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损人不利己”的国民性反思

 云中公子 2012-11-23

 再有几天,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就要上映了。这是值得期待的国产大片,相信很多人都想到电影院里,面对大银幕,去感受那个特殊年代中国人的无奈与绝望。

  到电影院看大片,对绝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应该算是寻常事。但对一些农民工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为了让更多的打工子弟免费看场《一九四二》,最近,这片影片的出品方华谊兄弟在搞“零钱电影院”,在城乡结合部的打工子弟学校辟一间教室装上放映设备,免费供片给这些孩子看电影。

  本来,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大好事,却有网友质疑称,“恶心作秀,有钱不给孩子买书买吃的?”对此,冯小刚发微博回应说,“打工子弟就只能顾温饱不能看电影吗?免费给这些孩子看电影何罪之有?您倒是不作秀您作恶。”

  一边是好心没好回报,一边是损人不利己。这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两种生活情态,令人心寒,让人痛苦。做点好事,总要被泼冷水,谁还能永远保持这种热情?冯小刚说,这种损人不利己,心倍儿脏,是恶毒,是胎里带的,传承有序。这话的指向,无疑还是国民性。任何时候拿国民性说事,都容易招骂。冯小刚的“胎里带”之说,就很聪明。

  国民性,其实真是个不必再去回避的话题。前阵子,《一九四二》的作者刘震云也谈到过国民性,他说,“阿Q精神在今天仍然适用,中国人现在除了恐惧,还缺乏对未来的远见,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国民性问题。”因为恐惧,所以无所适从,失去基本的文化理性与独立判断,或是怯懦麻木,或是无端攻击。

  于是,才会产生做好事被质疑的事。当你做了这件好事,他就跳出来质问你为何没做那件好事。接下来,就算工你很快去把那件好事给做了,他还是会跳得更高说,还有件好事,更紧急,更有意义,你为啥没做。他们在质疑和批评,动动嘴,啥也没做,站着说话不腰疼,那边做好事的人,凭空就招来很多舆论压力。久而久之,不敢行善,生怕“好心办坏事”。这样的文化心理和行为表达,流淌的,就是国民性的严重流毒。

  这种国民性流毒制造的人性沉沦与人格扭曲,还不只是做好事被攻击伤害,不少人躺着都会中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阵子钓鱼岛事件升级,一些在砸自己同胞血汗购买的日系车中,找到“正义幻觉”与“革命快感”。仇视别人,攻击别人,失去道德底线,甚至突破法律秩序,这背后,都是因为处于复杂错位的多元文化环境下,人们缺乏笃定的文化信仰,处于价值溃散的状态,于是,对彼此缺少应有文化宽容。

  这种文化偏执,导致行为固执。改变被落后国民性扭曲的人格与变异的人性,只能靠文明、价值与秩序。一个最起码的底线就是,当前必须倡导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宽容。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冯小刚与华谊兄弟,免费让打工子弟看电影,就是在展示他们这个群体的“美”。而那些网友来说,那种损人不利己的质疑,让人看不到半点“美”,只看到丑陋的一面。

  这是一个社会分层的年代,更是一个文化分层的年代。一个人只是基于自身利益需求,只是依托自身的文化视角,不同群体之间就根本无法实现理性的对话,最终破坏的,也就是对文明秩序的普遍坚守,到最后,谁都可能会精神遭遇与权利剥夺,随时被裹挟这样的文化冲突的风暴中。

  从这个意义讲,作为个体,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捍卫自己对社会的应尽之“美”,是宽容他人自由的文化选择,那种只知道对别人挥舞道德大棒,损人不利己,甚至佛头着粪,那就是未经审视的最不得过的人生。只有以文化宽容驱动国民理性,才能改变人们扭曲的人格,来避免造成更多的人性灾难与社会危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