5裂,裂片线形,长达5毫米,细管部长1.7厘米。瘦果楔状长椭圆形,长6毫米,宽2.2毫米,淡黄白色,有浅棕色色斑,顶端截形,果缘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齿。冠毛多层,褐色或浅土红色,不等长,向内层较长;冠毛刚毛糙毛状,长达1.5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外层向顶端渐细,内层向顶端稍粗扁。花果期6-9月。[1]
  有时基生叶不呈明显的羽状分裂,中下部边缘2—3个三角形刺齿为一组而稀疏排列,齿端有针刺,齿组之间无针刺或几无针刺,上部边缘2—3针刺为一组,稀疏排列。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等样分裂或边缘具等样的刺齿或针刺;最上部茎叶或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最小,长三角形,边缘针刺。全部茎叶基部两侧沿茎下延成茎翼,不包翼缘针刺宽达1厘米,翼缘有三角刺齿,齿顶有长针刺,齿缘有短针刺或无针刺。全部叶及茎翼质地坚硬,革质,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疏松排列,不成明显的伞房花序,或4—5个集生于茎端,而花序梗短。总苞钟状,无毛,直径3—4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长三角形,长5—10毫米,宽1—1.5毫米;中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1.7厘米,宽1—1.5毫米;内层线形,长2.3厘米,宽不足l毫米,外面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微糙毛。全部苞片顶端针刺状渐尖,外层短渐尖,内层及中层长渐尖,中外层边缘针刺状缘毛,中外层苞片上部平展或反折。小花紫色或蓝紫色,花冠长2.7厘米,檐部长1厘米,5裂,裂片线形,长达5毫米,细管部长1.7厘米。瘦果楔状长椭圆形,长6毫米,宽2.2毫米,淡黄白色,有浅棕色色斑,顶端截形,果缘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齿。冠毛多层,褐色或浅土红色,不等长,向内层较长;冠毛刚毛糙毛状,长达1.5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外层向顶端渐细,内层向顶端稍粗扁。花果期6—9月。

编辑本段相关种

  火媒草Olgaea leucophylla (Turcz.) Iljin
  蝟菊Olgaea lomonosowii (Trautv.) Iljin

编辑本段医药价值

  全草:苦,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编辑本段产地生境

  分布甘肃(海源、定西、合水等)、陕西(靖边、白水等)、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
  生于山坡、山谷灌丛或草坡、河滩地及荒地或农田中,海拔1200---2000米。[1]
  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大通县。

刺疙瘩

刺疙瘩(5张)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刺疙瘩(5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