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草

 chh71 2012-11-20

鹿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鹿草  
鹿草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状茎粗厚。茎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丝毛,直径1厘米。鹿草的根状茎供药用,有健脑,补气之效,苏联用作气力衰竭时提气之药。 产地分布:分布新疆西北部(塔城、富蕴)。生于山坡草地、萆甸,海拔 2000—2700米。苏联西伯利亚、中亚(塔尔巴哈台山地)、蒙古西部(阿尔泰山)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伯利亚。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鹿草
  种拉丁名: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 (Willd.) Dittrich
  种别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漏芦属
  属拉丁名:Stemmacantha
  国内分布:分布新疆西北部(塔城、富蕴)。生于山坡草地、萆甸,海拔2000—2700米。
  国外分布:苏联西伯利亚、中亚(塔尔巴哈台山地)、蒙古西部(阿尔泰山)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伯利亚。
  海 拔:2000-2700
  命名来源:(新疆)[Candollea 39: 46. 1984]
  中国植物志:78(1):185
  亚族中文名:矢车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ENTAURE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蓟族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鹿草

鹿草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状茎粗厚。茎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丝毛,直径1厘米。中下部茎叶较大,全形长椭圆形,倒针形或披针形,长13—16厘米,宽约7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短柄或几无柄;侧裂片5—8对,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顶裂片较大,全部裂片边缘有锯齿。向上的叶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渐小,披针形,无柄,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羽状分裂,即仅基部或近基部有3—4对浅裂或深裂的羽片。全部叶质地薄,两面绿色,两面仅沿脉有极稀疏的蛛丝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半球形,直径5—6厘米。总苞片通常12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不包顶端膜质附属物卵形或长卵形,长5—10毫米,宽4—5毫米,上部红紫色,顶端有宽大的褐色膜质附属物,附属物卵形,宽三角形或近菱形,长宽可达?毫米,两面被稠密的白色长柔毛;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及线状披针形,不包括顶端附属物长1.5—1.8厘米,宽2—3毫米,顶端附属物长卵形,褐色,两面被稠密的白色长柔毛,长6—8毫米,宽2—5毫米。小花全部为两性,紫红色,花冠长2.5厘米,细管部长1.4厘米,花冠裂片长?毫米,线形。瘦果长椭圆形,长7毫米,宽2毫米,褐色,有4棱,棱间有明显的间肋,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有细尖齿,侧生着生面。冠毛多层,向内层渐长,长达1.8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短羽毛状。花果期7月。

编辑本段用 途

  鹿草的根状茎供药用,有健脑,补气之效,苏联用作气力衰竭时提气之药。
  【拼音名】 Lù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鹿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 (Willd.) Dit-trich [Rhaponticum carthamoides (Willd.) Iljin]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鹿草 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状茎粗厚。茎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丝毛,直径1cm。中下部茎叶较大,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全角椭圆形、倒针形或披针形,长13-6cm,宽约7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5-8对,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顶裂片较大,全部裂片边缘有锯齿;向上的叶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渐小,无柄,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羽状分裂;全部叶质地薄,两面绿色,两面沿脉有极稀疏的蛛丝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半球形,直径5-6cm,总苞片通常12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附属物卵形、宽三角形或近菱形,长宽可达7mm,两面被稠密的白色长柔毛;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及线状披针形,不包括先端附属物长1.5-1.8cm,宽2-3mm,先端附属物长卵形,褐色,两面被稠密的白色长柔毛,长6-8mm,宽2-5mm;小花全部为两性,紫红色,花冠长2.5cm,细管部长1.4cm,花冠裂片长7mm,线形。瘦果,长椭圆形,长7mm,宽2mm,褐色,有4棱,棱间有明显的间肋;冠毛多层,向内层渐长,长达1.8cm,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短羽毛状。花果期7月。

编辑本段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700m的山坡草地、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编辑本段化学成份

  1.全草含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土大黄氧甙(rhapollticoside)A、B、C、D。E、F、G、H,地上部分还含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zoic acid),原地茶酸(protocatechuic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根中含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α-(反式5-庚烯-l,3-二炔-l-基)-2′-(1,2-二羟基乙基)噻吩[α-(trans-5-heptenel,3-diyn-1-yD-2′-(1,2-dihydroxyethyl)thiophene),鹿草甾酮(rapisterone),蜕皮甾酮-20,22-单丙酮化物(ecdysterone-20,22-monoacetonide),蜕皮甾酮-2,3-单丙酮化物(ecdysterone-2,3-monoacetonide),槲皮素5-O-葡萄糖甙(quercetin 5-O-glu-coside),异鼠李素5-O-葡萄糖甙(isorhamnetin 5-O-glucoside),槲皮素、3,3′-二甲基醚(quercetin-3,3′-dimethyl ether),槲皮万寿菊素(quercetag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柰酚(kaempferol),蜕皮甾酮(ecdysterone)。
  2.花中含木犀草素,槲皮素3-O-甲醚(quercetin-3-O-methylether),芹菜素-3-O-甲醚(apigenin-3-methyl ether),矢车菊甙(chrysanthemin),矢车菊双甙(cyanin)。另外,还从本品中分得羟基桂皮酸(hydroxy cinnamic acid)及咖啡酸酯(caffeic acidester)和奎宁酸酯(quinic acid ester)。
  【性味】味甘;性平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制成酊剂。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