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膏菜科

 chh71 2012-11-30

茅膏菜科

编辑本段简介

   茅膏菜
  Droseraceae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食虫草本,稀亚灌木,多生于强酸性的湿地,惟貉藻浮生水中。叶互生 (貉藻叶轮生),常基出成镶嵌式。花两性,整齐 ,有限花序,但呈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状,萼片4~5,花瓣5,雄蕊常5,有时多至20;雌蕊1,由3~5 心皮合成,子房上位,有时近半下位,1室,有倒生胚珠数至多枚 ( 捕蝇草属、露叶草属只有数枚胚珠生于单室子房的基底)。有 4 属105种,其中茅膏菜属广布于全世界,其余3属均单种属 ,产区有局限性。露叶花属产葡萄牙西班牙南部及摩洛哥捕蝇草属产美国东南部;貉藻属产欧洲东部、亚洲东部及北部、帝汶和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国产有茅膏菜属多种及貉藻。捕蝇草和貉藻直接用敏感的叶,茅膏菜属植物用叶面的粘液腺,猎取小虫。茅膏菜全草有毒,球形块根药用,称一粒金丹,和同属的锦地罗等,可供药用。捕蝇草供观赏。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1. 茅膏菜属 Drosera Linn. [1]
  2. 貉藻属 Aldrovanda Linn[2]

茅膏菜科

茅膏菜科(5张)

编辑本段捕蝇草

1、简介

  捕蝇草(学名:Dionaea muscipula)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 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状的刺 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称为Venus Flytrap,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中文及日文对捕蝇草还有“苍蝇的地狱”(ハエジゴク)这个别名。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很迅速的关闭叶片捕食昆虫,这是种和其远亲猪笼草一样的食肉植物之一,在茅膏菜科捕蝇草属中仅此一种。[3]

2、花市捕蝇草

  花市捕蝇草是典型的捕蝇草品种,叶片有两种形态,夏天的叶片下部细长,并向空中伸展,其他季节的叶片下部又短又宽,并贴于地面;在光照充足时夹子的内侧呈现淡红色,入秋以后夹子呈红色,冬季休眠时大的叶片基本枯萎,剩下很小的不会捕食的夹子。
  学 名:Dionaea muscipula Typical
  夹子直径:1.0-2.5厘米
  生存温度:0-38℃
  适宜温度:20-30℃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采收和储藏:夏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环境湿度:>50%
  原 产 地:美国
  成株尺寸:直径约15厘米(根据品种不同,略有出入)。 [3]

3、特点

  捕蝇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捕蝇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的外型,使它成为了最受国内宠爱的食虫植物![3]

4、消化与吸收

  当捕获到昆虫被两瓣叶片给夹住后而无法挣脱,昆虫在挣扎的过程中叶片会越夹越紧直到几乎密闭的状态,这时两片叶瓣内侧密集的内腺体会分泌出消化液,利用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成以为主,还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构成的氨基酸并进行吸收。一般大约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并吸收较易消化的部份,之后再继续吸收剩余的氮、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养份都吸收完毕之后,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时间大约需花5-10天的程度,这时昆虫只剩下由几丁质组成的空壳残骸。
  不过捕蝇草并无法分辨出所捕获之物的大小,有时也可能捕获到与叶片大小差不多的获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长脚蜂之类。这时往往会造成来不及分解吸收,而获物自体就先腐败,所以叶片就会出现像食物中毒一般而枯萎。另外,每个叶片大约可以捕捉3-4次,超过这个次数叶子就会渐渐枯萎。[3]

编辑本段科学分类

  科拼音名:maogaocaike
  科拉丁名:Droseraceae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Salisb., 1808)
  另:
  恩格勒系统[1964]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茅膏菜科Droseraceae
  中国植物志:34(1):1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