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万亿:写作文的最大技巧是说真话

 雁南飞香 2012-11-23

很多同学不喜欢写作文,而从小学起,老师只会在作文课上教学生一些写作文的小生写一些类似《记一件有意的事》,《记一件最难忘的事》,《记你身边最感人的一件事》,或者写一篇《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写详细的经过,写事后的感想。写一些甚至是根本没有在学生身上发生过的事。

这类作文无非是把老师的说教在作文里让学生重复一遍,于是子虚乌有假话连篇的大作就诞生了,没一点真实的感受,编一个“华丽” 的故事,再用些“优美”的词语,说不定就是一篇好作文。

说实在的,应试教育下,老师上的作文课讲的也都是些照书宣课的“小技”, 而写作的“大技”就是要让孩子说真话,写出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真感受,那些连家长和老师看了都不知道孩子内心在想什么的所谓的好作文。可以说根本不能表达孩子的心里感受,更谈不上是什么好作文。

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写作文技巧” 的时候也会讲到在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 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很少被鼓励说真话,因为孩子一旦说了真话,就违背了老师和家长的“道德说教”, 就表达不出大人们的“主流话语”。

如果让孩子们面对作文说谎话,虚情假意,又让孩子们去哪找真实感受呢?

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出的作文题就是《帮爸爸妈妈冼碗》,要求写详细的洗碗经过和洗碗后你的感想。

有同学说:“我在家从来不冼碗,我妈怕我打碎碗”。

也有同学说:“我在家冼碗是挣零化钱的,每次二元”。

我老爸就根本不要我洗碗,他说:“三个人吃饭,总共六只碗,你就别给我浪费自来水了,有那时间还是多看几页书,真正的劳动体验不是靠洗一次碗就能行的”。

老师说:“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还要做饭洗碗做家务就更辛苦,要写你怎样想到去帮爸爸妈做家务的,通过做洗碗这件事,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这种空话连篇的作文写起来是最令人头痛的。

星期天,妈妈照例叫我一个人去看外公外婆,她因为工作忙,经常抽不开身,我自然成了全家人的代表。

外公外婆住的地方离我家有半小时的车程,他们都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牙齿又不好,只能吃点软食品,我每次都是买两斤蛋糕去看他们。当然,有的时候我会不太想去,想跟同学一起出去玩,妈妈就会骂我没有孝心,我从小是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况且他们也特别喜欢我去,每个星期天去看望他们一次成了我应尽的义务,是应该的。

有时候妈妈见我有些不愿意去就会说:“你别不懂事,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仍身体又不是很好,你看一次少一次”。

话虽不怎么中听,但是句大实话。去吧!

每个周日的大清早,外婆就会站在她家小区的大门口眼巴巴地等着我去看她。

当有人问起她在等谁时,她会把眼晴笑成一条缝对别人说:“今天我外甥会来看我”。

她的眼神不太好,每次都是我走近她身边她才会看到,然后笑容蒲面地拉看我回家。

说实话,我在外婆家也呆不了多久。但是,只要我去了,那怕只是呆上几分钟,两位老人都会眉开颜笑,我很明白外公外婆的心思,有时我也会讲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给他们听,逗得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外公有点老年失意,好忘事,我走后的第二天早上他又会问外婆:“牛儿今天怎么不来?今天是星期天吧?”外婆会告诉他说:“牛儿昨天才来看过你,你怎么又忘了?”(我的小名叫牛儿)。

每次离开外婆家时,外公外婆都要往我口袋里塞上十元二十元的,我知道这钱是从他们老俩口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我不要。外婆就会假装生气地说:“你不收下外婆就要生气啦,给你钱是让你买书的,不许买零食”。我只好勉强收下。

外婆没读过书,在她心里,唯有读书是最高尚的,我临走的时候,她每次总会重复那句:“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用功读书,读好了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作文,老师并没有给多少分,因为文不对题,没有按照老师的作文题《帮爸爸妈妈冼碗》去写,老师没让我重写已经算网开一面了。

今年,外公外婆相继过世了,现在我再想去外婆家也只好看看外公外婆的遗像了,那篇记事作文现在成了我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因为那篇作文的字里行间都刻着我当时的真情实感,是一段难以取舍的真情流露。

如果写作文要去胡编乱造,要编假话说谎话,那么你写作文的水平永远只会停留在“刁虫小技” 上,而且会越来越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没有那个孩子喜欢活在充满谎言的文字里。

写作文还是要从孩子的真实生活中去找素材,才能掌握好“大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